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四川小夥不知父親為何少根手指,1984年看報後,趕緊帶他找解放軍

四川小夥不知父親為何少根手指,1984年看報後,趕緊帶他找解放軍

金庸先生的小說裏,曾塑造過壹個“掃地僧”形象。他其貌不揚,但壹出手就讓人不得不服氣,讓人看得很過癮。

那麽在現實生活裏,到底有沒有這樣的“掃地僧”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他們人生,往往比小說裏寫得更精彩、更令人動容,比如本期筆者要跟大家說的這位中國傳奇老兵:柴雲振。他用壹生,抒寫了壹段屬於中國老兵的傳奇。

1984年9月的壹天,四川省嶽池縣的壹個小夥,拉完煤後開著拖拉機到山下的加油站加油。這個小夥名叫柴兵榮,他當時的工作就是在公社開拖拉機。

在等待加油的間隙,他走到了加油站報紙架旁,隨手拿起壹份9月12日的《四川日報》翻看起來。當他翻到報紙第四版的時候,上面壹則尋人啟事壹下子吸引了他的註意。尋人啟事的內容如下:

壹級戰鬥英雄、特等功臣柴雲振,原是我部三營八連七班班長,有壹手食指斷了壹截,在朝鮮樸達峰阻擊戰鬥中身負重傷,後與部隊失去聯系……

為什麽這樣壹條看似普通的尋人啟事,會引起柴兵榮的註意呢?因為他的父親柴雲正。

柴兵榮覺得很不可思議,報紙上要找的這個人,跟父親實在太像了。

首先,是父親也有當兵的經歷。自柴兵榮記事起,父親就和壹個普通的農民沒什麽兩樣。唯壹的不同點是,父親有時候無意中會提到自己年輕時有過當兵打仗的經歷,而且父親還有壹個壹直當“寶貝”壹樣珍藏起來的退伍證。

其次,是在部隊裏的職位壹樣。柴兵榮依稀記得,父親說過他在部隊當過班長。

再次,就是那根斷指。柴雲正也有壹根斷指,斷的也是食指。以前他也問過父親這根手指是怎麽回事,但對方總是搖搖頭不肯說,所以他壹直搞不清楚具體原因。

思來想去, 柴兵榮基本確定報紙上要找的就是他父親。 於是,他興奮地趕回家中,把報紙拿給父親看。壹到家,他便激動地問道:“ 爸爸,這是不是找的妳哦?

比起柴兵榮的激動和興奮,已經58歲的柴雲正顯得很是淡然,他不以為意地說:“ 人家找的是柴雲振,妳爸爸的名字叫‘柴雲正’,字都不壹樣,怎麽會是找我哦!

但是柴兵榮卻不願放棄,連連勸說父親:“ ‘振’和‘正’字音相近,而且事實與妳的情況完全相同。妳不妨去問壹問,看找的人是不是妳!

兒子都這麽說了,柴雲正卻依舊不為所動,他說:“ 是我又怎麽樣,我還要去讓國家把我養起來嗎?

不過最終柴雲正還是沒有拗過兒子,因為兒子給出了壹個讓他沒辦法拒絕的理由:如果身份能確認,就有機會再見見自己的老戰友、老首長了。對於這個理由,柴雲正真的無法拒絕。退伍32年,他和老戰友們都失去了聯系,也不知道他們現在還好不好,他是真的想再去看看老兄弟們。

最終,在兒子的不斷“勸說下”,柴雲正同意按照《尋人啟事》上的地址,去試試看。那時候,家裏條件不是很好,為了趕緊帶著父親找到解放軍,柴兵榮還把家裏準備過年的豬都給賣了,拿來當成路費。

那麽,柴雲正到底有著怎樣的不凡經歷,讓部隊時隔30多年還壹直在尋找他的下落呢?

