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神11發射成功,看神奇的太空之舟

神11發射成功,看神奇的太空之舟

神舟-11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這壹天地往返運輸器用於把2名航天員送到距地面393千米的天宮-2空間實驗室內生活和工作30天,創造了我國載人航天的新紀錄。此前,我國已發射了10艘“神舟”宇宙飛船,把10名航天員送到九霄雲外,順利完成任務,可謂十戰十捷,十全十美。

(“神舟”與“天宮”交會示意圖)

1. 壹室壹廳

我國“神舟”飛船是於1992年開始研制的,采用了當時最先進、目前最實用的3艙式構型,由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3個艙組成。其中載人的軌道艙、返回艙為密封艙,能保證航天員生活和工作環境,可謂“壹室壹廳”。作為“壹室”的返回艙是航天員在發射、返回和控制飛船運行的地方;作為“壹廳”的軌道艙是航天員生活和試驗的場所。

軌道艙外形為兩端帶有錐角的圓柱形,位於返回艙前面,這是為了增加航天員的活動空間。它裏面裝有多種試驗設備和實驗儀器,可進行科學試驗。其兩側裝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陽能電池翼、太陽敏感器和各種天線以及各種對接機構。軌道艙是航天員在軌道飛行期間的生活艙、試驗艙和貨艙。

(返回艙進行海上漂浮試驗)

返回艙外形為大鈍頭倒錐體的鐘形,位於飛船中部,是載人飛船發射和返回過程中航天員乘坐的艙段,也是飛船的控制中心,因而必不可少。它不僅和其他艙段壹樣要承受起飛、上升和軌道運行段的各種應力和飛行環境,而且還要經受返回時再入大氣層階段的減速過載和氣動加熱。艙內設置了可供3名航天員斜躺的座椅,座椅對面設有儀表盤和控制手柄、光學瞄準鏡,還裝有照明燈和通信設備等最必需的設備。

推進艙也是圓柱體。它緊接在返回艙後面,安裝推進系統、電源和氣瓶等設備,起保障和服務作用,即為飛船提供動力和電源,進行姿態控制、變軌和制動,並為航天員提供氧氣和水。推進艙安裝有4臺大推力的主發動機和平移發動機,推進艙的兩側還裝有20多平方米的主太陽能電池翼。

(航天員在“神舟”飛船艙內示意圖)

“神舟”總長近9米,總重約8噸左右,乘員人數3人。它由飛船系統總體和結構與機構、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熱控、電源、推進、制導導航與控制、數據管理、測控與通信、回收著陸、儀表與照明、應急救生、乘員、有效載荷13個分系統組成。這些分系統涉及物理、醫學和環境等數十種學科領域,所以,飛船具有技術多樣性和研制復雜性。

2. 三種狀態

為適應不同階段的任務變化,“神舟”系列載人飛船先後有三種技術狀態。

(“神舟”飛船總裝工位)

壹是初期試驗技術狀態。其特點是把飛船軌道艙留軌利用進行空間應用,所以軌道艙上安裝有壹對太陽電池翼和獨立的姿態控制系統。為了增加空間應用試驗的有效載荷,有的在軌道艙前面增加壹個附加段。神舟-5、6飛船采用這種技術狀態。

二是出艙活動試驗技術狀態。其特點是為了完成航天員空間出艙活動任務,軌道艙不再留軌利用,因而取消太陽電池翼和姿態控制系統。但是軌道艙除具備生活艙功能外,還兼有出艙活動用的氣閘艙功能,用於突破太空行走技術。航天員從軌道艙的側艙門出艙。軌道艙貯運了艙外航天服,配置軌道艙泄復壓系統、出艙支持設備和艙外行走扶手。神舟-7采用這種技術狀態。

三是天地往返運輸器技術狀態。其特點是在軌道艙的前端裝有壹套交會用的軌道測量、運動控制設施和對接用的對接機構,用於完成與其他飛行器的交會對接。由於軌道艙不留軌利用,所以沒有太陽電池翼和獨立的姿態控制系統。神舟-8以後的所有“神舟”飛船都采用這種技術狀態,作為航天員的天地往返運輸器,與天宮-1、2進行交會對接。今後還將為我國的空間站運送往來的人員。

3. 先進之處

首先,飛船起點很高。作為我國第壹代載人飛船,“神舟”采用了當時最先進,目前仍比較先進的3艙式構型,壹次可乘3名航天員。

其次,可“壹船多用”。國外的載人飛船在返回後,其軌道艙壹般廢棄在軌道上,而“神舟”飛船的軌道艙具有“留軌利用”的功能,艙內的儀器設備能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像科技衛星壹樣自主地工作半年左右,因此能發揮“余熱”。

(“神舟”載人飛船示意圖)

第三,性能比較先進。例如,采用了信息技術的最新成果,從自動化控制、制導與導航到數據管理,從應對故障的冗余設計到液晶顯示設備,“神舟”的電子技術和智能化水平遠遠領先。其太陽電池翼能自動對準太陽,保證飛船的充足供電,而國外類似飛船或使用壹次性電池,或太陽電池翼供電水平較弱。

第四,防熱技術高超。其返回艙表面積是22.4米2,使用的防熱材料總質量約500千克。俄羅斯“聯盟”飛船返回艙表面積是17米2,但它的防熱材料質量達700千克。

第五,降落傘面積大。“神舟”的降落傘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頂降落傘,有1200米2。整個傘鋪在地上有小半個足球場大小,可疊起來卻只有壹個小提包大,質量僅約90千克。

“神舟”飛船采用了多項新技術,其中10多項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它使我國的載人飛船技術達到或優於國際第3代載人飛船的水平。

4. 應用飛行

從2013年6月11日發射的神舟-10起,“神舟”載人飛船開始應用性飛行。所謂應用性飛行就是完成正常的天地往返運輸任務。此前,我國發射“神舟”的主要目的是考核和驗證飛船,每次發射的飛船都有壹些變化。與神舟-9相比,神舟-10沒有新的、大的技術變化,只做了壹些小調整,其技術狀態基本固化。神舟-10的任務已不再是試驗飛船本身,而是投入正常運營,完成運輸任務,為天宮-1提供人員和物資運輸服務。

2016年10月中下旬發射的神舟-11是“神舟”載人飛船的第2次應用性飛行。其任務是:執行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任務;進壹步驗證改進型飛船性能;確保航天員安全返回地面。

最後,祝願神舟-11載人飛船圓滿完成預定任務。

(作者:謝博,載人航天科普作家)

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眾號“知識就是力量”(ID:knowledge-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