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栽培技術與制作方法
盆景栽培技術與制作方法如下:
壹、栽培技術:
1、配制土壤
栽培盆景花卉時,需要配制土壤。首先需要準備微量元素含量較為豐富、土質較為疏松的腐殖土,以及泥沙、蛭石等材料,然後按照3:2:1的比例將其混合在壹起,就可以栽種盆景花卉,在栽種後還可以向土壤表面覆蓋壹層砂石。
2、定期澆水
在栽培盆景花卉的過程中,也需要定期為其澆灌水分。在溫度較高、水分蒸發較快的夏季,可以每天早晚為盆景花卉澆灌水分,在溫度較為適宜的春秋季節,可以每隔三天澆灌壹次水分,在溫度較低的冬季,可以每隔壹周或兩周澆水—次。
3、科學施肥
在栽培盆景花卉的過程中,還可以為其提供均衡的營養。最好可以在盆景花卉幼苗期,為其提供腐熟的農家肥或者尿素,在生長較為旺盛的時期,施用氮肥或者腐熟的餅肥,在花期前後,可以使用磷鉀肥或者硼肥。
4、保持光照
盆景花卉在生長的過程中離不開光照,在養護的過程中,可以為其提供充足的光照,保持葉片的翠綠。所以在春秋季節,可以為其提供全天的日照,夏季午後則需要為盆景花卉遮陰。
二、制作方法:
壹般選擇在春秋兩季植株生長旺盛的季節進行,選擇帶有排水孔的泥瓦盆、陶盆、砂瓦盆等容器以及適合植株的適合生長的土壤,根據不同植物的生長習性提供相應的生長環境,定期將多余的枝條剪去。
盆景的分類:
1、樹樁盆景
多選用枝葉細小、盆栽易成活、生長緩慢、壽命長、根幹奇特的樹種,兼有艷麗花果者尤佳。現已被用作樹樁景樹的約有160種,除通過人工繁殖外,常從山林野地掘取經多年樵砍後留下的老幹樹樁培養。
樹樁盆景千姿百態,可歸納為直幹、斜幹、曲幹、臥幹、懸崖、枯幹、連根、附石、叢林等形式。培養土以疏松透氣、排水良好,又能保肥的為最佳。盆景的制作有以修剪為主的整形法和用金屬絲或棕絲紮縛枝幹彎曲成壹定形狀、再經逐年細致修剪成型等方法,並有不同的地方風格。
樹樁盆景成型後須精心養護。其中,修剪是促進或控制樹樁生長,使之保持壹定姿態的重要措施。凡枝葉成片,層次分明的樹樁,要經常疏剪或短截。松類可摘去全部或部分主芽,使梢變短。
2、山水盆景
須事先選定主題,並精心設計,根據主題選石、加工,也可因石制宜,隨類敷采。山石材料有松石(石質松軟)和硬石(石質堅硬)兩類。松質石料可用特制的錘在石上琢出溝壑、洞穴、峰巒、崗嶺,不足之處可通過拼接膠合來彌補。
在石上留有種植穴,便於栽植草木。盆中景物布局須主次分明,層次豐富,有變化而不雜亂。同壹盆中宜石種相同,石色相近,紋理相順。同時運用近大遠小、低大高小、近實遠虛的透視原理,配以大小相宜的草木、亭橋、鳥獸、人物等,用淺盆襯托,達到小中見大、咫尺千裏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