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圍繞“家鄉環境與發展問題”主題。 寫壹篇調查報告

圍繞“家鄉環境與發展問題”主題。 寫壹篇調查報告

膠南市的城市化過程

今年暑假,我們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的研究性學習的課題是《膠南市的城市化進程》。為此,我們地理小組分組進行了有關資料的搜集與整理。

首先,我們從膠南市政務網上了解到,2008年,全市完成GDP439.63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為35.4億元,增長0.8%;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58.31億元,增長14%;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45.92億元,增長14.6%;壹、二、三產業比例為8.05:58.76:33.19。地方財政壹般預算收入23.5億元,增長14.3%。農民人均純收入8382元,增長13.6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16元,增長14.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1.8億元,增長18.7%。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躍居全國百強縣(市)第20位。這說明我市經濟發展態勢良好。

其次,我小組成員從膠南信息網上了解到,從1991年到2001年,膠南市區人口由8萬人增加到20萬人,市區面積由10平方公裏擴大到29平方公裏,並且先後跨入了“山東省首批園林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行列。在這日新月異的10年裏,膠南順利實現了從農村縣城到現代化中等海濱城市的跨越,成為青島市郊農村城市化這幅歷史畫卷中濃墨重彩的壹頁。由此我們得出“沒有強大的工業,就沒有美麗的城市”這壹結論。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也同樣對膠南的工業發展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城市的形成和發展是工業化的伴生物。膠南市農村城市化進程的每壹個腳印,無壹不對應著全市工業化的匆匆步履。

1990年以前,膠南市的縣域經濟基本以農業為主,1990年當年,農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然接近50%。隨著青島市郊農村大地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這種以農業經濟為主的發展模式與城市化的要求之間呈現出巨大的落差;二三產業發展緩慢,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無處轉移,地方財政捉襟見肘,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嚴重不足。為了扭轉這種局面,膠南市提出了“三化”即農業產業化、全市工業化、農村城市化的發展戰略。他們認為,“三化”當中工業化是核心,只有實現了工業化,城市化才有基礎和條件,農業產業化才有支撐。經過努力,膠南市的工業經濟規模迅速擴大,優強工業格局開始形成,初步培植起機械、橡膠、造紙、化工、建材、食品飲料、修造船、汽車等八大優勢行業,全市有43家企業跨入了國家大中型企業行列,有30家企業年銷售收入過億元,有3家企業進入了青島縣域經濟“十強”。到2000年,工業占GDP的比重已達到了49.8%。 我們知道,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壹經確立,城市化便具備了強大的依托和動力。首先,基礎設施和城鎮建設有了資金來源。2000年開工建設的“壹路、壹城、壹河、壹園、壹林”即“五個壹”工程,全部是未來城區的新亮點。其次,隨著區域工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鎮提供的就業空間越來越大,非農產業就業比重迅速加大。從1996年開始,盡管膠南市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保持在千分之六到千分之三之間,但農業人口卻以每年壹萬的速度遞減,其中大部分轉移到了城市。農村中從事鄉鎮企業和相關產業的更是多達30余萬,占農村勞動力的70%以上。

並且,在膠南城市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始終有壹只看不見的手,它掃清了人們觀念上的障礙,也解除了來自於資金、土地等各方面的制約。這只看不見的手就是“市場運作的手段。”

我市政府通過借力發展,使膠南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踏上了資本運營的快車道。

2000年4月,膠南市第壹次對城區閑置土地使用權試行拍賣,9.9畝沈睡多年的土地在壹槌落地的剎那間換來680萬元。通過這種方式,我市去年壹年就籌措了3245萬元的建設資金。

榮獲“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稱號的隱珠鎮,建成區面積已達5平方公裏,初步展示出“鄉村都市”的風采。僅2000年,該鎮用於小城鎮建設的資金就達9965萬元,這其中,政府僅僅投入了1200萬元,只占12.1%,其余絕大部分資金來自於社會。

近幾年來,膠南市在城市化建設投入的十幾億元資金中,社會和外來投資占到了80%以上。政府投入的少量資金,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對城市規劃區內的土地,實行政府壟斷壹級土地市場,放開搞活二級土地市場,靈活運用市場手段,盤活土地存量。同時,他們又通過拍賣基礎設施經營權、招商引資等方式,建立起了政府、集體、個人、內資、外資壹齊上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他們還運用市場手段,積極推進住房制度改革,於1998年出臺了《關於開發建設經濟實用住房的意見》。短短數天的時間,近3個億的建設資金就全部到位,政府沒投入壹分錢,就建起了壹片60多萬平方米的住宅新區。民間資金激活了,外來資金也不甘落後。香港煒倫公司看好了膠南東部新城區的發展潛力,壹次就投下了1000萬美元的巨資,壹個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集商貿、金融、文化、休閑、娛樂、餐飲、倉儲於壹體的大型現代化綜合購物中心———煒倫廣場,向世人展示著這裏的無窮魅力。

但是,我市政府在強調經濟發展的同時,並沒有忘記對人民的服務。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曾是農村多少代人的夢想,在今天終於變成了現實。膠南市隱珠鎮北高家莊村已有70戶村民住上了別墅式樓房,寬敞明亮的小學教學樓,設施齊全的農民公寓,功能完備的文化大院,向世人展示著現代農村的風景。北高家莊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昭示著壹個樸素的道理:推動農村城市化,必須順應群眾的切身利益,讓群眾從中得到實惠。

“以人為本,造福百姓”,這是膠南市十年來的城建史始終遵循的原則。

去年4月份,膠南市海濱工業園壹期開發,占用了珠海街道辦事處大哨頭村的2000多畝土地,為安置這個村的剩余勞動力,該市在緊鄰其村的城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規劃建設了20萬平方米、可容納500戶經營的綜合商貿樓,消除了群眾的後顧之憂,解決了由村民變居民的生活出路。

“決不讓城市化條件下的農民變成無業遊民”,膠南市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把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消化置於首要位置。對年輕、新生的勞動力,主要是靠發展工業和個體私營經濟吸納消化;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老年人,該市建立了市、鄉、村三級生活保障基金;對50歲左右的農村勞動力,壹方面通過興辦公***服務事業優先消化,另壹方面,選擇黃金地段,采取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建設商貿設施,實行分戶經營或租賃經營。為了應對大量外來人口湧入而造成的居住困難、住房緊張的問題,近年來,膠南市積極實施了“安居工程”,每年以10多萬平方米的規模,加快住房建設。特別是從1998年經濟實用住房開發建設開始,更是實現了超常規發展。被命名為“世紀新村”的東部新型居民區,與西部城區的珠海小區、黃海小區、濱海小區、康麗小區等生活小區壹起,承載了城區居民安居樂業的希望。到目前,該市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已達11.8平方米。膠南市近年來還堅持“註重生態環境建設,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統壹”的原則,不斷完善城市基礎配套設施,累計投資5.1億元,先後組織實施了西水東調、汙水處理、集中供熱、電網改造、市內道路拓寬硬化等壹批重點工程。特別是風河的綜合治理,使原來嚴重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害河”,變成了集防洪、蓄水、交通、綠化美化、休閑娛樂於壹體的“益河”,成為環繞膠南城區的壹條“金飄帶”。雙珠公園、街心花園、濱海森林公園、沿海防護林帶和壹批大型遊園綠地的建設,使我市的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了37.7%,人均擁有公***綠地8.46平方米。讓膠南成為壹座“綠城”。

通過以上調查,我們看到了膠南的發展歷程,看到了膠南市政府為發展膠南所做出的努力,感受到黨和政府對廣大人民的關懷,深深地為自己是膠南人感到無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