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在古代,獅子為什麽廣受歡迎呢?

在古代,獅子為什麽廣受歡迎呢?

獅子,古稱狻猊,是世界上平均體重最大的貓科動物,廣泛分布在非洲、西亞和南亞等地區。中國原本沒有獅子,隨著絲綢之路開通,這只大貓貼著“貢品”的標簽來到中國,形成倍受推崇的獅文化。從猛獸到瑞獸,獅子的成功靠的不僅僅是賣萌。

上圖_?達官顯貴家宅內的石獅子

神獸護佑

在民間,獅子往往視作保護神。兩晉文學家郭璞給《穆天子傳》作註時,稱:“狻猊即師子也,出西域。”表明早在戰國時期中原地區的人們已經知道有獅子這種猛獸了。《後漢書·章帝紀》中有明確地記載:“章和元年 (公元87年),月氏國遣使獻扶拔、師子。”這表明西漢時期獅子來到了中原。

獅子形象的普及,以唐朝為節點,逐步深入人心。唐朝以前,獅子主要分布在陵墓建築中,扮演著陵墓裝飾、鎮墓獸和神道守護神的角色。《爾雅·釋獸》第壹次描述這種動物:“狻麑如虦貓,食虎豹。”獅子“食虎豹”的特征,使談虎色變的人們找到了心理慰藉。

上圖_?唐代 孔雀石雕獅子擺件

唐朝時,獅子步入民間。江南地區將獅子和門神相結合,成了門獅的過渡形態。為此,寺廟、園林、官署、民居等建築門口,人們紛紛擺放著走獅、蹲獅或立獅石雕。在西北地區,民間把食肉動物獅子視為牲畜的保護神,希冀威武有力的獅子能夠驅邪避瘟。

獅子的守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北京西南部的盧溝橋建成,橋長266.5米,寬7.5米,是座11孔的聯拱石橋。橋上有281個橋欄桿,雕刻著大小石獅501個。為此,當地流傳著“盧溝橋上的石獅數目數不清”的說法。不善水的獅子,卻變成鎮水獸,足見人們對獅子的喜愛之情。不管是鎮陵守墓,還是護民安宅,人們通過獅子寄托對和諧平安生活的向往,這也是崇獅文化存在的根本原因。

上圖_?盧溝橋上的石獅子

權勢象征

獅子威風凜凜,自帶王者氣質。在自然界,獅子本身就是萬獸之王,處於食物的頂端。進入中原後,獅子身為“貢品”,人們自然而然產生了敬畏之情。西漢時,觀賞獅子是皇室貴戚的專利。西晉博物學家《博物誌》記載:獅子行“至洛陽三千裏,雞犬皆伏無鳴吠”。獅子不怒自威的神態,躍然紙上。

唐朝建立後,獅子的權威性得到了進壹步的誇大。唐太宗對獅子的使用進行了限制,他下令四川進貢的蜀錦必須繡上獅子圖案,禁止平民仿造。《唐會要》、《宋會要》、《明會典》等規定,石獅只能擺放在皇陵神道和四門,普通官僚陵墓不得使用。

上圖_?唐代精美石獅子

明初,官府規定民居裝飾不得用獅子圖案。清朝建立後,頒布了《工部工程做法則例》,規定:王公和壹品官員府第的門獅頭上可設13個螺髻。日本學者巖本公夫曾對北京地區6191對動物形狀的門墩進行調查,發現獅形門墩只有37對,大多集中在皇族和官府門口。

除了陵墓和建築外,歷代對獅紋服飾進行了更嚴格的要求。武則天賜“文武三品以上,左右監門衛等飾以對獅子。”宋朝的朝服中“第六等、三梁冠,佩獅子錦綬。”明洪武年間,文武官員的朝服繡有飛禽走獸,其中二品以上武官繡獅子。清初的二品武官,朝服同樣繡著獅子。正因獅子的特殊地位,民間視其為權力的象征,無形中深化了人們對獅子的仰慕之情。

