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範蠡急流勇退的故事

範蠡急流勇退的故事

 範蠡為早期道家學者,楚學開拓者之壹,被後人尊稱為?商聖?,"南陽五聖"之壹。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範蠡急流勇退的 故事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範蠡急流勇退的故事

 範蠡,字少伯,春秋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雖出身貧賤,卻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交情很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壹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

 公元前494年,夫差帶兵大敗越王勾踐,範蠡勸勾踐忍辱負重,以圖復國,並陪同勾踐夫婦壹起在吳國為奴三年。三年後回到越國,他與文種壹起,定下了越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興越滅吳的策略。為了滅吳,他親自到各地去尋找合適的美女,結果在苧蘿山浣紗河訪到德才貌兼備的西施,從此在歷史上譜寫了壹曲深明大義、英雄美人的傳奇篇章。

 公元前473年,越國滅了吳國,成功雪恥。範蠡因功績卓著,被封為上將軍。他認為?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勾踐是壹個可***患難而不可***富貴的人,自己的名望和功勞在他之上,並不是件好事。於是,已經六十三歲的範蠡在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攜妻帶子辭官而隱,化名為鴟夷子皮,變官服為壹襲白衣,泛壹葉扁舟於五湖之中,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也有壹說是與西施相攜而歸)。

 歸隱後,他就帶領兒子和門徒們在海邊結廬而居。齊國是東方的大國,農業和工商業都十分發達。範蠡壹行人在海邊壹邊努力墾荒耕作,壹邊又看準機會經商做生意,沒過幾年,就積累了數千萬家產。由於範蠡仗義疏財,施善鄉裏,同時能力和才幹又異於常人,很快,就連齊王都知道了他的名聲,齊王把他請進國都臨淄,想拜他為主持政務的相國。

 這與他的本意是相違背的,他不禁感嘆:?努力治家能積聚千金,進入仕途為官能位至卿相,這是壹個平民百姓最得意的事情了。但是長時間地享受名望,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於是,他奉還了相印,散盡了家財,再次急流勇退,帶著家裏人悄悄地走了。

 範蟊帶著家人來到宋的陶邑(今山東定陶縣)定居,自稱?朱公?,人們尊稱他為?陶朱公?。他的經商頭腦和善於治財的才幹又壹次發揮了作用,沒幾年時間,天下人都知道陶有個陶朱公,富甲天下。後來,範蠡年歲已高,就把生意交給長子繼續經營,自己帶上夫人和小兒子壹起遊山玩水去了。

 當行至熊耳山下的盧邑(今河南盧氏縣)時,為當地景色所戀,決定在此定居。定居期間,範蠡帶動當地居民利用不同地區之間物資的差異,做轉運生意,逐漸過上了富裕的生活。不僅如此,他的夫人也教當地婦女種桑養蠶、抽絲織布,使男女老幼的衣著也有了改觀。

 最後,當他決定回陶時,他再壹次顯示了自己的慷慨,把積累的幾十萬家財中的絕大部分留給了鄉鄰和窮苦人。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政治家、大商人,就把他當年生活過的盧氏縣莘川村改名為?範蠡?,把村邊的湖改稱?範蠡湖?,並載於清朝的《盧氏縣誌》上。

範蠡的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春秋魯昭公六年(公元前536年),範蠡出生宛地(河南南陽)三戶邑。

 魯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6年),宛令文種見範蠡。

 魯昭公三十壹年(公元前511年),範蠡邀文種入越。

 魯哀公三年(公元前494年),勾踐兵敗西於會稽山,始重用範蠡、文種等。

 助越滅吳

 魯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勾踐、範蠡君臣入吳為奴。

 魯哀公五年(公元前490年),勾踐、範蠡君臣離吳返越。

 魯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勾踐欲起兵伐吳,範蠡勸阻。

 魯哀公十壹年(公元前484年),吳再次伐齊,占於艾陵,越王君臣朝見吳王,君臣皆有賄賂,進壹步麻痹吳人,夫差殺伍子胥。

 魯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吳、晉黃池之會,越師乘機襲擊吳國,大敗之,殺吳太子等,年底吳越講和。

 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越興師伐吳,兵至於五湖。

 魯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三月,越伐吳、吳師還戰於笠澤、雙方夾吳松江而陣、越人大敗吳師。

