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叫細胞自噬有什麽生物學意義
自噬(autophagy=self-eating)意為自體吞噬,是真核細胞在細胞自噬相關基因(autophagy related gene,Atg)的調控下利用溶酶體降解自身細胞質蛋白和受損細胞器的過程。
細胞自噬可防止細胞損傷,促進細胞在營養缺乏的情況下存活,並對細胞毒性刺激作出反應。細胞自噬包括生理條件下的基礎型細胞自噬和應激條件下的誘導型細胞自噬。前者是細胞的自我保護機制,有益於細胞的生長發育,保護細胞防止代謝應激和氧化損傷,對維持細胞內穩態以及細胞產物的合成、降解和循環再利用具有重要作用;但細胞自噬過度可能導致代謝應激、降解細胞成分,甚至引起細胞死亡等。研究表明,細胞自噬能在細胞穩態、衰老、免疫、腫瘤發生及神經退行性疾病等多種生理病理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根據包裹物質及運送方式的不同可將細胞自噬分為3種類型(圖1):
① 巨細胞自噬(macroautophagy):通過形成具有雙層膜結構的細胞自噬體(autophagosome)包裹胞內物質,最終細胞自噬體與溶酶體融合。壹般情況下所說的細胞自噬是指巨細胞自噬。
②?微細胞自噬(microautophagy):通過溶酶體或液泡表面的形變直接吞沒特定的細胞器。
③?分子伴侶介導的細胞自噬(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 CMA):具有KEFRQ樣基序的蛋白在HSP70伴侶的幫助下,通過LAMP-2A轉運體轉運到溶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