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局物聯網上谷歌都有什麽舉動
軟件:系統+通訊
2011年5月,在當年的GoogleI/O大會上,谷歌首次提出了Android@Home智能家居計劃。通過Android@Home,用戶在壹部安卓手機或平板上就能控制家中的電燈、空調、音響播放器等壹系列的智能家居產品。
在技術實現上,Android@Home采用了基於IEEE802.15.4標準的ZigBee技術,其傳輸特點就是低功耗、低成本和低延遲。同時,谷歌還在安卓操作系統的底層開放了針對家電控制的專用API接口,符合規範的家電通過ZigBee技術與手機建立好物理連接,安卓應用程序就能通過專用的API實現對這些家電的壹系列智能化控制,除了遠程開關操作之外,壹些智能電燈產品甚至能在用戶玩遊戲時配合劇情產生頻閃效果。
到了2012年,谷歌又基於Android@Home發布了壹款名為NexusQ的球狀流媒體播放器,該產品被外界視為谷歌憑借Android@Home進入智能家居的標桿。但不幸的是因為高昂的定價和只能支持谷歌的內置服務,NexusQ並沒有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在2013年年初就匆匆下架。至此,谷歌以自身產品進軍智能家居的努力宣告失敗,而在隨後接近壹年的時間中,Android@Home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作為壹家主打軟件產品的公司,谷歌在打造物聯網軟件平臺的努力自然不會隨著Android@Home的失敗而消失。
2014年10月,谷歌公布了ThePhysicalWeb項目源碼,希望通過統壹資源定位符(URL)的方式建立起壹套智能硬件之間的互聯互通標準。用戶不需要下載專門的App,只需要像瀏覽網頁時那樣,點擊某個設備對應的URL鏈接,就能實現對該智能硬件的操作。但作為壹個早期的實驗性項目,谷歌並沒有正式推出,只是在開發者群體進行了小範圍的交流。
在2015年的GoogleI/O大會上,谷歌針對物聯網應用正式發布了名為Brillo的物聯網RTOS實時操作系統,和基於json的物聯網通訊語言Weave。
其中Brillo是壹個極簡化的Android操作系統,拿掉了所有復雜的上層界面,只留下操作系統底層的核心,使得Brillo可以被方便地嵌入門鈴、監控攝像頭、烤箱等各種型號的智能硬件之中。
而Weave是基於json的智能硬件通信語言,谷歌意在創建智能硬件間通用的通信、指令收發方案,讓智能設備之間通過Weave實現自主化的互動和溝通。例如在用戶鎖門的同時,不需要手動操作,烤箱和空調就會探測到門鎖的狀態並主動關閉自己的電源。
I/O大會之後,谷歌又在7月份發布了壹款開源的低功耗藍牙通信平臺Eddystone,目的是為了抗衡蘋果的iBeacon,在物聯網近場通訊技術上保留自己的話語權。
2016年年初,谷歌針對Brillo、Weave和Eddystone等技術召開了Ubiquity開發者峰會,向開發人員全面介紹了這些技術的實現細節,幫助他們在谷歌的物聯網框架下進行更深度的開發。
至此,谷歌在物聯網軟件方面形成了從操作系統到通訊協議的全面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