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屬於哪個市
雅安市雨城區位於四川盆地西緣,青衣江中遊,處於川藏、川滇西公路交匯處。地處東經102°51′~103°12′,北緯29°40′~30°14′,東西寬34公裏,南北長63公裏,地勢呈南北長條形,西南高,東北低。川藏、川雲西線、雅(安)樂(山)3條國、省級公路貫穿全境,現成雅高速公路建成開通後距省會成都約120公裏。
是古南方絲綢之路,曾為西康省省會。現為雅安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區境幅員面積1066.99平方公裏。轄24個鄉鎮,191個村,4個街道辦事處,32個居委會,常住人口32萬(其中城區人口13萬)。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6.2℃,冬曖夏涼,空氣清新,享有“雨城”之美稱。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1983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改設雅安市至2000年12月,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改設雅安市雨城區至今。1988年被國家列為對外開放城市,1998年被省上列為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是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和新興的旅遊城市。
境內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壹江六河”,年徑流量151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達53萬千瓦,可開發量為29萬千瓦,現已開發28%;林木資源獨具特色,是四川省速生豐產林的最佳栽挖區之壹,森林覆蓋率達47.3%;盛產天麻、黃蓮、杜仲、厚樸、白術等名貴中藥材和竹筍、獼猴桃、茶葉等,盛產的雅安“峨眉毛峰”綠茶,榮獲第24屆世界食品博覽會金獎;主要礦產資源有煤炭、芒硝、天然氣等40余種礦藏。有久負盛名的貢魚——雅魚、大鯢、江團等。糧食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經濟作物盛產茶葉、油菜、竹筍,尤以南路邊茶著稱。全區擁有風景名勝區面積總46平方公裏,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多處。市境內有新石器時期石器、古離堆,漢代石雕高頤闕,唐代白馬泉、金鳳寺,清代石牌坊、木雕建築,紅軍石刻標語、縣蘇維埃建立舊址等多處歷史文物和名勝古跡,雅安是川西南發展中的旅遊勝地和黃金旅遊熱線。
地形地貌
全區地勢西高東低,處於邛崍山脈二郎山支脈大相嶺北坡,為中低山地帶。山地占全區總面積極91%,其中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占45%,1000米以上的中山占46%。平地占9%,主要是河谷階地和山間盆地。中山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東南,低山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北河谷兩側。
河谷階地分布在青衣江及其支流兩側,山間盆地以中裏較大。西南與滎經縣交界的馬耳山,海拔2629.4米,為全區最高峰;青衣江與高腔河(又稱名山河)交匯處的江中小島"龜渚",海拔515.97米,為全區最低點,兩地海拔高程相差2113.43米。境內山脈(山體),北部為邛崍山系西南部的余脈,呈北東至南西走向,主要山體有羅繩山、蒙頂山;中南部屬峨眉山系北西部的延續,走向近於南北,主要山體有羊子嶺、金船山、周公山等。主要山嶺、山峰:馬耳山,平均海拔1800米,南北走向,主體在滎經縣境內。羊子嶺,平均海拔1500米,主峰海拔1938.8米,山體走向微偏東,為雨城區和滎經縣界山。金船山,主峰海拔1721米,為李壩鄉與嚴橋鎮界山,山體走向北北東至南南西。
蒙頂山,主峰海拔1456米,位於東北部與名山縣分界線上,北北東走向。周公山,位於城區東南部,山頂海拔1744米,南北走向。羅繩山,平均海拔1600米,最高峰海拔1971米,是雨城區與蘆山縣的界山,山體走向北偏東。
氣候條件
氣候溫和。全區氣候類型,除少數高山區外,基本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全區氣溫特點: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多年年均氣溫16.1℃,最高年為16.9℃(1987),最低年為15.4℃(1976)。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6.1℃;7月最熱,月年均氣溫25.3℃。日極端氣溫,最高37.7℃(1951、5、30),最低-3.4℃(1976、12、29)。
