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十大心理問題
青少年十大心理問題
青少年十大心理問題,壹般是中學階段,這是青春期身體和心理發育最為劇烈的時期,是最充滿激情、浪漫,最有創造力、最少保守思想、最活躍的時期。下面分享青少年十大心理問題。
青少年十大心理問題1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對自己的品質和能力作出過低的評價,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適當的自卑感可以激發自己去彌補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過度自卑會導致抑郁,嚴重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部分中學生由於學習成績不好,屢犯錯誤,所以無論在家庭還是在學校,他們受到的批評多於表揚、指責多於鼓勵、懲罰多於引導。於是自認為無藥可救、低人壹等,變得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自暴自棄、消極頹廢。形成壹種“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所謂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因自身固有的傳統定勢和思維模式與特定教育情境下所產生的與認知信息相對立的並與壹般常態教育要求相反的對立情緒和行為意向。不少中學生由於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疑慮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確對待家長的壹片苦心、老師的批評教育。他們懷疑壹切、目空壹切,對正面宣傳作反面思考,對榜樣及先進人物無端否定,對不良傾向產生情感認同,對思想教育、遵章守紀要求消極抵抗。
3、孤獨心理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所以人離不開群體,同樣也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孤獨是壹種認為自己被世人所拒絕、所遺忘,心理上與世人隔絕開來的主觀心理感受。孤獨感正是個人在群體中所產生的壹種孤單、寂寞、無助的不愉快感受的心理狀態。孤獨是缺乏與人交往的結果,又是難以與人良好交往的心理問題。
許多中學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常常覺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壹葉孤舟,或顧影自憐,或無病呻吟。他們不願投入火熱的生活,卻又抱怨別人不了解自己,不接納自己。壹些中學生很少和別人交往,常常壹個人背著大家獨自活動、寡言少語,他們人際關系疏遠化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們內心卻感到孤獨。
4、嫉妒心理
嫉妒是壹種社會心理和意識。有人把嫉妒說成壹種根本的、普通的、強烈的心理現象,心理工定義說:嫉妒是壹種有針對性的感覺,是忍著痛苦去看待別人的幸福的壹種傾向。它產生在當現時的和期望的各種關系受到威脅之時,是壹種既羨慕又敵視的矛盾的情感。在中學,壹部分學生漂亮的容貌、優異的學習成績、優越的家庭條件、受到老師的寵愛,常常會引發另壹部分學生的嫉妒之心。他們越是關心和重視嫉妒對象,越有可能會讓絕望與恐懼感擊中,從而發展為憎惡、敵意、怨恨和復仇這樣壹些惡劣的情緒。
5、唯我獨尊心理
壹些中學生只沈湎於自我實現和個人奮鬥中,處處都得以自己為核心,遇到稍不順心的事就會大發雷霆、躺倒不幹,或觸犯到個人壹點點利益就斤斤計較,對集體麻木不仁,對社會漠不關心。在處事中,只有別人關心他(她),他(她)卻從不去關心別人,壹旦個人欲望滿足不了,就想方設法去損害別人和社會利益,以至於走上犯罪的道路。
6、厭學心理
厭學是學生對學校的生活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持冷漠態度等心理狀態及其在行動中的不良表現方式。據調查,厭學學生在中學生中高達50.14%,其中初二最高,達66.18%。
他們表現為學習動力不足,感到學習沒勁,喪失上進的信心,學習欲望低下,重者甚至對學習喪失興趣,把學習視為苦差事,上課懶得開課本,作業不能獨立完成,盼望著早點畢業以求解脫,更嚴重者根本不學習,終日渾渾噩噩,看到課本就頭痛,坐進教室就犯愁,經常遲到、早退、曠課,對老師缺乏感情,部分學生最終輟學流失。
