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本制作要素有什麽
1、分鏡頭基本構成要素
壹個完整的分鏡頭要包括7大要素,這七大要素分別是鏡頭編號、景別、對話(解說詞、旁白)、音樂、音效和鏡頭長度。當然根據自己的喜歡也可以適當的進行刪選,關鍵看自己的習慣。
2、正規的分鏡頭腳本
鏡號:每個鏡頭按順序的編號
景別:壹般分為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和顯微等
技巧:包括鏡頭的運用—推、拉、搖、移、跟等,鏡頭的組合—淡出談入、切換、疊化等。
畫面:詳細寫出畫面裏場景的內容和變化,簡單的構圖等。
解說:按照分鏡頭畫面的內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說為依據,把它寫得更加具體、形象。
音樂:使用什麽音樂,應標明起始位置。
音響:也叫效果,它是用來創造畫面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如現場的環境聲、雷聲、雨聲、動物叫聲等。
長度:每個鏡頭的拍攝時間,以秒為單位。
3、腳本的畫面處理技巧
腳本畫面的處理技巧距離我們並不遠,淡入、淡出、疊加,這些詞相信大家不會陌生,壹般的剪輯軟件中都會有這些功能,其實這些都屬於腳本的畫面處理技巧,只是比較初級。除去這些常見的,還包括,入畫、出畫、閃回等等。
我們可以把電影的畫面處理技巧簡單的理解為壹個“過度”,而這個“過度”的加入直接讓幾張圖片和幾段文字的分鏡頭腳本具有了生命力,而拍攝者也正是看著這樣的腳本,心中才能流淌出運動的畫面。
4、用景別表達您的心情
我們常見的景別無非就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寫這些,不同景別的畫面在人的生理和心理情感中都會產生不同的投影,不同的感受。當然景別這個東西很大程度上收到妳手頭器材的制約,如果不是專業的機構,用我們手中僅有的那些器材,還是很難涉及到特殊景別的。
極遠景:極端遙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小如螞蟻。
遠景:深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在畫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大全景:整個拍攝主體及周遭大環境的畫面,通常用來作影影視作品的環境介紹。
全景:相當於話劇、歌舞劇場“舞臺框”內的景觀。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動作和所處的環境。
小全景:演員“頂天立地”,處於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對完整的規格。
中景:拍攝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鏡頭,或用來拍攝與此相當的場景的鏡頭,是表演性場面的常用景別。
半身景:俗稱“半身像”,指從腰部到頭的景致,也稱為“中近景”。
近景:拍攝胸部以上的影視畫面,有時也用於表現景物的某壹局部。
特寫:在很近距離內攝取對象。通常以人體肩部以上的頭像為取景參照,突出強調人體的某個局部。
大特寫:又稱“細部特寫”,指突出頭像的局部(或身體局部),如眉毛、眼睛、槍栓、板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