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人物傳||播種希望——陳偉和他的辦學人生(34)

人物傳||播種希望——陳偉和他的辦學人生(34)

第三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

第三節 與人為善(下)

在日常生活中,陳偉也是壹個廣結善緣的人。他熱情好客、出手大方、心懷坦蕩、光明磊落,但凡與他接觸過的人,都給予他很高的評價。

時任九江市政府副秘書長宋誌龍曾說,陳偉對誰都好,對誰都相信,他總認為別人也和他是壹樣的,結果碰到不講信譽的人,往往就會讓他很失望。

九江學院陳忠教授是陳偉的初中同學,他和陳偉聯系得比較多,還經常到贛電給學生講座。

陳忠教授對陳偉的評價是,他這個人做事很周全,做人從來不失禮數,如果同學和朋友之間有什麽好歹的事,他都會主動牽頭去辦理。特別是陳偉開公司、辦學校之後,有朋友到九江玩基本都是他安排吃飯。陳忠教授說,這不單是陳偉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原因,關鍵是他對人有壹顆忠誠火熱的心。

這也許是因為陳偉的性格使然,在他的童年和少年時期,舊社會的貧窮成為他最深刻的記憶。所以陳偉在很小的時候,就品嘗了生活的辛酸苦辣,因此他特別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他對所有的人和事都願意付出壹份真情與實意。

陳偉當年在流泗工作的時候,就留下壹個“合磨連心”的故事。那時候他被當成“當權派”打倒,下放到壹個特別貧困的鄉村進行勞動改造。他下放的那個村子姓朱的人比較多,每天他和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有壹天下大雨,大家沒有出去做事都在家裏休息,閑著沒事的陳偉便到壹個平時與他談得來的村民朱大哥家裏串門。朱大哥看到冒雨前來的陳偉,趕緊把他請進屋,拿條毛巾給他擦濕淋淋的頭發。朱大哥的妻子搬壹把椅子放在堂前,壹邊用袖子抹掉椅子上的灰塵,壹邊說:“陳書記,快請坐。”

陳偉便與朱大哥坐在堂前邊聊天邊抽煙,朱大哥住的房子是壹棟壹進兩重的農家老屋,他兄弟兩家住在壹起,壹家住壹邊。朱大哥的弟弟看到陳偉和哥哥在堂前聊天,便與陳偉打了壹聲招呼,就進了自己家壹直沒有出來。過了壹會兒,朱大哥的弟媳泡了壹碗茶給陳偉端了過來,但也沒與朱大哥說話。陳偉覺得有點不正常,發現這兄弟兩家可能有矛盾,但也不好唐突地問他們。

這時,陳偉看到上堂屋和下堂屋各有壹片石磨,壹般來說,兩片石磨應該合在壹起不會分開的,所以農村有壹句俗話叫做“磨不離芯,稱不離砣。”他好奇地問,“朱大哥,妳家裏的石磨怎麽沒合在壹起?”朱大哥看了壹眼石磨,什麽也沒有說,只是嘆了壹口氣,臉色也有點難看了。陳偉當時什麽都明白了,故意站起身來說:“我力氣比較大,現在就幫妳把石磨合在壹起吧。”朱大哥慌忙把陳偉按在椅子上說:“陳書記坐下喝茶吧,這事哪能麻煩妳呢,等哪天天晴了,我自己來弄。”

陳偉遞了壹支煙給朱大哥,自己也點上壹支,他吸了壹口煙,看著朱大哥的眼睛說:“朱大哥,我現在就冒昧地問妳壹句,妳們兄弟倆是不是有什麽矛盾?”到了這份上,朱大哥也就直說了:“哎,讓陳書記見笑了,還不是他們女人之間為了壹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弄得我們兄弟都生分了。”

原來有壹次,兩家都要磨豆腐,為了誰先誰後妯娌之間吵了起來,結果兩家誰也沒磨成,還把石磨分成壹家壹片,就是這麽壹件很小的事情,結果造成了兄弟兩家很深的矛盾。

陳偉知道事情的緣由後,便想趁熱打鐵把他們兄弟之間的矛盾給化解了。他把朱大哥兄弟和媳婦都叫到堂前坐在壹起,給兩邊做工作,給他們講“寬窄巷”和義門陳的故事。陳偉特別對他們講了義門陳奉旨分家的故事,當年陳家族長把壹口做飯的大鐵鍋打碎,遷往各地的每壹個家族都帶上壹塊碎鐵片,作為家族的信物。當時這麽做的目的就是讓每壹個陳家後人,記住他們曾經是***壹口鍋吃飯的壹家人,現在就算是分家了,他們也永遠都是壹家人。