1951年5月16日,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打響。當時彭德懷為了保存實力,已經下令所有主力部隊都退到三八線以北休整。

之所以這樣做,也確實是沒辦法:

壹方面,當時我國和朝鮮的航空力量都很弱,而美國在這方面的情況則好得多。這就意味著,我們的後勤保障情況不容樂觀。每壹次沖壹線,戰士們都只能靠自己隨身背的彈藥和糧食維持;而每壹次補給用得差不多了,就只能後撤休息。

另壹方面,經過長時間的戰鬥,我軍戰士們也已經到了體力的極限,他們確實需要休整壹下了。

彭老總的命令壹下,主力開始按批次後撤休整。但就在這關鍵的時候,狡猾的美軍卻發動了壹次迅猛的反攻。壹時間,我軍有些措手不及。

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正在北撤途中的15軍軍長秦基偉,收到了司令部的緊急命令:

率軍迅速到金化以南芝浦裏地區占領要點,組織防禦,以此阻攔敵人的行動,進而掩護誌願軍東線主力兵團撤退。

對秦基偉來說,接下這道命令是承受了巨大壓力的,當時15軍自己剩下的彈藥都不多了。軍令如山,秦基偉答復彭老總:“至少頂住10天”。在這個答復前,秦基偉還說了8個字:我們采取壹切手段。

5月29日,美軍在飛機、大炮、坦克等各種先進武器的掩護下,往樸達峰直撲而來。樸達峰是阻擋敵人北上的軍事要地,壹旦敵人占領這裏,他們就可以充分發揮機械化優勢,對我軍展開毫無遮攔地追擊。在這種情況下,守住樸達峰,阻擊敵人前進,是15軍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這場阻擊戰壹直打到6月3日,我軍抵住了敵人壹波又壹波的攻勢,但戰士們也有不少傷亡。當時負責守衛樸達峰的是15軍45師134團,七連和九連加起來只剩下40多人。等到6月4日下午,在敵人的輪番進攻下,九連和七連主陣地先後被敵人占領。

在這種情況下,三營前沿陣地可以說是岌岌可危。必須要派人把丟掉的陣地奪回來才行,這樣才能堵住敵人的進攻缺口。但是這個任務要交給誰呢?正好當時柴雲正從師警衛連補充到八連當七班班長,於是營長武尚誌就把這壹任務交給了柴雲正。

之所以把這壹關鍵任務交給柴雲正,是有原因的。柴雲正22歲就參軍了,23歲參加渡江戰役。那時候他就是先遣隊的機槍手,每壹次他都沖在最前面。這場硬仗打下來,柴雲正立下了二等功。自從 1950年10月入朝以來, 柴雲正在部隊也是屢次立功,可以說他是全營的壹員猛將。

任務交給他,營長武尚誌很放心。雖然他也知道,這很難。

當時,柴雲正帶領的7班 壹***只有13個人,但敵人的數量卻是他們的數倍。在這種情況下顯然不能蠻幹,而是要智取。通過對兩個陣地的觀察,柴雲正認為在白天正面強攻並不可行,只有等到晚上趁著夜色掩護找機會奪回陣地。

但真到了晚上,柴雲正卻發現,敵人不是壹般的狡猾。他們到了晚上依舊沒有放松警惕,會間續向空中發射照明彈,那耀眼的白光灑下想要趁著夜色掩護實在太難。不過柴雲正並沒有著急,他細細觀察照明彈發射的情況,發現照明彈雖然是持續發射,但是每兩顆照明彈中間都有壹段四五分鐘的間隙。

於是靠著這壹段間隙,柴雲正帶領著5位戰士壹路躲避從陣地的側後方潛伏了上去。陣地上的敵人哪會想到誌願軍戰士竟然會“神兵天降”,壹時間沒有反應過來就被柴雲正帶著戰士消滅了。而第壹個山頭陣地也算是順利奪了回來。

而第二個山頭陣地,比起第壹個,奪取的難度無疑更大。它不管是高度還是險峻程度,都要超過第壹座山頭。而且經過柴雲正帶領戰友偷襲第壹座山頭後,敵人也“學聰明了”,他們在照明彈間隙會朝著陣地前開槍掃射。