雨量充沛。多年年均雨日218天,降水量1732毫米;最多年2367.3毫米(1966),最少年1204.2毫米(1974)。年降水量,夏季占50%左右,秋季占20%左右。降水高峰期多在8月,可達450毫米以上;最少期為12月和1月,約20毫米。暴雨多,年平暴雨日數6-7天,多在7、8兩月。綿雨多,年均約60天,多在9-11月。夜雨多,夜雨率約為60%。日照偏少,濕度較大。城區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019小時,年日照率為23%。年平濕度為79%。蒸發量累年平均為838.8毫米,絕大多數月份蒸發量小於降水量。風力小,霧日少。城區年平風速1.7米/秒,8級以上大風年平2.8天,多在5-7月。霧日年平1.7天,最多8天,壹般散見於河谷、平壩和山區地帶。無霜期長,降雪稀少。多年平均有霜日9.2天,最多年達20天。河谷、平壩罕見降雪,全區多年年平雪日7.6天,最多年26天。中山、高山雪日隨海拔增多。
自然植被
雨城區自然植被結構屬季雨式的山地常綠闊葉林(次生),川西山地常綠樟櫟和二郎山東坡山坡樟、楠、石櫟林類型。植被垂直分布。
芒箕-杉木林:壹般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地帶,少數分布山頂。林下幼樹以樺木、枸樹、櫟類和部分常綠闊葉樹為主。喬木樹種還有絲栗,木荷等與杉木混交,呈向常綠闊葉林過渡趨勢。下木較希,有柃木、懸溝子類,覆蓋度40%左右,地被植物以芒箕為主,覆蓋率70%以上。
竹子-杉木林:壹般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頂或中上部。因過度采伐,多為殘林。林下灌木較密,有木姜子、鹽膚木、竹類等,覆蓋率70%以上。
落葉闊葉杉木混交林:分布在海拔1300米以下地帶。杉木被擇伐後,樺木、櫟類逐漸占優勢。喬木與下木分布不均,壹般呈團塊狀。下木生長旺盛,覆蓋率30-70%,地被植物以芒箕、裏白、苔蘚為主。
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分布在海拔900米以上地帶,多在低山中上部或高山中下部。喬木樹種以絲粟為主,也有錐粟、大頭茶、刺楸、燈臺、樟、潤楠、樺木、木荷、杉木等。下木種類繁多,生長旺盛,有冬青、竹類、柃木、獼猴桃、鹽膚木、木姜子、鵝掌楸等,覆蓋率50%左右。地被植物有蕨類、茅草等。
常綠樟櫟林:分布在海拔1100米以上高山上部,人為活動較少,具原始特征。喬木樹種以木荷、櫟類、絲粟為主,也有香樟、槭樹等。下木以方竹、冬青為主,覆蓋率50%左右。地被植物以苔蘚、蕨類為主。
杜鵑、竹類、針闊葉混交林:分布在羊子嶺,後經原始林區。後經分布在海拔1800米以上地帶,喬木樹種為冷杉、木荷、茶條,海拔1800-2000米地帶有珍貴孑遺植物-珙桐。下木,後經林區以箭竹、方竹為主;羊子嶺林區以杜鵑、箭竹、木姜子為主。覆蓋率皆為50%左右,地被植物多為苔癬。
草叢榿木林: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下地帶,多在高山中下部,多系人為破壞後,天然更新形成。喬木樹種除榿木外,還有樺木、衫木。下木以懸溝子、木姜子、鹽膚木為主,覆蓋率30%左右,茅草生長旺盛。
茫箕雜灌叢:分布在1200米以下地帶,多系喬木被砍伐後更新困難而形成。灌木以方竹、木姜子、鹽膚木、化香、槭、櫟類為主,有少量喬木散生。草本植物以蕨類、茅草為主。
資源分布
[水能資源]雨城區主要河流有青衣江、周公河、隴西河、賁江、高腔河、晏場河、嚴橋河,總長197.4公裏,平均徑流量580.5立方米/秒,年徑流總量151億立方米。除嚴橋河、高腔河坡降較緩外,其它河道比降大、水流急,加上雨量多,水力資源豐富。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53.30萬千瓦,其中可開發量為48.80萬千瓦,現已開發總裝機容量10.8495萬千瓦,其中華能公司所屬雨城電站裝機容量6.0萬千瓦;市屬水電站8處,裝機容量4.11萬千瓦;區屬水電站4處,裝機容量0.369萬千瓦;鄉鎮屬水電站3處,裝機容量0.0885萬千瓦;村及村以下辦的水電站19處,裝機容量0.282萬千瓦。
[國土資源]幅員面積1067.31平方公裏(1600965.2畝),其中耕地352093.2畝(田170006.9畝,地182086.3畝);園地59923.6畝;林地915784.1畝;牧草地1403.0畝;居民點及工礦用地59421.0畝;交通用地11683.7畝;水域47371.0畝;未利用土地153285.6畝。全區土壤可歸並為9個土類,13個亞類,29個土屬,88個土種,162個變種。
[礦產資源]雨城區地層以沈積巖為主,故金屬礦較少。現己發現的礦產多屬沈積礦床。主要有非金屬礦11種,金屬礦2種。已探明儲量的有煤、鈣茫硝、地熱水、礦泉水、泥炭等。已開發利用的礦產有:無煙煤,保有儲量208萬噸,另有地質儲量1621.8萬噸,現年產20萬噸左右。鈣茫硝,礦石儲量200余億噸,其中草壩鎮礦區礦石保有儲量3978萬噸,屬中型礦床。鈣茫硝是雨城區有資源潛力的礦種。礦泉水,由雅安市啤酒廠開采利用的鍶、偏矽酸飲用"二郎山"礦泉水,日開采量306立方米。地熱水,位於李壩鄉的周公山溫泉井是壹口高溫地熱水井,出口水溫80攝氏度,自噴日產水量5000立方米以上,遠期日產水量可達10000立方米以上,6種礦物質達到和超過國家醫療熱礦泉命名濃度標準,有極高的醫療價值,有充足的補給水源,可長期開采。目前,已建成知源館和天府溫泉賓館並對外接待遊客。
