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在我國分布有何特點
①甘肅省,東頭是酸雨區,西頭是堿雨區
甘肅省是壹個東西窄長的省份。有趣的是,其東南部隴南地區受四川盆地吹來的酸性雨雲的影響,年降水平均pH值為5.44,屬於酸雨區。而幹旱的西部張掖,酒泉,嘉峪關,年降水平均pH值達到7.57,屬於堿雨區,其堿性來自於附近沙漠吹來的堿性顆粒。而中部的定西,臨夏,白銀和武威,年降水平均pH值為7.19--7.58,屬於偏堿性降水區域。
②陜西省,南部是酸雨區,北部是堿雨區
陜西省是壹個南北窄長的省份。其南部商州,略陽等地,氣候濕潤,雖然地方工業不發達,但來自四川盆地高空吹來的已酸化了的雨雲,造成當地酸雨率近年來達到40% ,年均降水pH值為5.38,為酸雨區。它們臨近的漢中和安康等地,酸雨率在15%左右,達到酸雨區的邊緣。過了秦嶺,關中地區渭南,銅川和西安等地,酸雨率10%左右,其中西安市降水pH值為6.4左右;而鹹陽,三原,寶雞等地酸雨率近於零,因此關中地區可視為非酸雨區。陜北榆林,延安等地酸雨率為零,特別是歷史名城榆林地處沙漠邊緣,年降水pH值超過7.0,為堿雨區。
③安徽省,江南是酸雨區,江北是非酸雨區
安徽省南北為長江所截斷,有趣的是,江南大致為酸雨區,江北大致為非酸雨區。例如,1992-1993 年年均降水pH平均值,江南地區:貴池,6.59;蕪湖,4.84;馬鞍山,5.44;宣城,4.90;黃山,4.75;銅陵,4.70;而江北地區:合肥,5.35;淮北,6.10;淮南,6.05;安慶,5.85;巢湖,4.84;滁州,4.10;蚌埠,6.13。
④江蘇省也有類似的分布。
江南地區:南京,4.85;無錫,5.77;宜興,5.04;鎮江,5.10;蘇州,5.08;江北地區:徐州,6.91;連雲港,4.95;淮陰,5.78;泗洪,6.03;鹽城,4.92;揚州,4.95;南通,6.44;新沂,5.05;濟河,6.12。江南,江北,在經濟發展,氣候條件,土壤類型都有壹些差別,因此長江成了目前我國酸雨與非酸雨區的大致的,模糊的分界線。
酸雨的黑色幽默
泡菜
酸雨酸化了土壤以後,進壹步也酸化了地下水。德國、波蘭和前捷克交界的黑三角地區(當地先以森林,後以森林被酸雨破壞而著名)的壹位家庭主婦,在接待日本客人奉茶時說:"我們這個地區只有幾口井的井水可供飲用。我們自己也常開玩笑說,只要用井水泡蔬菜,就能夠做出很好的泡菜來。
染發
酸化的地下水還腐蝕自來水管。瑞典南部馬克郡的西裏那村,有壹戶人家三個孩子的頭發都從金黃色變成了綠色。這就是使馬克郡出名的"綠頭發"事件。原因是他們把井中的汲水管由鋅管換成了銅管,而pH小於5.6的水對銅有較強的腐蝕性,產生銅綠。所以這戶人家的浴室和洗漱臺都已被染成銅綠色。這種溶有銅或鋅離子的水還能使嬰幼兒發生原因不明的腹瀉。馬克郡的幼兒園發生過的集體"食物中毒"也是這個原因(大約半數的瑞典人都是把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源的)。英國的蘭克夏,水龍頭裏曾放出含有因水管腐蝕而造成大量鐵銹的濁水。酸雨甚至使輸水管道因腐蝕而破裂。1985年聖誕節前4天,英國約克夏直徑1米的輸水管破裂,備用的也都不能使用,使20萬人壹度處於斷水的恐慌之中。
慢車
波蘭的托卡維茲因酸雨腐蝕鐵軌,火車每小時開不到40公裏,而且還顯得相當危險。
泰姬陵變色
大理石含鈣特多,因此最怕酸雨侵蝕。例如,有兩座高157米尖塔的著名德國科隆大教堂,石壁表面已腐蝕得凹凸不平,“酸筋”累累。通向入口處的天使和瑪麗亞石像剝蝕得已經難以恢復。其中的砂巖(更易腐蝕)石雕近15年間甚至腐蝕掉了10個厘米。已經進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著名印度泰姬陵,由於大氣汙染和酸雨的腐蝕,大理石失去光澤,乳白色逐漸泛黃,有的變成了銹色。
國子監遭殃
