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效應

什麽是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效應是由醫生畢闕博士提出的,他發現病人即使獲得的是無效治療,但由於相信或預期治療有效,也能讓病人的癥狀得到緩解。安慰劑效應也被稱為非特定效應,或者是被試期待效應。

比如2014年kaptchuk在壹篇關於治療偏頭痛的研究中也證實了這壹效應的存在,在實驗中他壹***設置了三個組,壹組服用真藥,二組服用安慰劑,三組什麽也沒吃。

結果顯示安慰劑組有50%的患者報告頭痛緩解了。

研究人員推斷,僅僅是吃藥這壹個動作就是有治療效果的。因為對於很多病人來說,吃藥和治愈是緊密相關的,哪怕他們吃的不是真藥,他們也會感覺好很多。

kaptchuk認為,安慰劑效應是藥物、思維圖示以及外部變好環境***同作用,發生的任何壹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那麽安慰劑效應都不會起作用。

比如同樣的安慰劑,那麽相信他的人可能真的會感覺好很多,反之那些不相信他有藥效的人會感覺見效很慢,甚至病情還惡化了,那麽這種情況叫做反安慰劑效應。

關於安慰劑效應的相關研究

比如說在壹項研究裏,研究者要求騎車人訓練到自己的極限,精疲力盡為止。結果發現如果將計時器調慢,他們往往能夠堅持更長的時間。那麽調慢時間給了訓練的人壹種錯覺,不知不覺就突破了自我的極限。

比如在另外壹項有關創造力的實驗中,實驗組的人在紋了壹種據說可以提高創造力的氣味之後,在後續的創造力測驗中顯著比對照主表現更好。但其實對照主聞的是相同的氣體,只是沒有人告訴他們這種氣體有什麽特別的好處。

我們可以明確的是,人們的信念和心理因素會對人們產生直接而顯著的影響,那麽和安慰劑效應相關的還有兩個重要的概念。

第壹,積極情緒已經被證明了可以有效地去改善我們的身心健康。

第二、自我實現預言。它是20世紀由社會學家羅伯特·默頓提出的,簡單來說,人的行為會受到自我預期的影響,繼而成為現實。

自我實現預言給我們壹個非常具體的提示,就是要特別小心自己的口頭禪。如果妳常常對自己說我真笨,我是個廢物,我沒有用,我性格不好,我不受歡迎,那麽他們可能就會像自我實現預言壹樣慢慢地成為現實。所以再次地提醒大家,平時壹定要註意給自己註入積極的信念,關於信念的力量。

讓我們再來看壹個引人深思的實驗。1979年,心理學家艾倫·蘭格和他的學生將壹座舊的修道院精心改裝成了20年前的模樣。他們邀請了壹群75到85歲的老人,讓他們住進這座修道院過壹周20年前的生活。

艾倫想知道,如果像穿越壹樣把這些老人送回他們曾經更年輕、更健康的時代,這會給他們帶來哪些改變?為了讓老人們有真實的沈浸式體驗,艾倫·蘭格和她的學生還會每天和老人們談論時事。

比如那個年代美國發射了第壹顆衛星或者是小馬隊贏得了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的冠軍賽,他們還會談論當前的書籍,比如金手指出埃及記,甚至還會在黑白電視機上面去看瑪麗蓮·夢露出演的電影,以及在收音機前聽納金高的音樂。

老人們在20年前生活了壹周後,艾倫·蘭格發現這些老人們的記憶、視力、聽力甚至體力都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