[植物資源]雨城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具有多種植物良好的生態環境,因而植物種類繁多,分布廣,藏量大。森林覆蓋率50.3%。有林地47726.7公頃,其中天然林25433.3公頃,人工林22293.3公頃。有木本植物85科350個屬,被列為國家保護的有23種。主要森林植物:用材類有杉木、絲粟、香樟、楨楠等,面積34410.9公頃,蓄積量209.24萬立方米;防護林3579.5公頃,蓄積量21.18萬立方米;經濟林木類主要有核桃、板栗、棕樹、油桐等,面積1718.1公頃;薪炭林類有143.2公頃,蓄積量0.74萬立方米;其它林類1240.9公頃,蓄積量8.43萬立方米。竹類植物有水竹、白夾竹、班竹、冷竹、箭竹等,純竹林面積6634公頃,混交竹林面積6706公頃。中草藥材有黃連、天麻、銀花、白術、厚樸,黃柏等1100余種,尤以黃連為佳,古為貢品,稱雅連。主要農業類植物有水稻、玉米、紅苕、洋芋、小麥、油菜、茶葉、果樹、桑樹等。現存的珍、稀、古樹主要有桫欏、珙桐、峨眉含笑、杜仲、香果、紅椿、楨楠、紅豆、銀杏等。掛牌保護的有414株,城區內175株,鄉村239株。
[動物資源]境內野生動物種類多,業已查明的脊推動物種類有330余種,野生捕乳類動物主要有猴、熊、大熊貓、小熊貓、豹、獐、野牛、林麝、狐貍等45種;鳥類野生動物主要有紅嘴相思鳥、畫眉、鷹、白尾海雕、白鷴等204種。野生魚類主要有鯉魚、草魚、鯽魚、鰱魚、重口裂腹魚等有6目11科12亞科79種。屬國家保護的壹級動物有:白尾海雕、黑頸鶴、大熊貓、雲豹、豹5種;二級保護的有蒼鷹、雀鷹、禿鷲、紅腹角雉、小熊貓、林麝、黑熊、金貓、大鯢9種;屬三級保護動物的有白鷴、白腹錦雞、林雕、大靈貓、小靈貓、叢林貓、髭羚、水獺9 種。主要經濟魚種有鯉魚、鯽魚、草魚、鰱魚、鱅魚、白甲魚、裂腹魚等21種,其中產於周公河和晏場河上遊的齊口裂腹魚、重口裂腹魚、隱鱗裂腹魚、異唇裂腹魚,即俗稱"雅魚",是名貴的冷水性經濟魚,巳被列為省級保護魚種。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前,農戶以飼養生豬為主,其次為役用耕牛和零星的山羊、雞、鴨等,結構單壹,商品率低。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和引進優良品種,使農戶飼養的家畜家禽品種增多,商品率高。生豬,引進"長白"、"巴克夏"、"杜洛克"、"雅南"等,進行雜交培育,雜交改良面達90%以上。牛,引進國內外良種牛冷凍精液對黑白花奶牛人工配種改良;引進國外優點質肉牛"利木贊",乳肉兼用牛"西門達爾",進行純繁。羊,引進英系"莎能"奶山羊,乳肉兼用型"土根堡"和肉用山羊"南非波爾"、國內"成都麻羊"、"大耳麻羊"等,進行純繁或雜交改良。家禽,引進"建昌鴨"、"櫻桃谷鴨"、"天府肉鴨"進行純繁和雜交。引進蛋雞"羅斯"、"羅曼",引進肉雞"紅布羅"、"新浦東"、"絲毛烏骨雞"、"天府烏膚雞"繁植推廣。此外,還從國外國內引進了長毛兔。
風景旅遊
區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頤墓闕及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高頤闕及高君頌碑、雙節孝牌坊、白馬泉及石刻等3處;
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觀音閣、金鳳寺大雄殿、韓家大院、紅軍石刻標語、雅安縣蘇維埃政府舊址、永興寺、碧峰寺、周公廟及石刻、千佛巖摩崖造像、二仙橋、陳氏家譜石坊、節孝總坊及大觀音亭,西康省東界石刻、明德中學舊址、張廷儒墓石刻等15處。
其他文物還有定慧寺、接待院石雕群像、景賢堂。歷史紀念地有雅安烈士陵園,是經國家民政部批準的全國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壹。
人文景觀有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雨城區,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上裏鎮以及望魚鎮。
境內的名勝、公園、景區景點還有龜渚府、金鳳寺、白馬泉公園、周公山森林公園、張家山公園、黃龍湖、雨城湖、音樂廣場、天河風景區、後經景區、蒙頂後鹽景區、音樂石梯、鳳鳴白鶴林等。
經濟發展
壹、綜 合
2005年雨城區經濟增長加快,運行質量提高。經市統計局審定,全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 36.7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5.57億元,增長6.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6%;第二產業增加值15.14億元,增長12.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0.6%;第三產業增加值15.99億元,增長15.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1.8%。從需求的角度看,投資、消費、凈出口"三駕馬車"同向拉動經濟快速增長。其中,投資增長4.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7.2%,總消費增長17.7 %,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4.7%。"十五"期間全區生產總值較"九五"末增長52.8%,年均增長10.8%。