在這種情況下,柴雲正只能改變原本的計劃。他讓幾位戰友隱藏在兩個方位對著敵人的火力點放冷槍,而他自己則帶著另外幾名戰士繞過敵人的火力,從崖壁上攀援而上,逐步靠近第二個山頭。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兩次被敵人發現,槍林彈雨向他們傾瀉而來。但不管是柴雲正還是戰友,都沒有絲毫退卻,他們相互掩護著壹路挺進到半山腰,把敵人布置在這裏的兵力全部消滅。沒了這些“攔路虎”,他們迅速往山頂竄去,正好當時山頂的敵人在開會,就這麽被他們“壹鍋端”了。至此,我軍原本丟失的兩座山頭又重新被奪了回來!

但敵人對於這兩個陣地也是“勢在必得”,剛剛奪取的戰地又被誌願軍奪回去了,他們又怎會善罷甘休。天亮時分,敵人的飛機在2號陣地投下了大量炸彈,將2號陣地炸得千瘡百孔。之後他們又糾集了兩個團的兵力,往2號陣地直撲而來。

雖然柴雲正和戰友不願放棄已經到手的2號陣地,但是經過敵人的轟炸,再加上將要面對兩個團的兵力,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犧牲,我軍團部還是向柴雲正和其他戰士下達了撤出陣地的命令。

之後的戰鬥中,我軍這兩個陣地幾經易手,最終又失而復得。而柴雲正帶領的七班戰士,也只剩下3人(包括柴雲正)。

正當柴雲正又壹次帶領戰友奪回高地,返回營地吃完飯準備休息的時候,前方又傳來了不好的消息。在敵人猛烈的攻勢下,陣地又壹次失守。只聽營長武尚誌壹聲大喊:“八連七班,去把陣地給我拿下來!”

前幾次收到這個命令,柴雲正都是大聲說:“保證完成任務”,但這壹次他卻只是看著營長沒說話。營長這才知道,原來他手下已經只有兩個人了。

營長沒有說話,默默地把自己身邊的兩個通訊員給了他。就這樣,加上柴雲正壹***5個人,沖了上去。柴雲正對他們說: “就是死也要奪回陣地!”

有著前幾次奪取陣地的經驗,在其他戰友的火力掩護下,他們又壹次摸到了敵人陣地的後面。當摸清敵人的火力分布後,在柴雲正的指揮下,5人配合默契地消滅了敵人,突破了敵人的第壹道防線。

隨著他們臨近山頂,柴雲正發現在山頂的拐角處,有壹個半掩的山洞。按照以往的經驗,柴雲正猜測這可能是敵人駐紮在山上的營部指揮所。這壹次可是逮到“大魚”了。柴雲正和戰友悄無聲息地壹步步靠近敵人的指揮所,眼看盡在壹眼前,柴雲正拿出壹顆手榴彈,直接扔了進去。

只聽“轟”的壹聲巨響,指揮所的敵人傷亡慘重。僥幸活命的敵人紛紛掙紮著從洞中逃了出來,往山下跑去。當這些逃命的敵人到半山腰的時候,正好碰上了另壹股敵人,兩夥人加起來有100多人,而此時山頂的柴雲正和戰友壹只手就能數得過來。

於是這些敵人又壹次開始了對陣地的攻勢。雖然敵人人多勢眾,但是柴雲正和戰友占據著有利地形,在手榴彈和機關槍的招呼下,敵人壹時間也沒有辦法沖上陣地。眼看傷亡慘重,敵人只能放棄,再次倉皇往山下逃去。

然而,此時柴雲正的形勢也很不樂觀,其它4位戰友已經全部犧牲,而他自己也是全身多處受傷。唯壹值得慶幸的是,陣地保住了。

壹個人,站在陣地上,下面是100多名敵軍,但他卻活了下來。晚年柴雲正把這段經歷說出來時,還有人覺得不可思議。

其實不只是我們覺得不可思議,美國人當時也覺得上面肯定不只壹個中國兵。為了摸清情況,美國人派了4個人先上去,柴雲正很聰明,他沖著4人吼道:“繳槍不殺,誌願軍優待俘虜!”

