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從越南到阿富汗,蘇聯是如何被耗死的?

從越南到阿富汗,蘇聯是如何被耗死的?

蘇聯當然拒絕了。

此後,中國暫停了兩國國家關系談判,並宣布抵制莫斯科第22屆奧運會。

至此,阿富汗問題、柬埔寨問題以及中蘇邊境駐軍問題,成了阻礙中蘇兩國關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礙——兩國劍拔弩張的程度又上了壹個臺階。

阿富汗戰爭,也讓中美關系進壹步靠攏。

1980年1月5日,也就是阿富汗戰爭爆發後10天左右,美國國防部長布朗訪華,與中國討論了國際形勢、戰略協調以及軍事合作等問題,目的是加強美中防務安全關系,***同對付蘇聯。

在越南戰爭中,美國傷了元氣,有了心理陰影,福特和卡特時代,美國壹直在戰略收縮回血,面對蘇聯的全面進攻態勢,美國有點力不從心,這壹頹勢,直到裏根時代才逐漸改變。

眼下它需要和中國合作,分攤蘇聯的壓力。

在阿富汗問題上,布朗提出的策略是:設法增加蘇聯入侵的成本,以逼迫莫斯科罷手。比如,把阿富汗問題納入聯合國安理會議程,從外交上打擊蘇聯聲望;動員盟友在外交上孤立蘇聯,援助阿富汗抵抗力量,提升其入侵的經濟成本。

當年在越南戰場上,美軍就是這樣被耗死的,布朗是想以彼之道還是彼身。

布朗這壹策略,與中國的“間接消耗戰略”不謀而合。

中國的想法更具體:我們將向巴基斯坦提供援助,並通過巴基斯坦向阿富汗抵抗力量提供輕武器、彈藥、棉服等物資。

1月8日,最高層壹錘定音,原話是: “對阿富汗唯壹正確的方法就是援助抵抗力量,中美應該就此進行合作。但我要強調的是,此類援助不應該只是象征性的。······我們必須用遊擊戰將蘇聯長期拖在阿富汗的泥潭裏。”

此後,雙方不斷互訪磋商,逐漸達成了***識:美國負責動員自己的盟友,中國負責動員第三世界,中國幫助推進美國和巴基斯坦的軍事合作——巴基斯坦是阿富汗抵抗力量的大後方,形成以美國為主導的援阿反蘇陣營。

這個陣營包括英國、法國、西德、土耳其、埃及、沙特、阿聯酋等國家,伊朗雖然沒有加入,但以行動提供了支持。

以阿富汗戰爭為契機,中美兩國開啟了在情報、武器、後勤、戰略協作等領域的合作。

03

由於蘇聯壹貫支持印度,巴基斯坦和蘇聯關系並不好,蘇聯入侵阿富汗,對巴基斯坦也構成了嚴重威脅。

另壹方面,大量阿富汗難民湧入巴基斯坦,不僅加重了巴基斯坦的經濟壓力,也增加了巴基斯坦被蘇聯打擊的風險——難民中也有武裝分子,很容易成為蘇聯跨境打擊的借口。

巴基斯坦只能向中國求援,中國把美國也帶進來了。

巴基斯坦有了中國和美國的撐腰,不再畏懼蘇聯和印度。

所以,在反蘇陣營援助阿富汗抵抗力量時,巴基斯坦成了最可靠的中介。

具體分工是:美國、沙特出錢,購買武器和負擔運費,中國負責生產武器和其他軍用物資,然後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出面,將武器和物資運到巴基斯坦,交給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ISI),ISI通過200多個不同路線,將武器和物資運到阿巴邊境的100多個秘密倉庫,分配給阿富汗抵抗力量。

巴基斯坦除了負責物資轉運之外,還負擔起了對阿富汗抵抗力量的培訓工作。

出錢的,生產的,運輸和培訓的,三者形成了常態化機制。

美國將這壹行動稱之為“旋風行動”。

運輸武器和物資的主要路線有兩條:壹是中巴國際公路,二是走海路到巴基斯坦卡拉奇港口,CIA在巴基斯坦開了專門的賬戶,每月往裏面打運輸費。

美國援助阿富汗抵抗力量是秘密進行的,為了不留下證據,提供給阿富汗抵抗力量的武器,都是交由中國生產的——中國武器,在血統上脫胎於屬於蘇式武器,生產壹些蘇式武器是分分鐘的事,在臺面上可以說是阿富汗遊擊隊繳獲的。

埃及和中國情況類似,也有大量蘇式武器,美國也從埃及收購了很多。

正如CIA官員指出的那樣:“各個合作夥伴扮演著不同角色:阿富汗人在垂死掙紮,在戰鬥。沙特人和美國人支付了運費。中國人提供軍火,他們提供了相當數量的武器。埃及人也提供了大量武器。”

戰爭期間,中國生產了大量地雷、AK-47步槍,RPG火箭筒、SA-7防空導彈以及多管火箭發射器。後來,還應阿富汗抵抗力量的要求,重啟了單管火箭發射器的生產線。

中國壹直是阿富汗抵抗力量武器的主要來源國,當然,絕大部分都是美國和沙特掏錢買的。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啟動期,最缺錢的時候,賣軍火壹舉兩得,美帝和沙特土豪也不差這點錢。我們常說兩伊戰爭期間,中國軍工發了財,其實阿富汗戰爭時期,中國也通過軍火掙錢了。具體數據不得而知,但據巴基斯坦估計,中國每年向CIA軍售額達1億美元。

中國的參與,遠不止於提供武器。

與美國合作,在中國境內建立追蹤和監聽裝置,監視蘇聯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美國出錢,在中國飼養騾子,改善阿富汗抵抗力量的運輸手段——阿富汗境內多山少路,騾子很實用;派遣軍事顧問到白瓦沙基地,為阿富汗抵抗力量提供軍事訓練,教授遊擊戰,等等。

1986年,蘇軍為了擺脫戰爭泥潭,加大了對阿富汗的打擊力度。在中國的協助下,美國說服巴基斯坦轉運“毒刺”導彈進入阿富汗,對蘇軍直升機構成了極大威脅,幫助阿富汗抵抗力量扛過了最艱難的時刻。

04

80年代初,蘇聯對外有四個花錢重點區域,壹是阿富汗戰場,每年約110億美元,二是以埃塞俄比亞為主的非洲,每年約60~80億美元,三是以古巴為主的拉美國家,每年約60~80億,第四就是越南,每年20億美元左右。

由此可以看出,阿富汗戰場是最消耗蘇聯實力的地方。

相比蘇聯的消耗,反蘇陣營的投入其實很少,但卻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正是反蘇陣營為阿富汗抵抗力量源源不斷輸血,才使得阿富汗戰爭成了“蘇聯流血的傷口”,這壹流就流了10年,等到血止住時,蘇聯也奄奄壹息了。

1989年,戈爾巴喬夫實現了從阿富汗撤軍、從中蘇邊境撤軍,並迫使越南同意從柬埔寨撤軍,解決了妨礙中蘇關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礙。

自此,蘇聯對中國的威脅全部被瓦解,兩國實現和解。

參考資料

《 歷史 轉折下中國應對蘇阿戰爭的整體策略研究》

《“間接消耗戰略”:20世紀80年代中國對蘇聯安全戰略再考察》

《上世紀阿富汗戰爭武器來源探究》

《阿富汗戰爭與國際政治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