產業結構進壹步優化。三次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16.2:41.1 :42.7調整為15.2:41.2:43.6 ,第壹產業比重下降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上升0.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0.9個百分點。
民營經濟快速發展 。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11.02億元,增長19 %。第壹產業增加值2.01億元,增長13.7%,第二產業增加值3.87億元,增長25.2%,第三產業增加值5.14億元,增長16.6%,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0%,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對GDP貢獻率達到41.9%。
房地產市場價格繼續上漲,全年商品房預售價格上漲32.8%。
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發展總量偏低,工業化、城鎮化水平不高,經濟發展的核心竟爭力不強;對外開放水平不高;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的基礎不穩固,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待提高;城鄉居民增收難度仍然較大,就業矛盾進壹步加劇,就業、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大,低收入家庭生活比較困難;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居民消費水平偏低;外貿總量偏少。
二、農 業
2005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到11662公頃,比上年增加351公頃,全年糧食生產實現了增產,農業內部結構不斷優化,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5504萬元,比上年增長16.58%。
主要農產品產量增加。全年糧食總產量65804噸,比上年增長0.35%;油料產量3422噸,減產12.9%;茶葉產量5598噸,增長12.36%;水果產量4565噸,下降14.08%。
養殖業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生豬生產穩定,草食牲畜和家禽特別是水禽養殖快速發展,全年肉類總產量37279噸,增長2.17 %;禽肉產量11550噸,增長14.35%;禽蛋產量5200噸,增長4.83%; 奶類產量24630噸,增長29.63%。
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還草工程,自然生態得到較好保護,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全區森林覆蓋率達58%,比"九五"末提高10個百分點。
農業生產條件進壹步改善。該區積極推進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設,加緊修復水毀工程,病險水庫得到除險加固。同時,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努力擴大灌溉面積,年末有效灌溉面積達4721 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4.1913萬千瓦,增長2.37%。農村用電量5104萬千瓦小時,增長6.02%。
"十五"期間,農村改革步伐加快,改革進壹步深化,我區農村經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十五"末第壹產業增加值達5.57億元,較"九五"末增長75.87%,年均增長11.95%。從2005年開始,全區全部免除農業稅及附加。
三、工業和建築業
2005年,我區工業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速發展水電能源、綠色食品加工、機械制造加工等三大主導產業,工業生產保持穩定快速的增長勢頭。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77491萬元,比上年增長6.07 %。在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中,輕工業產值43981萬元,增長24.18%;重工業產值168467萬元,增長24.29%。 實現出口交貨值3405萬元,完成新產品產值57787萬元,增長33.8%。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生產情況良好,液態乳、標磚、茶葉、中成藥增量較大。中成藥490噸,增長93.68%,發電量220234 萬千瓦小時,增長10.74%,液態乳13284噸,增長8.51倍,標準磚13468萬匹,增長103.66%,茶葉6973 噸,增長1.43倍。紙漿51556噸,下降2.54%,水泥 6.19萬噸,下降36.93%,木地板174792平方米,下降19.64%,齒輪1237噸,增長18.71%,