上圖_ 古代代表武官壹二品的獅子

瑞獸代表

其實,獅子還是人們眼中的瑞獸。東漢之際,佛教傳入中原,獅子形象得到新的發展。《大智度論》稱:“佛為人中獅子,佛所坐處若床,若地,皆名獅子座。”將佛祖比作獅子,可見獅子的重要性。北魏尊崇佛教,《洛陽伽藍記》記述每年洛陽浴佛節前夕,長秋寺擡佛流行,“辟邪獅子,導引於前”。佛經中總結了獅子王有律已、持重、友愛等11種品格。獅子的品性和佛教的神性相得益彰,超凡脫俗。

唐宋時期,面目猙獰、性情猙獰的異域獅經過世俗化加工,成了威而不怒、溫文爾雅的中國獅。在唐朝,民間借助“舞獅”來祈福攘災,有人故意將花草做成獅子狀,《雲仙雜記》有載:“僧普寂大好菖蒲,房中以菖蒲種成鸞鳳、獅子、仙人之狀。”而宋獅融入狗的元素,用鈴鐺、紅纓的配飾,逐步定型為民間理想中的“瑞獸”。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皇帝為五臺山殊像寺文殊菩薩坐騎像(獅子像)題寫了“瑞相天然”的匾額。得到了最高統治者的認可,獅子足以躋身瑞獸行列。頗接地氣的獅子,受到民間的歡迎,為獅文化的傳承提供了不竭動力。

上圖_?文殊菩薩的獅子坐像

文化標誌

獅子的本土化改造,提升了自身的生命力。據《宋書》所載,劉宋時期,宗愨“聞獅子威服百獸”,以獅兵克制林邑象兵,從此以後,每逢軍隊凱旋或重大喜慶,舞獅成為必不可少的民俗。北魏崇尚佛教,《洛陽伽藍記》有載每年浴佛節前夕,長秋寺擡佛流行,“辟邪獅子,導引於前”。

進入唐朝,獅子成了唐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畫家閻立本繪有《職貢獅子圖》,畫中有“大獅二,小獅數枚。虎首而熊身,色黃而褐,神彩燦然,與世所畫獅子不同。”初唐文學家虞世南的《獅子賦》有雲:獅子“踐籍則林木摧殘, 哮呼則江河振蕩 。”乾陵前有壹對蹲獅,高達3米,氣勢雄偉,神態肅穆。舞獅傳入日本,風靡壹時,《信西古樂圖》真實還原了唐朝舞獅的盛況。

上圖_?紅燒獅子頭

淮揚名菜“紅燒獅子頭”,用肥瘦適中的豬肉剁成肉糜,配以荸薺,香菇等材料,做成拳頭大小的肉丸,先炸後煮即成。這首菜不但味美多汁,而且狀若“雄獅之頭”,故名“獅子頭”,體現了人們趨吉蹭福的心態。

“獅子林”是蘇州四大名園之壹,園內峰石林立,形似獅子,故此得名。“元四家”之壹的倪瓚繪有《獅子林圖》,古樸傳神,別開生面。清朝戲曲作家李鬥在《揚州畫舫錄》中說:“獅子分頭、臉、身、腿、牙、胯、繡帶、鈴鐺、旋螺紋、滾鑿繡珠、出鑿崽子。”據此獅子的造型有了標準程式。隨著崇獅民俗的遍地開花,表明民間對獅文化的認可和肯定。

上圖_?明代畫家周全筆下的《獅子圖》 局部

西方的獅文化栩栩如生,徒具獅子的外形,中國的獅文化不只有公獅、母獅、幼獅等家族化特征,折射出“家文化”的特點,並且獅子不貪多、不虐殺,在民間贏得了遠勝於虎豹的好感。來自異域的獅子和傳統文化的完美結合,成功落戶中原,實現低開高開的跨越。?

作者:計白當黑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林移剛? 《中國崇獅習俗初探》

2孫? 紅? 孫田成? 《弭邪賜福石獅子——中國獅子文化探源》

3楊玉榮? 《獅的文化解讀》

4石雲濤? 《漢唐間獅子入貢與獅文化》

5何? 濤? 《從歷代石雕獅子造型看中華獅文化盛行之因》

6周國正? 楊文濤? 馬逸清? 《淺談中國獅文化》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