 魯哀公二十年(公元前475年),十壹月越圍吳、範蠡采用圍而不攻的戰略,令吳師自潰。

 魯哀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73年),年底,越滅吳,夫差自殺。

 歸隱江湖

 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越王實現霸業,範蠡即泛舟五湖。

 楚惠王四十壹年(公元前448年),範蠡卒,時年88歲

範蠡的軼事 典故

 範蠡歸隱

 範蠡在幫助越王勾踐成功之後,立刻離開了越國。他從齊國寫信給文種說:?蜚(同?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患難,不可與***樂。子何不去大意是說:飛鳥射殺完了,好的弓箭就會被收起來。狡猾的兔子捕完了,獵狗就會被煮掉。越王為人陰險,工於心計。可以與他***患難卻不能同享樂。妳為什麽還不快離開呢?文種在收到信後便稱病不上朝,但最終仍未逃脫賜死的命運。而範蠡卻早早料到這壹點,不得不說,是他的過人之處啊!而鳥盡弓藏自此以後便成為了壹個 成語 ,比喻事成之後,把曾經出過力的人壹腳踢開或加以消滅。後代諸多名臣都以此為警戒。

 興越滅吳

 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吳國和越國發生了槜李之戰(今浙江嘉興),導致吳王闔閭陣亡,從此兩國結怨,連年戰亂不休。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闔閭之子夫差為報父仇與越國在夫椒(今無錫太湖馬山)決戰,越王勾踐大敗,僅剩5000兵卒逃入會稽山。範蠡遂於勾踐窮途末路之際投奔越國,他向勾踐慨述?越必興、吳必敗?之斷言,進諫:?屈身以事吳王,徐圖轉機。?被拜為上大夫後,他陪同勾踐夫婦在吳國為奴三年,?忍以持誌,因而礪堅,君後勿悲,臣與***勉!?[11]

 三年後歸國,他與文種擬定興越滅吳九術,是越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策劃者和組織者。為了實施滅吳戰略,也是九術之壹的?美人計?,範蠡親自跋山涉水,終於在苧蘿山浣紗河訪到德才貌兼備的巾幗奇女西施,在歷史上譜寫了西施深明大義獻身吳王,裏應外合興越滅吳的傳奇篇章。範蠡事越王勾踐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於滅吳,成就越王霸業,被尊為上將軍。

 泛舟西湖

 勾踐滅了吳國,在大擺慶功酒的那天夜裏,功勞很大的範蠡,悄悄地帶了西施,偷偷出齊門,坐上早就等在那裏的阿得大叔的小木船,穿過護城河,轉了壹個圈子,直向太湖而去。他們到了太湖北邊的五裏湖邊,見這裏風景優美,山明水秀,就搭了幾間草房子,隱姓埋名住了下來。期間文種被殺,範蠡為了保住性命曾三遷他地,但是由於西施非常喜愛五湖風光,最後二人還是定居西湖。

 三遷定陶

 範蠡輾轉來到齊國,變姓名為鴟夷子皮,在海邊結廬而居。戮力耕作,兼營副業(捕漁、曬鹽),很快積累了數千萬家產。範蠡仗義疏財,施善鄉梓,他的賢明能幹被齊人賞識,齊王把他請進國都臨淄,拜為主持政務的相國。他喟然感嘆:?居官致於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對於壹個白手起家的布衣來講,已經到了極點。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於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齊王歸還了相印,散盡家財給知交和老鄉。壹身布衣,範蠡第三次遷徙至陶(今菏澤定陶區),在這個居於?天下之中?(陶地東鄰齊、魯;西接秦、鄭;北通晉、燕;南連楚、越)的最佳經商之地,操計然之術(根據時節、氣候、民情、風俗等,人棄我取、人取我予,順其自然、待機而動)以治產,沒出幾年,經商積資又成巨富,遂自號陶朱公。

猜妳喜歡:

1. 關於西施兒子的趣聞

2. 隱姓埋名造句大全

3. 範蠡急流勇退的故事

4. 歷史人物範蠡

5. 商聖範蠡經商之道

6. 李泌歸隱山林的故事

7. 隱姓埋名的解釋和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