陳偉說:“我們義門陳當年分家,把壹口大鐵鍋打碎,是為了後代子孫的團聚,現在妳們兄弟倆把石磨分開,又是為了什麽?妳們說,這又是何苦呢?”畢竟是親兄弟,兩家本來就沒有什麽深仇大恨,為了壹點小事鬧得互相不說話,兩家人住在壹個屋檐下都覺得別扭,只是誰也拉不下面子主動和好,就這麽壹直僵著。現在被陳偉這麽壹勸解,兄弟兩家人正好借驢下坡,雙方頓時化解了矛盾,當場就把曾經分離的兩片石磨盤合到了壹起,兩家人也和好如初。

那天朱家兄弟說什麽也要留陳偉在家裏吃飯,平時像仇人似的壹對妯娌更是高興地壹起到廚房做飯了,朱大哥把留著準備過年的谷酒拿了出來,兄弟兩家人壹起陪陳偉無比開心地吃了壹頓團圓飯。陳偉就是這麽熱心的壹個人,做什麽事都會為別人著想,在他的心性裏,原諒別人即是善意,自己退讓就是寬容,與人不爭才是智慧。

對別人的事陳偉可以不厭其煩地幫忙化解,而他自己的事情卻絕不去麻煩別人。有壹年冬天的晚上,外面正下著大雪,由於陳偉第二天要去省城辦事,他在學校開會安排壹些寒假的工作,到了晚上11點多會才開完,然後他讓司機送他回家。當時八裏湖正在大搞建設,道路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從學校出來沒多遠,車子就在半路上陷入泥濘中走不動了。當時,路上沒有壹輛車路過,更找不到壹個人來幫忙,司機想要陳偉打電話給學校,叫幾位老師過來幫忙推車,但陳偉說太晚了不能耽誤人家休息,免得影響老師第二天上課。他打算自己下來推車,司機說什麽也不讓陳偉做這事,壹是他年紀大了,萬壹推車時有個閃失,傷到了怎麽辦?再說路上滿是積雪和泥濘,結果弄得壹身臟車子卻沒有推出來,人弄得難受不說,還會把時間給耽誤了。由於陳偉不會開車,讓司機來推車也行不通,兩人壹時沒有了主意,但總這麽耗著也不行。最後,陳偉還是決定自己來推車,兩人弄了半天,總算把車子開出了坑窪地,這時陳偉身上和臉上都沾滿了泥濘,但他壹點都不在乎,還興奮地說:“我說我可以做到吧,別看我年紀大了,可力氣還不小,想當年我還是湖口中學的體育冠軍呢。”

對人寬厚,對己嚴苛。陳偉壹直在用心經營著自己與人為善的人生,默默地書寫著壹個個關於奉獻與關愛的故事。而這些故事裏也充滿著苦澀與辛酸,溫暖和收獲。然而,正是在陳偉的付出中,很多事因他而柳暗花明,很多人因他而絕處逢生。無論是小恩小惠,還是大災大難,陳偉都會從容堅定地伸出關愛之手。在陳偉的內心世界裏,他的善意就是壹柄撐起在雨夜的小傘,使外出求學的孩子得到親情的蔭庇,他的愛心就像壹道飛架在天邊的彩虹,使滿目陰霾的人們見到世界的美麗。

20年的堅守,20年的執著,20年的奉獻,陳偉就是秉承“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理念,為贛電的發展而善待他人。他的友善不是說在嘴上,而是體現在日常的行為之中,因為真正的與人為善是平時的點點滴滴:壹句深情的問候、壹個發自內心的微笑、壹次貼心的交流、壹頓可口的飯菜,都會給這個社會註入壹滴和諧的血液。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往往是在為自己鋪路。在工作上,陳偉的與人為善是誇父逐日時不停的腳步,是海中航行時不滅的燈塔。在生活中,陳偉的與人為善是壹根小小的火柴,可以點亮壹片溫暖的心空。在學校裏,陳偉的與人為善是壹顆希望的種子,可以給贛電的學子壹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