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就9月以來連續熱搜事件致歉,為何快遞行業屢屢引發爭議?
這個月,關於順豐快遞的新聞可不少,基本都是保價賠償引發的。如杭州小夥快遞黃金首飾保價8000賠2000的事情,還有寄魚幹到貨後只剩魚頭和魚尾,保價1萬8的手辦只賠500元的事情,等等,都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註。
為此,順豐公司近日發布了致歉聲明,表示要進壹步調查,繼續做好客戶體驗工作。那麽,為何快遞行業屢屢引發爭議呢?
首先是快遞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了,尤其是年輕人,誰沒收寄過快遞呢?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快遞量已經突破500億件,8月壹個月的快遞量就有94.3億件,平均壹個人就5-6件。所以,關於快遞的事情,大家自然都非常關註,因為今時近今日出現在別人身上的問題,自己也可能會遇到。既然出現了問題,大家都想能朝著有利於消費者的方向處理,這也算是危機意識了吧,畢竟可能關系到自身利益。
其次是快遞業發展很快,留下了很多問題。快遞業其實是很亂的,從業者更是眾多。全國有很多家快遞公司,快遞的點更多,每個鄉鎮上都有幾家。但是,絕大部分的快遞經營點其實都是加盟的,並不由快遞公司直接經營,這就造成了經營者素質參差不齊的狀況。經過了層層分包,到了具體的快遞加盟商手裏,利潤已經非常薄了,他們當然不願意按照總公司提供的標準服務了。平常那是能省則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所以,服務自然也好不到哪裏去。試想,有些電商寄壹件快遞只要2塊多錢,到了快遞點手裏壹件快遞能賺多少呢?
所以,快遞行業的新聞往往會被放大,尤其是那些不利於消費者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