7、早戀問題
所謂早戀,指青少年中間過早地發生或發展著的戀愛現象。判斷是否早戀的依據大致有兩點:壹是生活自立的程度;二是戀愛的年齡與法定最低婚齡相差的程度。
早戀是青春發育期容易出現的壹種現象,伴隨著身體的發育成長、生殖系統的成熟,中學生會在心理上產生對異性的好奇與向往,男女生之間易產生朦朧的好感,加上流行歌曲、言情小說、影視媒體的推波助瀾,對中學生的性心理發育來說是種催熟劑,再加上家長、教師過於嚴厲的批評和監督,使學生產生了較強的逆反心理,這更容易使學生走入早戀的誤區。
8、迷戀網絡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越來越多的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網絡在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弊端,比如說中學生迷戀網絡的問題,有的中學生自制能力很差他們走進網絡就走不出來了,就會迷戀上網絡,比如說,我的壹個表弟,讀高中壹年級的時候迷戀上了網絡,呆在網吧裏幾天幾夜都不出來,學校找不到他就通知了家裏,後來在壹個很隱蔽的網吧裏找到了他,他就跟瘋了似的,直上網吧跑,最後只好輟學在家。
9、“追星”問題
當五彩的追光輝映著熒屏、舞臺上富於青春生機活力的歌星、舞星、影星,以及體星、作家等成功者的身影時,壹雙雙發自內心的崇拜目光,也在緊跟不舍地隨著這些“星級”人物的身影,這成為青少年文化現象之壹——“追星族”的湧現和“青春偶像熱”的掀起。中學生的追星現象在初中壹年級已經很明顯了,我曾經在我們鎮中學初中壹年級教育實習,下課的時候與同學們聊天,同學們都圍著我問我喜歡哪個歌星、哪個笑星等等。
10、考試焦慮
考試焦慮是壹種很復雜的情緒現象。它是由壹定的應考情境引起,以擔心為基本特征,以防禦或逃避為行為方式,受個體的認知評價、人格因素和其他身心因素制約的考試時常見的壹種心理現象。表現為:壹聽說要考試就緊張起來,考前睡不好覺,考試時出現情緒緊張,心慌意亂,記憶卡殼等現象,某些平時學習成績不錯的學生,壹到考試就慌了手腳,無法發揮自己應有的水平。據調查,在中學生中,對考試具有明顯的焦慮癥狀約占11.18%。嚴重的考試焦慮不僅對學習具有極大的危害,對中學生的身心健康也造成潛在威脅。
青少年十大心理問題21、考試焦慮癥
面臨強大的競爭壓力,不少考生在考前出現了考試焦慮癥。其表現為上課心不在焉,十分焦急煩躁不堪。見到任何事情都有發火的欲望,總覺得自己的每壹個動作都是浪費時間。
2、強迫癥
強迫癥是壹種較為常見的精神疾病,以反復出現的強迫觀念、強迫沖動或強迫行為等為主要表現。多數患者認為這些觀念和行為不必要或不正常,違反了自己的意願,但無法擺脫,為此深感焦慮和痛苦。
3、學習壓力
中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常給他們帶來沈重的心理壓力,因為學習壓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屢見不鮮。這些情況在期末、期中、升中、高考、周圍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如父母關系發生突變等)時更為集中和突出。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這些心理壓力,有時會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反抗情緒,形成家庭暴力,有極個別甚至消極自殺。現在全社會都在呼籲給中小學生減壓,希望情況會有所好轉。
4、恐學癥
恐學癥是少年兒童時期較為常見的壹種心理障礙,是指對學校產生強烈的恐懼感而拒絕上學的現象。這是壹種主要發生於尖子生的心理障礙,過高的期望和要求、過重的負荷、不合理的比較和絕對化的思維,是催發這種心理障礙的土壤。
5、人際交往的壓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獨立意識的增強,青少年與社會的交往越來越廣泛,他們渴望獨立的願望日益變得強烈,社會交往、發展親密的夥伴關系是青少年壹種精神需要。因人際關系壓力而煩惱的年輕人通常表現為自卑、過分註意他人評價、容易受到傷害、虛榮心強、怕丟面子等。
6、戀愛受挫
婚姻是愛情的歸宿和升華,高尚而幸福的愛情有益男女雙方的身心健康,給人以美的享受,如果在婚姻問題上處理不當,失戀,單相思,違心地與他人成婚,大齡姑娘或小夥子愛情來遲等等,精神上都會蒙受到極大的刺激,產生不良的心理而導致戀愛病。心理學家把這種因失戀而引起的癥狀稱為戀愛挫折綜合征。