我國北京國子監街孔廟內的“進士題名碑林”(***198塊)距今已有700年歷史,上面***鎊刻了元、明、清三代51624名中第進士的姓名、籍貫和名次,是研究中國古代科舉考試制度的珍貴實物資料,已被列為國家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近年來,許多石碑表面因大氣汙染和酸雨出現了嚴重腐蝕剝落現象,具有珍貴歷史價值的石碑已變得面目皆非。據管理人員介紹,這些石碑主要是最近3年中損壞得比較厲害,所以第198塊進士題名碑距今雖只有不到百年的時間,但它的毀損程度也絲毫不亞於其他石碑。實際上,北京其他石質文物,例如,大鐘寺的鐘刻、故宮漢白玉欄桿和石刻,以及盧溝橋的石獅等,也都不同程度存在著腐蝕或剝落現象。
自由女神化妝
酸雨同樣也腐蝕金屬文物古跡。例如,著名的美國紐約港自由女神像,鋼筋混凝土外包的薄銅片因酸雨而變得疏松,壹觸即掉(而在1932年檢查時還是完好的),因此不得不進行大修(已於1986年女神像建立100周年時修復完畢)。
意大利威尼斯聖瑪麗教堂正面上部陽臺上的四匹青銅馬曾被拿破侖掠到過巴黎,後來完壁歸趙。近來卻因酸雨損壞嚴重無法很好修復,只得移到室內,在原處用復制品代替。世界上類似情況還有許多。
荷蘭中部尤特萊希特大寺院中,有壹套組合音韻鐘,是在17世紀鑄造的名鐘。300年來人們壹直十分喜歡聽它的聲音。可是近30年來鐘的音程出了毛病,音色也逐漸變得不洪亮。因為鐘是用80%的銅制的,由於敲鐘時反復震動銅銹逐漸剝落,酸雨腐蝕已經進入到鐘的內部。
酸雨襲擊南極
令人震驚的是,南極也觀測到了酸雨,而且是比較強的酸雨。例如,我國南極長城站1998年4月曾先後8次觀測到酸雨,其中最低pH值只有4.45。長城站的鐵質房屋和塔臺被銹蝕得成層剝落,有的不得不進行更新。為了減緩腐蝕,每年要刷2-3次油漆。
洞穿珍貴彩色玻璃
在歐洲,鑲有中世紀古老彩色玻璃的教堂等建築超過10萬棟。這些彩色玻璃彌足珍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卸下來疏散開,多數安然無恙。可是卻和其他古建築壹樣,不能躲過酸雨的侵襲。這些彩色玻璃逐漸失去神秘的光澤,變褐,有的甚至完全褪色。仔細觀察玻璃表面,有無數細小的洞。酸雨在小洞中繼續和鉀、鈉、鈣發生反應(鈣是中世紀生產的玻璃中才有的)。例如和鈣發生化學反應後生成石膏。酸雨從內部損害了玻璃。書畫遭劫帶有酸性的細小粉塵(幹沈降)進入室內,在空氣相對濕度較大時,開始侵蝕圖書館中的古老藏書。紙張氧化成茶色,紙質變差以至毀損。大英圖書館20-30年代的藏書的皮封面也遭到硫酸侵害,好像浮著紅銹似地正在變色。壁畫情況也是如此。所幸80年代中後期開始,歐洲治理大氣汙染加速,所有各種腐蝕和損害的速度又明顯緩和下來了。油畫腐蝕現象的恐怖癥也在收藏家中間擴大開來。白色或透明結晶的粒子,不僅在畫的表面,而且在畫布的背後,像粉壹樣的噴出。過壹段時間,這些粒子還會深入油彩層,使含化學顏料的油漆全部損壞。而不暴露在空氣中的部位則沒有這種現象。可見汙染大氣和幹性沈降的危害之大。
酸雨冰溜溜
建築物中出現“酸雨冰溜溜”,又是酸雨危害的壹件“新事物”。混凝土因酸雨而溶解,然後在下滴過程中水分蒸發而硫酸鈣等固體成分留了下來,形成類似石灰巖溶洞中的“石鐘乳”。而下滴到地面上的硫酸鈣留下來則形成“石筍”。之所以叫“冰溜溜”,是因為這種“石鐘乳”很像冬季中從屋檐上流下來的冷水,在流動過程中逐漸結冰,形成下垂的“冰溜溜”。日本許多城市立交橋下和建築物中都有這種酸雨冰溜溜。它使建築物松散不牢固,甚至成為危險建築物。關於酸雨對建築物造成的損失,美國聯邦環保局1985年曾有壹個估計,在17個州***造成的損失高達50億美元。主要原因是大樓損傷加速,塗料裝飾很快剝落和窗框腐蝕此外因旅遊減收帶來的損失也有20億美元。 5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