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羅伯特?希勒的《股價過度波動能根據其後的股利變化進行解釋嗎》希勒的結論是什麽

羅伯特?希勒的《股價過度波動能根據其後的股利變化進行解釋嗎》希勒的結論是什麽

他的結論是股票股利變動不足以解釋股票波動,且有效市場理論對數據解釋的失敗不能歸因於數據誤差、價格指數問題以及稅法的變化。

這個理論也被稱為超額波動性(excess volatility)。超額波動性對金融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正如希勒說的,“超額波動有力地沖擊了有效市場假說,指出了有效市場的失敗。”這篇文章引發了學界對股價波動與股利變化關系研究的熱潮。

下面附上壹篇對此論文的介紹性文章:

有效市場理論認為公司股票內在價值等於股票未來期望股利的貼現價值,但在資本市場上,人們經常認為,相對於股利,股票價格指數波動大,不能對任何客觀的新信息做出反映,資本市場有效性受到質疑。為此,希勒利用方差邊界檢驗方法,計量檢驗股價波動與股利變化的關系,以驗資本市場的有效性。首先,假設存在理性預期,在完全有效市場上,p是p*的最優預測值,即p=E(p*),定義u=p*-p,那麽,u與p不相關,根據統計學原理,可知var(p*)=var(u)+var(p),進壹步可得var(p)≦var(p*),轉化為標準差可得σ(p)≦σ(p*)。如果檢驗結果與此相反,則說明否定了有效市場假設,即可判定存在過度波動。希勒還發展了標準有效市場模型,度量了對未來股利不確定性影響,以便準確識別股票價格對股利新息(news)的反應。在此基礎上,希勒通過美國1871-1979年間年標準普爾綜合股價指數和相關股利數據的方差與公司支付股利的方差對比,發現美國1871-1979年間股價波動是已實現股利分配波動程度的5-13倍,存在過度波動特征,即使在考慮了預期實際貼現率的變化和未來股利不確定性的度量問題後, 股價過度波動問題仍然存在,股票股利變動不足以解釋股票波動,且有效市場理論對數據解釋的失敗不能歸因於數據誤差、價格指數問題以及稅法的變化。這壹實證發現激發了大量關於股價股利關系的研究。

有效市場與完全競爭市場壹樣,是壹種標準的假設。那麽,在有效市場條件下,股票內在價值與未來預期股利的貼現相等。進壹步假定,有效市場,則預期價格是實際價格的期望,p=E(p*),則預期價格的方差小於實際價格的方差,標準差類似,預期價格的標準差小於實際價格的標準差。

其誤差的結果是出現有效市場假設與美國實際不符。引發了後人無數的證明,不知道最後的結果如何?有效市場、完全競爭,竟然都是人們的壹個假設。人們在壹個永遠不存在的假設條件下,玩著遊戲,並且可以用復雜的數學模型,估計實際經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