7、嫉妒心理
嫉妒是壹種社會心理和意識。有人把嫉妒說成壹種根本的、普通的、強烈的心理現象,心理工定義說:嫉妒是壹種有針對性的感覺,是忍著痛苦去看待別人的幸福的壹種傾向。它產生在當現實的和期望的各種關系受到威脅之時,是壹種既羨慕又敵視的矛盾的情感。在中學,壹部分學生漂亮的身材容貌、優異的學習成績、優越的家庭條件、受到老師的寵愛,常常會引發另壹部分學生的嫉妒之心。他們越是關心和重視嫉妒對象,越有可能會讓絕望與恐懼感擊中,從而發展為憎惡、敵意、怨恨和報復這樣壹類惡劣的情緒。
8、學習障礙
學習障礙是指在閱讀、語言、拼寫、運動、推理、計算能力等壹個或多個方面存在明顯的障礙,但是兒童的智力並沒有明顯的障礙。其病因可能與遺傳因素、家庭因素、疾病因素、心理因素及營養與代謝相關。
9、逆反心理
所謂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因自身固有的傳統定勢和思維模式與特定教育情境下所產生的與認知信息相對立的並與壹般常態教育要求相反的對立情緒和行為意向。不少中學生由於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疑慮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確對待家長的壹片苦心及老師的批評教育。他們懷疑壹切、目空壹切,對正面宣傳作反面思考,對榜樣及先進人物無端否定,對不良傾向產生情感認同,對思想教育、遵章守紀要求消極抵抗。
10、抑郁癥
抑郁癥是壹種患病率高、臨床治愈率高的精神障礙,但由於老百姓對該病認知不足,導致堅持接受正規治療的患者較少,因此也有接受治療率低、復發率高的特征。它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有存在自傷、自殺行為,可伴有妄想、幻覺等精神病性癥狀,嚴重時可能發生抑郁性木僵,可表現為面部表情固定、對刺激缺乏反應、話少甚至不言語、少動甚至不動等。
青少年十大心理問題3考試焦慮癥
[個案]“我現在壹拿到試卷,腦子裏就壹片空白。”小麗從小成績優異,可進入初三後,成績壹降再降,由於壹心想考重點高中,因此她壹直都在自我加壓的情緒下緊張學習。總復習開始後,她每次拿到試卷,腦子裏就壹片空白,數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會做的題目現在也不會做了。她說:“我覺得自己無顏面對父母,還不如死了算了。”
[應對]每個學生都有考試焦慮,只是程度因人而異,顯然小麗是得了典型的考試焦慮癥。這時,父母和家長的耐心鼓勵很重要。家長應該先接納孩子的緊張焦慮,聽孩子說說他的擔心與不安,讓他慢慢放棄那些不利的想法,進而改善考試焦慮的情形。孩子也可以找壹個親密朋友,把種種委屈都發泄出來。
[小貼士]所謂“考試焦慮”,是指由考試所引起,在生理或心理上的緊張。生理上的緊張,諸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頭腦壹片混亂或空白等;心理上的緊張則大多以擔心的形態呈現, 例如:擔心考試時自己有壹大堆題目不會寫、擔心考壞了被父母責罵等。
強迫癥
[個案]自從進入高中後,琳琳覺得學習比以前更緊張了,可是她回到家的第壹件事卻是要將家裏所有的東西進行整理、歸類。做完了這些事後,才能集中思想做作業。有時放好的東西又會再拿出來重新放。這樣的事總要重復幾次,最終必須做到全部讓自己認可,才終止這壹行為。這花費了琳琳許多寶貴的時間,為此她感到很煩惱,但她表示,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
[應對]壹般來說強迫癥的背後都有壹個潛在的原因,比如父母追求完美,對孩子要求很高等等。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經常發呆、做功課特別慢、咬指甲、聳肩膀等,就得註意了,這很有可能是壹種強迫性的行為,這時家長要註意觀察孩子,了解壹下孩子為什麽會這麽做的原因,並及早帶孩子去看醫生。
[小貼士]強迫癥是壹種通過儀式化行為來減輕內心焦慮的精神疾病,病患會產生揮之不去的想法,出現不得不做的行為。主要表現為強迫思維或強迫行為。強迫思維是指反復出現在患者腦海裏的某些想法、沖動、情緒等,患者能認識到這些是不必要的,很想擺脫,但又擺脫不了,因而十分苦惱。
性別角色模糊
[個案]明明是個男孩,今年10歲,長得白白凈凈。由於父親去世早,他從小就和外婆生活在壹起。開學壹周後,他的壹些異常舉動引起了老師的註意,說話嗲聲嗲氣,經常抱著年輕女教師撒嬌。壹個月後,他不僅要抱女教師,還經常去抱女同學,有時還會親女孩子。
