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意義及其途徑有哪些

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意義及其途徑有哪些

意義:1、促進城鄉結構的優化,加快我國城市化進程。打破我國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小城鎮建設、農業產業化、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主要依靠無數多的異常活躍、自主經營的小業主、微小企業構造微觀運作平臺。它們是“公司+農戶+基地”的基礎力量,是進城進鎮務工經商的主力軍,是城鎮房地產(住宅和商鋪)的重要消費者。

2、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加快第三產業發展,服務業是能夠大量容納勞動力的產業,壹般比工業多2—3倍。鼓勵在第三產業創業,能迅速提高我國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同時改進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

3、促進所有制結構的優化,創業的微型和小型企業從所有制性質看都是私營和民間資本,國有資本將從國民經濟競爭性領域逐步退出,此時需要民營企業及時去填補和置換國有資本。培植創業小企業做大做強有重要意義。

4、促進經濟規模結構的優化,積極發展成千上萬“小而專”、“小而特”、“小而精”的微型和小企業,並形成社會化生產和服務體系、金字塔型的大中小型企業規模結構,才能有國際競爭力。

5、促進投資結構的優化,加快民間投資進入。目前在市場緊縮、消費疲軟、民間投資意願不強的情況下,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支撐國民經濟發展,從長遠看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果不是無限的。大量民間資本的創業對國民經濟的增長有直接貢獻,其投資效率也是高的。

6、帶來勞動力就業的倍增放大效應,創業不單是創業者個人創下自己壹份事業、產業,而且創下新的就業機會。小型企業能夠吸納3—5個人就業。

7、提高政府就業管理工作效能。通過創業帶動就業的杠桿作用,政府減輕了就業服務工作量,提高就業工作效率。

8、通過壹大批創業的微型、小企業的設立和成長,還能夠增加國家稅源,成為國民經濟的新增長區域;成千上萬以勤儉、誠信創業的小業主將成為中產階級的中堅力量,為社會發家致富提供正面的典型示範,其社會效果和經濟效果不可估量。

創業帶動就業的途徑:

1、轉變政府勞動部門的就業服務的職能結構。在各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的行政職能中,強化創業輔導的功能和作用。

2、為在社會上形成鼓勵創業的風氣和輿論氛圍,讓小企業創業成為社會關註的焦點,建議在全國設立“創業周”或者“小企業周”,每年在該企業周舉辦創業博覽會和壹系列的創業宣傳活動,普及創業基本知識,表彰先進創業典型。

3、政府加強創業輔導工作。借鑒上海經驗,各地勞動部門可成立開業指導服務中心,委托專業培訓機構進行創業培訓,政府對失業人員創業和管理技能提高的培訓支付費用。另外可借鑒加拿大創業模式,政府設立創業補貼制度,對失業人員的創業培訓提供1年生活費補貼。

4、充分發揮社會民間團體組織的積極性,促進其相關的社會群體人員的創業。

5、進壹步改善創業的環境,簡化創業申辦手續,降低創業投資門檻。大力發展電子政務,方便創業小企業辦理勞動人事和稅務等手續;降低小企業註冊資本金;放開個人服務業、咨詢、小手工制作、軟件設計等非制造性經營活動在家庭住所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