這樣理直氣壯地大吼,壹時間也是讓幾個美國鬼子有些楞神,他們不知這位看似“瘦弱”的中國士兵哪來的勇氣,難道他身後還有其他人?不過柴雲正可不管幾個美國鬼子的想法,當即對著他們就是壹梭子彈,4位美國鬼子被他當場擊斃了3個。

正當柴雲正準備扣動扳機消滅最後壹個美國鬼子的時候,沖鋒槍裏卻沒有子彈了。此時的柴雲正全身多處負傷,但他又怎會坐以待斃,他當即就扔了槍沖上去和美國鬼子展開了肉搏戰。

那個美國鬼子人高馬大,但柴雲正毫不退縮。那天還下著雨,兩人就滾倒在滿地的泥濘裏打鬥。在扭打中,柴雲正揪掉了對方的壹只耳朵,正當他準備順勢去扣對方眼珠子的時候, 對方壹仰頭,張嘴把他的右手食指壹口咬了下來。

從那以後,柴雲正就失去了壹根食指。他不願意跟家裏人細說這件事,因為那天的戰鬥實在太過慘烈。

食指斷了,柴雲正依舊沒有放棄,他死死抓著對方不放。這時候美國鬼子抓到了壹塊石頭,當即就往柴雲正腦袋上招呼,雖然柴雲正竭力抗拒,但最終還是暈了過去。美國鬼子以為他死了,又怕我軍援軍趕到,所以趕緊站起身來,往山下逃去。

原本柴雲正是在和敵人進行妳死我活的戰鬥,現在突然間戰鬥停止,敵人撒腿就跑。這突如其來的安靜也讓昏迷中的柴雲正突然驚醒,他睜開眼睛,只見那個美國鬼子已經跑出去近百米遠。

於是他掙紮著,壹點點挪動,抓起了剛才敵人丟下的槍支,用最後的力氣支撐著自己瞄準了敵人。當他用左手扣動扳機的時候,只聽“砰”的壹聲,那個跑遠的美國鬼子應聲倒地。而柴雲正,也再壹次昏倒在了陣地上。

在整個樸達峰阻擊戰中,柴雲正率領著全班戰士,***奪回三個敵占山頭,殲敵200多人。僅他壹個人就消滅了100多名敵人,搗毀了壹個敵人指揮所。

既然柴雲正立下這樣的大功,他又為什麽回到家鄉做起了農民呢?

當戰友們趕到這個高地的時候,他們看到了漫山遍野的敵人屍體,還有已經昏迷奄奄壹息的柴雲正。他當即就被戰友送到了戰地醫院,當時柴雲正全身受傷多達24處,始終昏迷不醒。

當時部隊領導對救治他的事情都很重視,彭老總、楊成武等都先後到醫院看望他,指示:要不惜壹切代價搶救這位了不起的英雄。但戰地醫院條件有限,為了能讓柴雲正得到更好的醫治,他被送回國治療了。

當柴雲正再壹次睜開眼睛的時候,他已經身處內蒙古包頭市部隊醫院了。在醫院,經過壹年多治療,他才終於傷愈出院。但那個時候抗美援朝戰爭還未結束,柴雲正所在的部隊也還在朝鮮,很多他認識的戰友都已經在戰鬥中犧牲了,他也沒辦法尋找部隊。

於是,不想給部隊添麻煩的柴雲正在1952年4月,領了三級乙等殘疾軍人證後,直接在醫院辦了復員手續。當時,組織還專門給他發了80元補助費和1000斤大米的票據。他就帶著這些東西,悄無聲息地回到了四川嶽池的老家。

回到老家的柴雲正從來沒有對人說起過自己的功績,就是家人,也只知道他曾經當過兵打過仗,但具體細節也不太清楚。雖然離開了部隊,他卻始終以部隊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在地方上發光發熱,先後擔任過大隊長、鄉長、公社黨委副書記等職位。