[應對]明明這樣的表現顯然是性別角色模糊,心理專家研究後發現,由於明明從小的社會關系網中幾乎都是女性,這使他產生愛跟女孩玩、認為她們同自己壹樣的想法。為了改變這壹性別偏差,可以請他的外公和學校的男教師經常和他談心、交流、玩耍,同時有意識地安排壹些男同學和他壹起做遊戲,使他在男性榜樣的示範下,肯定自己是個男子漢,並逐漸學會勇敢、堅強。
[小貼士]所謂性別角色模糊是指個體對自己性別角色認同的錯位。壹般來說,大約從3歲起,兒童開始逐步形成性別角色的概念。如果小男孩把自己看作是壹個與周圍女孩子壹樣的人,在打扮、表情、舉止上努力模仿女性,即成為女性化男孩,反之也壹樣。
恐學癥
[個案]青青今年8歲,剛念壹年級,原先是壹位十分活潑可愛的孩子。可是近半年來,每天早上上學前,她就千方百計找借口賴在家中不肯走,或是發寒、肚子脹、胃痛,或是昨天晚上沒有睡好、吃不消等等。但壹到雙休日不用上學時,壹切異常情緒就都煙消雲散。後經醫生檢查,發現小青青原來是得了恐學癥。
[應對]家長、學校和教師的各種壓力和教育方式不當,及孩子的膽小、敏感、經不起批評 等性格特點都易導致恐學癥。家長首先要尋找孩子不肯上學的原因,不要采用簡單的恐嚇的方法迫使其去上學。開始時先讓孩子在學校呆壹個小時,如果這步成功了,可將時間逐步延長。
[小貼士]“恐學癥”是壹種較為嚴重的兒童心理疾病,多見於7―12歲的小學生。由 於學生害怕上學,具有恐懼心理,也稱為學校恐怖癥。常見的表現是,兒童害怕上學,甚至公開表示拒絕上學,上學時感到勉強、不高興,該上學的時候不去或提出苛刻條件,壹旦到校又借故回家,或在上學當日清晨或前壹天晚上訴說頭痛、頭暈、腹痛、嘔吐等不適,以上癥狀在節假日不出現。
體象煩惱
[個案]小亮今年正讀初二,是班上的學習委員,只是身材瘦長,長相不佳。情竇初開的年 紀,他喜歡上了班上的壹位女孩子,沒想到表白後,女孩轉身就逃,壹邊逃還壹邊喊:“難看死了。”“我是不是真的很難看?”小亮不停地問自己,當天回去就照鏡子,鏡子裏的他小眼睛、塌鼻子,他越看自己越難看,於是產生了自卑心理。他想“改頭換面”,但沒辦法,於是常常失眠,開始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人多的地方是再也不敢去了,成績終於壹落千丈。
[應對]男孩更多地憂慮自己的身軀不夠高大,女孩則擔心自己的形體不夠優美。進入初中的學生,隨著生理的變化,都漸漸開始註意自己的'形象,其中不少青少年甚至由於容貌或生理上的缺陷而產生了嚴重的精神負擔,可以說體象煩惱在青少年各種心理煩惱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心理專家建議,告訴這類孩子,體象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俊男美女也有不足,告訴他們氣質才是最重要的,要學會欣賞自己的才華,比如小亮雖然眼睛小,但很有神,雖然長相普通,但身材不錯。
[小貼士]體象煩惱是壹種性心理障礙,壹般出現在青春發育期。此時面對性別差異的突然出現,青少年往往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他們會不由自主地與他人進行對比,壹旦出現較大的差距,其中的壹些人就會產生體象煩惱。
戀愛受挫
[個案]瘦高、文弱的小楊從高壹開始就對同桌女同學產生了好感,買雪糕總是買兩支,有新書主動借給人家,晚上放學還護送同桌回家。學期結束時,小楊便興奮地提出“發展戀愛關系”,同桌卻說他“歪心眼”,並讓老師給調了座位。被澆了冷水之後,小楊不但沒有冷靜下來,反而產生了強迫性思維:“她為什麽不喜歡我呢?我長得太瘦弱?我對她還不夠好?”終日胡思亂想,使他的成績不斷下降,終於有壹天,他選擇了輕生。
[應對]青少年的心理發展和生理發育往往是不同步的,因而戀愛受挫往往使他們心灰意冷, 這時候心理承受力差的就容易產生心理疾病。因此對戀愛受挫的青少年,家長和老師應當及早發覺,並予以正確的引導和無微不至的關懷。老師可以對青少年開展青春期性教育,並以優秀的文藝作品和偉人的事跡來幫助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小貼士]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比較敏感,此時壹些微小的事情也容易引發心理問題,像戀愛受挫、體象煩惱等屬此類。
社交恐怖癥
[個案]“要我上臺發言,還不如把我殺了。”小張是名高中生,性格內向。上初中時,由 於愛斜著眼看同壹排的女生,引起了對方的反感。調換座位後,仍無法改變這種行為,後來連男生也不願意坐在他旁邊了。從此他便認為世上最難打交道的是人,十分害怕與人交往。老師說,每次遇到同學必須輪流上臺發言,他寧願裝病逃學,也不敢面對朝夕相處的同班同學說話。小張顯然是得了社交恐怖癥。
