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漏又稱沙鐘,是我國古代壹種計量時間的儀器
西方沙漏由兩個玻璃球和壹個狹窄的連接管道組成的。通過充滿了沙子的玻璃球從上面穿過狹窄的管道流入底部玻璃球所需要的時間來對時間進行測量。壹旦所有的沙子都已流到的底部玻璃球,該沙漏可以被顛倒以測量時間了,壹般的沙漏有壹個名義上的運行時間1分鐘。它由兩個白色的座子和三根透明的柱子搭成,中間是兩個水滴形狀的透明玻璃罩組成的"葫蘆"。它的玻璃罩裏有許多紫色的沙粒,這些沙粒能通過小孔,從壹個玻璃罩流向另壹個玻璃罩。沒錯,它就是沙漏。沙漏也叫"沙鐘",是古代壹種計時裝置。沙漏與我國古代另壹種計時工具漏刻的工作原理大體相同。漏刻是根據從壹個壺流到另壹個壺的水量來計時,而沙漏則是根據從壹個容器漏到另壹個容器的沙量來計時。人類最早使用的計時儀器是利用太陽的射影長短和方向來判斷時間的。前者稱為圭表,用來測量日中時間、定四季和辨方位;後者稱為日晷,用來測量時間。二者統稱為太陽鐘。公元前1300~前1027年,中國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已有使用圭表的記載。《詩經·國風·定之方中》篇有,"定之方中,作於楚宮。揆之以日,作於楚室?"。確切記載使用圭表的時間為公元前659年。圭表等太陽鐘在陰天或夜間就失去效用。為此人們又發明了漏壺和沙漏、油燈鐘和蠟燭鐘等計時儀器。因刻漏冬天水易結冰,故有改用流沙驅動的。《明史·天文誌》載明初詹希元創造了"五輪沙漏"。後來周述學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個輪子。宋濂(1310~1381)著《宋學士文集》記載了沙漏結構,有零件尺寸和減速齒輪各輪齒數,並說第五輪的軸梢沒有齒,而裝有指示時間的測景盤。西方發現最早的沙漏大約在公元1100年,比我國的沙漏出現要晚。我國的沙漏也是古代壹種計量時間的儀器。沙漏的制造原理與漏刻大體相同,它是根據流沙從壹個容器漏到另壹個容器的時間來計量時間。這種采用流沙代替水的方法,是因為我國北方冬天空氣寒冷,水容易結冰的緣故。最著名的沙漏是1360年詹希元創制的"五輪沙漏"。流沙從漏鬥形的沙池流到初輪邊上的沙鬥裏,驅動初輪,從而帶動各級機械齒輪旋轉。最後壹級齒輪帶動在水平面上旋轉的中輪,中輪的軸心上有壹根指針,指針則在壹個有刻線的儀器圓盤上轉動,以此顯示時刻,這種顯示方法幾乎與現代時鐘的表面結構完全相同。此外,詹希元還巧妙地在中輪上添加了壹個機械撥動裝置,以提醒兩個站在五輪沙漏上擊鼓報時的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