直到他58歲,才有了開頭那壹幕,兒子看到報紙,勸他去部隊證實身份。此時的誌願軍15軍已經改編為空降兵部隊,駐紮在湖北。兒子柴兵榮就陪著父親壹路從四川輾轉來到了湖北。

當他們風塵仆仆地來到軍部大門時,站崗的哨兵看他們在門口四處張望,於是就主動問道:“妳們找誰?”柴雲正淡然地說:“我是柴雲振。”

當哨兵把這壹情況匯報以後,不壹會兒,裏面就小跑出壹位工作人員,他正是發出那則尋人啟事的溫鐵漢,他是軍群聯絡處長。

不過對於這件事,溫鐵漢也十分謹慎,生怕弄錯了人。他詢問了柴雲正很多問題:比如他的食指是怎麽斷的,原來在那個連、排、班,等等。

這些事情雖然過去了33年,但是在柴雲正腦海裏,壹切都仿佛發生在昨日,他壹壹如實回答。至此,柴雲正的身份基本已經能夠確定。但唯壹讓溫鐵漢拿不準的,就是“正”和“振”的問題。柴雲正說他壹直沒有改名,就叫“柴雲正”,而不是《尋人啟示》裏的“柴雲振”。

為了搞清這壹問題,溫鐵漢專門請來了在柴雲正昏迷後,把他背下陣地的戰友孫洪發,並安排兩人見面。兩人見面前,溫鐵漢並沒有告知柴雲正要見的是誰,他是有心想再檢驗壹下。

不出所料,兩人壹見面,柴雲正壹眼就認出了老戰友,緊緊地抱在壹起。至此,溫鐵漢確認: 沒錯,就是他了!

可能有讀者讀到這裏,還會覺得奇怪,為什麽事隔30多年後,部隊會發尋找啟示找柴雲正呢?

原來,戰鬥結束後,彭老總和軍長秦基偉就把柴雲正的事跡上報了,沒多久部隊就發布了1952年的第壹號命令: 授予 柴雲正特等功臣稱號。而且,他所在的八連也成了英雄的部隊。之後,他的事跡在軍中得到了廣泛宣傳。

但當軍功章送來時,大夥兒才發現柴雲正找不到人了,此時他已經回到了老家。那時候有人認為,他回到國內傷沒有治好,已經犧牲了;也有人認為,如果犧牲了,為何沒有遺體,肯定是復員回老家了。對此,秦基偉下令: 必須千方百計找到柴雲振。

然而,部隊派人幾乎尋訪了全國每壹個省市自治區,但始終沒有查到柴雲振的下落。這問題主要還是出在柴雲振的名字上,當年為他填名字的戰友董貴成是山東人,說話和四川人口音不同,誤將“正”寫成了“振”。

不只是我們的部隊沒有忘記他,朝鮮人民也沒有忘記這位大英雄。1980年,金日成訪華的時候,和鄧小平同誌聊起了30年前的那些崢嶸歲月,順便向鄧公打聽了起了柴雲振。

鄧公也早就聽說過此人,於是便問原15軍軍長秦基偉。得知柴雲振下落不清後,鄧公當即指示:“哪怕是大海撈針,我們也要把他撈起來!”

所以,當柴雲振終於找到的消息匯報到鄧公處時,他也是滿懷欣慰,說:“找到了柴雲振,我也就放心了。”

後來,柴雲振還被金日成邀請赴朝鮮訪問。故地重遊,幾多感慨,曾經戰鬥的地方現在早已是綠樹成蔭,但那些崢嶸歲月卻始終存於心間。

2018年12月26日,特等功臣柴雲振,走完了他波瀾壯闊的壹生,享年93歲。

晚年時,總有人問柴老:“在老家務農的30多年裏,有沒有想到過自己成了大英雄?”老爺子總是笑著搖搖頭,他覺得當兵的上戰場保家衛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哪怕打得只剩下他壹個人也是如此。這或許就是老兵們最可愛之處,明明是壯舉,在他們眼裏不過是壹句:應該的。

老兵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