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勛鎮的科教文衛
教育。民國元年即1912年,創建了新富初級國民學校,抗日戰爭時期創辦了縣中二院、方氏小學、南寧中學。1960年開辦了縣立新河初中,1968年在樹勛民辦初中增設了高中班。1978年在新富初中、東港校設高中班。1980年三所學校的高中班全部撤銷。1993年起在建築站資助下,對樹勛初中進行改造,新河、旭宏、新富、八壹初中並入樹勛初中。2000年海門市有初中1所,小學15所。2005年全鎮小學5所。學生2340人,初中1所,學生1863人,中小學教職工214人,中心幼兒園有學生390人,教職工22人。1999年4月樹勛鎮被評為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先進鄉鎮。2005年樹勛初中中考成績列全市鄉鎮初中第壹。教育質量百分考核,初中、幼兒園獲特等獎,中心小學獲優秀獎。並獲江蘇省素質教育先進單位稱號。成教中心通過南通市特色成教驗收。
文化。1968年各大隊文藝愛好者自發排演《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樣板戲。1976年成立文化站。1987年團縣委、縣文化局到樹勛召開夏季納涼晚會現場會,縣委副書記曹能新到會講話,文化站還自編刷本排練節目,如時任文化站站長崔桂成編寫的表演唱——《庭院經濟鮮花開》,曲藝——《白廂鳳凰橋》等,在縣幹部大會上獻演。2001年起,村村建立了活動室、圖書室、閱覽室、電腦房等。文藝創作活動也較前更加活躍。2002年9月文化站長趙勇行書對聯獲《唐宋杯》全國書畫大賽銀獎,並入選《傳世寶典——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家精品集》。2005年12月,小楷作品入選江蘇省第五屆新人新作書畫展。文化站聘任的創作員周士林作的海門山歌小戲《情到深處》分別獲得海門市、南通市優秀作品獎。《情到深處》排練後參加市反腐倡廉文藝節目選拔賽。劉勝達作詞作曲的,《海門山歌》入選全國民歌征選,並代表樹勛參加第六屆海門山歌演唱賽,文化站經常組織文藝隊伍下鄉演出,豐富了群眾的文藝生活。2005年樹勛鎮有農民家庭圖書室26家,特色文化家庭2戶,特色文化村1個。體育。20世紀50年代,體育活動局限於學校的籃球、滑梯、雙杠等。1969年,公社建了6000平方米運動場,籃球場2個。1970年組織50余人參加海安縣北淩公社農民運動會,獲得了團體賽第壹名。1971年建了晴雨燈光球場,同年4月在樹勛召開了全縣農村體育經驗交流會。1973年5月國家體委群眾體育司司長王文忠專程來樹勛觀看農民體育表演。自此群眾性的體育活動更加生氣勃勃,村與村、企事業單位與單位之間開展籃球、乒乓球、拔河、體操、象棋、負重過獨木橋等比賽;學校開展達標測試活動,1989年樹勛中心小學徐永林被評為江蘇省達標工作先進教師。九十年代後,樹勛農民體育代表隊4次參加了市農民運動會,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2000年樹勛初中建造了體育館、遊泳池,村村開辟了健身場,購買了健身器材。健身活動已成為廣大群眾的生活需要。
衛生。50年代初,在新河等四條集鎮成立聯合診所。後又創辦了衛生院。1968年建立了合作醫療制度,每個村建立衛生保健室,配備了赤腳醫生。1996年建築站投資350萬元建成各種設施、設備儀器、功能齊全的蘇北地區壹流的鄉鎮醫院。2001年,醫院全面深化醫療改革,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堅持三級查房,規範書寫病歷,院科兩級簽訂醫療安全責任狀等,2001年9月南通市委書記周福元來醫院考察,對醫院工作充分肯定,年底該院被評為南通市十佳醫院,獲此榮譽在鄉鎮醫院中僅此1家。2003年又成立了衛生所。2005年社區衛生服務站普及到每個村,重大疾病得到了有效預防和控制。新型合作醫療穩步推進,參保率達85%。海門市設置垃圾箱741只,建設垃圾填埋場33個,配備25位專職保潔員隊伍,並落實了長效管理機制。2005年樹勛醫院被評為海門市平安醫院,海門市綠色文明醫院,院長徐勤生獲海門市白求恩式醫務工作者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