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麻袋包

麻袋包

這位媽媽,妳是來 搞笑 的嗎?

網上有壹個小男孩,在開學時,背著媽媽縫制的麻袋包來上學,走在隊伍裏特別顯眼。被有心人拍下這壹幕,放到網上引發熱議。

有人反對這樣做,覺得會使孩子自卑。

而相當壹部分人表示支持。他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有人說, 親手縫制的包,表達了母親滿滿的愛,背著上學有何不可?其他人嘲笑讓他嘲笑去吧。

有人說, 孩子根本不知道啥是嘲笑,不要人為議論,以大人的角度揣度孩子。

有人說, 現在孩子都太幸福,該讓他們從小感受生活不易,不要攀比!

我想說,妳們根本不懂孩子。

我的經歷

我小時候,要走四五裏路到學校上小學。平時還好,下雨時,我就不樂意去學校。

因為我沒有雨傘。按說,我家並沒有窮到買不起傘的地步,反而是比較富裕的。

我媽比較疏忽,我們北方那需要準備雨傘?而且我媽以她小時候的標準要求我。她小時候下雨時總披個破麻袋出門,她覺得給我披個破麻袋就行了。

我沒有過分怪我媽,也會去上學。剛開始自己並不介意。但看同學們都有傘,我就心理嘀咕:俺也想有個小花傘。

尤其是,有些“惡趣味”的小學生還會議論、根據形象起外號。搞得我很尷尬,內心極不平靜。

好在我內心強大,過幾天就不想這事兒了。 但承受不起的孩子,會跟同伴起爭執,搞罵戰、打架。嚴重者,看到別人和自己的反差,容易自卑。

我是我媽的翻版

我長大後,把自己的這茬兒經歷都給忘了。也跟我媽壹樣大大咧咧。

在穿衣、孩子用品的使用上沒有太多講究。自己親手給孩子剪頭發,而且給孩子穿的都是舒適的秋衣秋褲,就這樣就讓孩子去幼兒園了。

有天,接孩子放學,幼兒園老師把我留下來,說班裏有幾個女孩兒議論我女兒的穿著,說我孩子穿得不漂亮,女兒不開心了。

我滿不在乎地跟老師說:“這麽小的孩子,打扮太好,豈不是助長虛榮心?”

老師跟我說了壹番話,讓我覺得很是在理。

她說:“我們不主張孩子攀比,但是大環境下,其他孩子都穿啥樣的,妳也不能太格格不入,這樣孩子不容易覺得自己被孤立。 但是為了出挑,非穿啥名牌,那樣需要糾正。如果家庭條件不是特別困難,別刻意給孩子制造心理負擔。”

我聽從了老師的建議,改正了孩子的穿著,讓她基本和同班同學保持壹致。

從進化心理學來說,孩子確實應該跟群體保持壹致。

後來我讀到壹本書,叫《教養的迷思》,這是美國心理學家朱迪斯·哈裏斯的全球暢銷書。這本書上的觀點,讓我再次肯定了幼兒園老師的正確性。

*人是群體動物,不應該讓孩子格格不入。

人是群體動物,自古以來我們都是在群體中生活,所以在我們的基因裏,是渴望融入群體的。即使再小的孩子到了壹起,會自動形成群體,對群體外的人排斥、嘲笑。 所以,特別是幼兒園、小學的孩子,會經常挑別人的小毛病說來說去。那麽被說的這位小朋友,內心是要承受很大的壓力的。

*同齡人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孩子在家庭有行為方式,在學校會改變。在學校是個小 社會 ,孩子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 同齡人之間互動的前提是基本壹致,認同群體特征,然後互相學習,互相影響。這並不是壞事,因為我們任何人都要學會跟同齡人互動,這讓我們不孤單。 等孩子再大壹些,他們會更明白更多,有自己的個性選擇。但孩子還小的時候,跟群體大概壹致,會減少心理負擔。

? 所以,那位媽媽切切實實在坑娃呀

這位給孩子縫麻袋書包的媽媽,不論處於何種目的,都不是明智之舉。

孩子小時候,應該讓他們跟群體基本保持壹致。孩子的成長本身就是壹次歷練,對他們來說學會吃飯、用筷子就是不小的挑戰了,沒必要非給孩子“加戲”,搞些意外的挫折讓孩子經歷。搞不好,整出心理毛病。

別著急,小時候保持孩子的心理 健康 ,給予無私的愛,等孩子再大壹些,他們就會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的愛好,變得不再那麽愛從眾了。

看到這篇文章的媽媽們,知道該如何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