工業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年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16939萬元,比上年增長26.94%;實現利稅46910萬元,增長16.19%,利潤總額29681 萬元,增長22.35%;虧損企業虧損額1249萬元;全年總資產貢獻率8.12%,比上年下降0.75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67.93 %,比上年增加3.4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1.09次;成本費用利潤率 15.82%,比上年下降0.8個百分點。
全區具有資質等級的所有獨立核算建築企業26個。其中,虧損企業12個,盈利企業14個。房屋建築施工面53.95萬平方米,增加18.43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9.21萬平方米,增加6.38萬平方米。
"十五"時期,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長28.08%,年均遞增 5.07%。"十五"期間,全區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4557.9萬元。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在交通、能源、城市基礎設施等壹批重點投資項目的強勢拉動下,實現了平穩增長。全年轄區內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2264萬元,比上年增長1.6%,其中:基建投資完成110377萬元,增長2.6%;更新改造投資完成11773 萬元,增長3%。
2005年房地產投資完成19882萬元,同比下降0.4%;商品房實際銷售額21006萬元,同比增長217.6%,較"九五"末增長6.1倍。
全年區屬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5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7.9%,其中:基建投資完成55250萬元,增長2%;更新改造投資完成5100萬元,增長132%。
"十五"期間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693797 萬元,比"九五"期間累計增長84.6%,年均增長13%。
五、交通運輸、郵電和旅遊
交通運輸生產及建設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績顯著。全年完成公路貨物周轉量47163萬噸公裏,比上年增長4.4%;完成公路客運周轉量53054萬人公裏。
該區大力實旅遊興區戰略,旅遊業得到快速發展。2005年接待遊客162萬人次,同比增加8.0%,全區實現旅遊綜合經濟效益7.6億元,比上年增長36.0%。
六、國內貿易
社會消費品零售市場保持持續活躍、穩步上升的態勢。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55億元,比上年增長16.21%。其中,按行業分組,批發零售企業零售額12.45億元,比上年增長20.09%,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3.10億元,比上年增長4.23個百分點。
在各種經濟類型中,國有和集體經濟的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25.17%,比上年增長0.14個百分點;私營個體經濟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4.47%,股份制經濟零售額增勢強勁,增長17.5%。
"十五"時期,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2000年增長86.45%,年均增長13.3%。
2021年1月21日,雨城區上榜2020年度四川省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市、區)名單。
2020年11月18日,2020年中國茶業百強縣排行榜出爐,雨城區位列第11名。
2020年6月,雨城區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長征片區(紅四方面軍))。
2016年2月16日,雨城區上榜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15年3月10日,雨城區獲得第三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