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旋
本期的三國戰爭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發生在劉備征討荊州四郡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諸葛亮、張飛、金旋和鞏誌。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趙雲奪取桂陽郡後,諸葛亮終於答應了張飛領兵奪取武陵郡的請求。不過,諸葛亮同時也表示,張飛此去也必須像之前趙雲壹樣立下軍令狀。張飛欣然答應,率領三千兵馬直撲武陵郡。
得知張飛率兵前來,武陵郡太守金旋整軍備戰。從事鞏誌認為劉備是大漢皇叔,以仁義享譽天下,加上張飛驍勇善戰,強行抵抗不是上策,建議金旋歸順劉備。金旋聞言大怒,欲將鞏誌斬首。幸虧軍中大小官吏苦苦哀求,金旋這才保住了性命。
金旋領兵出戰,在武陵城外二十裏與張飛遭遇。張飛壹馬當先,殺向金旋。金旋自知不敵,撥馬便走。等金旋率部來到武陵城下時,城頭亂箭齊發。從事鞏誌表示,自己代表城中百姓歸順劉備。此後,鞏誌壹箭射中金旋面門,金旋當場斃命。有軍士將金旋的頭顱獻給張飛,鞏誌又出城向張飛獻降。至此,武陵郡之戰宣告結束,張飛圓滿完成了任務。劉備聞訊後大喜,命鞏誌繼任武陵郡太守之職。
據《三國誌趙雲傳》註引《雲別傳》記載,桂陽郡太守趙範雖然投降了劉備,但其後便逃離了該郡,下落不明。至於本文提到的武陵郡,則與劉備出現了武裝沖突。《三國誌先主傳》註引《三輔決錄註》載:?(金旋)領武陵太守,為備所攻劫死。?這也就意味著金旋是在與劉備的對抗中戰死的。
不過,小說中提到的鞏誌並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作者虛構出來的藝術形象。而在真實的歷史當中,也並無張飛出兵征討零陵郡的記載。
說到時任武陵郡太守的金旋,可謂是名門之後。他的遠祖名叫金日磾。此人原本是匈奴休屠王太子,後來被名將霍去病勸降,來到了中原,被漢武帝賜姓為金,歷任侍中、駙馬都尉、光祿大夫等職,成為漢武帝時期的壹代名臣。此後,其家族成員也在兩漢時期擔任過中、高層職務,是兩漢時期的望族。
金旋為官時間不短,曾在朝中擔任過黃門郎、議郎等職,後來又被調到地方任職,先後擔任過漢陽太守、武陵太守等職,最終在劉備征討四郡時被殺。不過,金旋的被殺並不意味著其家族故事的終結。他還有壹個兒子名叫金祎。不過,金祎卻沒有因父親死於劉備之手而想著如何報仇,反而壹心想除掉曹操。這又是怎麽回事呢?
據《三國誌武帝紀》註引《魏武故事》記載,金旋被殺時,其子金祎並未在戰火中遇害,而是輾轉來到了許昌,成為漢末朝廷的壹名官吏。而此時也正值曹操控制朝廷、漢獻帝被淪為傀儡之時。
目睹曹操的專權亂政,金祎怒不可遏,開始暗中與壹些終於漢獻帝的朝臣接觸。到了獻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金祎與太醫令吉本、少府耿紀及司直韋晃等人許昌發動叛亂,企圖誅殺曹操。不過,這次規模很小的叛亂很快便被曹操平定,金祎也死於非命。這壹史實後來也被《三國演義》所采用,不過作者卻忘了介紹金旋與金祎是父子這壹事實。
以後附帶再談壹個問題:漢末時期的武陵郡是如今的哪裏呢?從當時的疆域範圍來看,武陵郡下屬十個縣,包含了如今的湖南、湖北、貴州、廣西的部分地區。武陵郡的郡治在臨沅縣,也就是如今的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