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江永下甘棠砍牛節
富川新華鄉為紀念南宋抗元民族英雄唐富八而建的龍興大廟(現改名紀念堂),今年11月10日(農歷十月初五),廟會理事組織附近村寨的村民們,捐款集資,每村買壹頭水牯牛,從上午八點開始,在龍興廟前的空地上砍牛祭祖,村民們以這種古老原始近乎野蠻的祭祖方式,祈求始祖唐富八神靈保佑四鄰鄉鎮五谷豐登,民生平安,子孫繁衍、消災除難。
砍牛儀式結束後,廟會對面的戲臺上,演員們載歌載舞,壹片歡騰景象。每年廟會都要砍七、八條水牯牛,其場面血腥,刺激,壯觀、隆重,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香客雲集龍興大廟,龍興大廟也因年年舉行砍牛祭祖儀式聞名於賀州。此習俗壹直延續至今,經久不衰,全國罕見。
龍興大廟位於富川瑤族自治縣新華鄉舟壩村村頭,遠處群山起伏,廟四周良田環繞,壹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從廟邊流過。廟對面有壹古戲臺,廟與戲臺雕龍刻鳳,黑瓦飛檐,遙相呼應。
興龍大廟供奉的神靈是南宋抗元民族英雄唐富八。
唐富八(1231,1277),字義寶,朝東抵源人,南宋未富川瑤族首領,今新華鄉唐姓瑤民始祖。1276年,元軍攻破臨安,南宋滅亡。南宋大臣文天祥到各地組織義軍抵抗元軍。唐富八追隨勤王部隊,轉戰於湖南道、永、郴壹帶,意圖收復失地。在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富八所在部隊羅飛起義軍,圍攻永州城七月之久。唐富八因戰功顯赫,擢為先鋒,並敕封為威靈大將軍。後同元將史格援解永州之圍的戰鬥中,不幸殉國於永州城外之狗嶺,享年46歲。
唐富八死後,族人為紀念其功德,立廟祭祀。
清朝崇禎年間,流賊海寇騷擾,天降瘟疫,唐富八顯靈,驅邪消難,惠澤生民。感其恩,在舊址擴建,更名“龍興大廟”,聖上敕封威靈唐相公神位。
解放初期拆毀,2002年在舊址重建,命名為瑤族領袖紀念堂。
壹個大家族,如此虔誠敬仰自己的祖先,以此等厚重的祭祀活動追憶歷史,不僅使人頓生敬意,也叫我們想起了中華民族的美德,追本思源,不忘根本。砍牛祭祖,是唐姓家族子孫們世代書寫的生命哲學,更是後人們不畏艱難險阻,向往美好生活,壹種傳統民間信仰永久的守望和堅持。砍牛祭祖,也許只是歷史長河中壹絲毫不起眼的微波細浪,可是對於唐姓家族來講,這也是壹個民族對於自己先賢民族英雄形象的緬懷,壹種深度的歷史印痕,永遠鐫刻在唐姓子孫後代們的記憶深處。
面對壹頭頭倒下的水牯牛,我們能隱約感覺砍牛祭祖所深藏的意義,那是壹種民族豪爽的性格,是壹種純樸的民風,流露的是對生活無限向往和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