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童大年的篆刻藝術

童大年的篆刻藝術

五百年明清流派印,是篆刻發展史中的壹座高峰。如果說秦漢時期的篆 刻藝術是實用印章的伴生物,那麽這壹時期的篆刻是具有主動意識和獨立意義的藝術創作。這壹時期奠定了篆刻藝術以漢印為典型的審美基調,完成了壹系列技法程式。這壹時期的篆刻藝術以流派為存在特征,而換壹個角度看,流派又是此時篆刻的局限。流派印發展到後期形成了模式化,技法上也有很重的陋刀,於是在清末時期,印人們開始打破流派印的壁壘,融會貫通,印外求印,使印壇出現了新的生機。其中的代表人物是趙之謙,而對童大年壹生篆刻影響最大的正是這位能合浙、皖兩派為壹體的趙之謙。

童大年大約晚趙之謙四十余年,晚吳昌碩、黃士陵廿五至卅年,晚齊白石十年,與李苦李、趙古泥、趙叔孺、陳師曾、趙雲壑、王福庵為同時期印人。這個時期的篆刻是創作成熟、人材輩出的時期。總體看來,他們的作品有這樣幾個特點:壹是完全株守流派印門戶的很少,多數印人能取眾家之長,融會貫通;二是每個印人都能在創作中有個性表現,當然,有些個性鮮明,有些風格特點不很突出,但總的趨向是解脫了明清流派印的門戶;三是創作中盡管風格流派眾多,但以漢印為典型的審美傾向仍是這壹時期的主流;四是文人所崇尚的『雅』仍是這壹時期的審美追求,作品中表現金石書卷之氣被視為壹種高格調。這幾個特點,都明顯地在童大年的創作中表現出來,也可以說是這個時代對他的規定性。

馬國權先生《近代印人傳》中敘述童大年的印藝經歷:『自總角習刻,早歲曾手撫古璽漢印百余鈕,毫厘畢肖,印藝蓋植基於此。後習石如,又取徑浙派,用恣其態,曾心折於趙仲穆之雄奇古拙,頗擬之。前輩潘主蘭先生嘗見心龕手自剪貼《二金蝶堂印譜》,遍為題識,具見服膺之忱。今其自刻印中,亦有「結可末盡」壹方,跋謂效撝叔之深刻法者。中年以後,銳意購藏古物,舉凡鼎彜泉鏡、陶石磚瓦,靡不羅致,欲於三代秦漢古文奇字中自創面目,對先秦陶璽文字、秦漢瓦當文字用功特多,故其印渾厚樸茂,金石氣韻盎然。於古璽及漢鑿印尤有入處。』從以上敘述可以看出,童大年的篆刻來自幾個方面:壹是直接取法古璽漢印;二是受明清流派印影響,但未專習於壹門壹派,遊弋於浙派與鄧氏皖派之間;三是對其篆刻影響最大、最直接的是趙之謙;四是受鄧石如印從書出、趙之謙印外求印創作思想的影響,廣泛地在古代金石文字中汲取,使其創作不局限於古代印式,而具有豐富性。

童大年是壹位善於吸收和融會貫通的篆刻家。其篆刻刀法精熟,姿態豐富。有擬古銅印線條者,也有些是爽健圓勁的細朱文;有浙派碎切刀的刻法,但更多的是鄧石如式的沖刀,其線條能合趙之謙之爽健與吳昌碩之厚樸為壹爐,用刀精致而不蹈工藝化之中,分寸感把握得很好。再壹點,他篆刻中表現出較強的書法性,突出表現了篆法結構之美與筆意之美,故其印耐人品讀,具有韻味。第三點,由於童大年兼及繪事,所以他的印具有畫法中的『經營位置』,章法意識很強,印面安排多從大處著眼,註重大的疏密對比,故在章法上醒目奪人。

童大年的篆刻作品精致,形式多樣,刀筆俱佳,其各種形式的作品都能達到很高水平,確是近代印人中的高手。但就個人藝術風格而言,遠不及吳昌碩、黃士陵、齊白石突出。孫洵先生在《民國篆刻藝術》中說:『童氏篆刻雖博涉諸家,究竟未能造就壹家之面目,時譽雖高,未能流風後世。』童大年篆刻的優勢及缺憾,足以發後來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