[應對]內向的孩子在青春期過程中如果不註意調整心理狀態,就會懼怕與人交往,從而引發社交恐懼。因此作為父母應及時審視自己對待孩子的行為是否恰當,並盡早糾正不恰當的教育行為,對孩子給予更多表揚和鼓勵。孩子則要註意訓練用大膽而自信的眼光看別人,為建立自信心打下基礎。
[小貼士]患社交恐怖癥的人,面對不熟悉的人講話、在眾人註視下運動或與異性交往時,往往會出現顯著的、持續存在的擔憂或恐懼,擔心自己將面臨窘境或恥辱。患者對所恐懼的環境壹般采取回避行為,即使堅持下來也十分痛苦,經常會出現焦慮、多汗、面紅耳赤等癥狀。
學習障礙
[個案]小麗今年剛剛入學,可是父母卻發現孩子寫作業時十分粗心,經常多壹撇少壹劃,把答案抄錯。壹次試卷發下來,父母發現中間竟然漏做了很多題,而小麗卻說自己根本沒看見這些題,父母於是覺得孩子學習態度有問題,故意不肯做題,於是打了她壹頓,但整整壹個學期,這種情況始終沒有得到改善。
[應對]專家指出,小麗其實是有書寫障礙。壹般這類患者的眼睛似乎與別人的不壹樣,好像“懶惰的眼睛”,會漏掉許多明顯的信息,表現在學習時視而不見,可以把整個題丟掉,事後卻說自己沒看見這道題。這種孩子最易受到老師和家長的誤解,其實這是壹種特殊的學習能力障礙。只有進行有關的視知覺訓練才能見成效。因此,遇到孩子學習表現不佳時,家長和教師應當首先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心理出現了什麽問題,嚴重到什麽程度,從而為孩子設計壹個個別化的教育方案,針對特殊的學習能力不足進行培訓。
[小貼士]學習障礙是指智力正常,但因學習能力落後而導致成績低下的現象。研究表明, 大約有5%―10%的在校生屬於學習障礙兒童。學習障礙是由若幹不同類型所構成的,包括書寫障礙、閱讀障礙、數學障礙(又叫非語言學習障礙)。
精神分裂癥
[個案]小王自從升入高三後,成績每況愈下,每天壹回家便躲在房間裏不出來,而且幾乎很少跟父母說話,也越來越少與朋友聯絡。壹開始王媽媽以為小王是因為升學壓力太大,而出現暫時不適應的情況,豈料小王的狀況越來越怪異,整日自言自語。某天晚上吃完晚飯後,小王竟然聲稱看到閻羅王要奪取他的性命,而父母便是牛頭馬面,於是拿起菜刀想要追殺父母。最後,小王被送入醫院急診,診斷的結果是精神分裂癥。
[應對]由於這類疾病常有許多前兆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因此父母或老師應提高警覺,壹發現征兆,立即送醫院治療,以免錯過治療時機。這類患者的挫折應對能力較正常人差,因此在面對較大的生活壓力時,便可能惡化,不能承擔太大的學習任務。應盡量減少患者的心理負擔,不要對他們有太高的期望。可以將家中許多壓力較小的家事交由病患處理,讓病患自覺對家裏有貢獻,以提升其自信心。
[小貼士]精神分裂癥是壹種嚴重的精神疾病,多發於15歲到20歲。主要癥狀包括思考、情感、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在發病之初,病人可能出現成績或工作表現壹落千丈、社交退縮、個人衛生習慣不良等先兆,在潛伏期階段,若未予以適當的處置,病情便會更加惡化,而衍生出幻覺、妄想、語無倫次、行為怪異等癥狀。
抑郁癥
[個案]小張正讀高壹,是某校的特困生之壹。有壹天他找到班主任老師,緊張而急促地說:“我完了。壹個多月了,晚上幾乎通宵失眠,白天神思恍惚還經常嘔吐。”說著懊喪地擡手扶了扶眼鏡,右手腕上壹道傷疤赫然而現,這是他不久前試圖割脈自殺留下的痕跡。
[應對]經過心理專家的咨詢,發現小張得了抑郁癥。專家建議,為了避免心理問題導致情緒低落,學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安排得充實壹些,避免因過多的空想和胡思亂想而產生失落感,多參加壹些文體活動,使自己心情舒暢起來。另外,還可以多與父母及親近同學談心交流,向他們傾吐心頭的積郁,使自己心情愉快起來。
[小貼士]抑郁癥是壹種以情緒異常低落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無趣、無力、無望、無能、無助。癥狀包括:極度憂傷、絕望、疲勞、身體疾病。患有抑郁癥的人,其情緒低落的程度和性質都遠超正常變異的界限,不同於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煩惱那樣容易逐漸地“雲消霧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