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西遊記》的收獲是什麽?
我從書中收獲了:要學習孫悟空的堅強、執著、尊敬和不屈不撓的精神,也不要學他那容易惱火的習慣。豬八戒則告訴我們不要懶惰、貪生怕死和貪圖女色,也要學習他知錯就改的習慣。而沙僧則讓我們學習他的誠實、誠懇、忠實和勤勞的習慣,也不要學他做事不認真的習慣。
出處:吳承恩
2.大概內容:寫了唐僧受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委派去西天求取真經,在取經路上先後收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為徒。唐僧和悟空的師徒四人壹路降妖除魔,歷經九九八十壹難,行程十萬八千裏余裏,最終到達西天大雷音寺取得真經,並四人終成正果。
3.賞析:寫了唐僧受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委派去西天求取真經,在取經路上先後收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為徒。唐僧和悟空的師徒四人壹路降妖除魔,歷經九九八十壹難,行程十萬八千裏余裏,最終到達西天大雷音寺取得真經,並四人終成正果
4.創作背景:
嘉靖十年,吳承恩在府學歲考和科考中獲得了優異成績,取得了科舉生員的資格,與朋友結伴去南京應鄉試。然而才華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這位譽滿鄉裏的才子竟名落孫山。?
第二年春天,他的父親懷著遺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敗的教訓,吳承恩在以後三年內,專心致意地在時文上下了壹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試中卻仍然沒有考中。吳承恩羞恨交加,這年冬天,竟病倒了。
品嘗了社會人生酸甜苦辣的吳承恩,開始更加清醒地、深沈地考慮社會人生的問題,並且用自己的詩文向不合理的社會進行抗爭。壹生窮困的吳承恩,奮盡全力完成中外聞名的《西遊記》後,帶著悲喜交加的心情,約於萬歷十年離開了人世。他雖然終身未能騰達,但他和他的《西遊記》,在中國學史上取得了光輝而崇高的地位,永將光照千秋。
寫作時代為明朝中期,當時社會經濟雖繁榮,但政治日漸敗壞,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對此不合理的現象,透過故事提出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