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會海報設計-東京這壹刻
東京奧運會閉幕了。奧運期間,妳的朋友圈有沒有被壹張張“色彩斑斕”的奧運金牌海報刷屏呢?17天中,
新京報的金牌海報設計團隊為中國奧運代表團的38位金牌獲得者設計了38張海報。
高能產出的背後,是設計團隊的高效投入和數不清次數的頭腦風暴。
本期聽我說,我們和新京報
奧運金牌海報的設計制作團隊壹起聊聊金牌
海報的背後故事。
海報設計:高俊夫
王春秋:
新京報體育新聞部資深編輯
高俊夫:
新京報版式設計部資深美術編輯
金牌海報金牌團隊
主持人
對。如果純看比賽還是比較享受放松的,但我們畢竟有新聞報道的任務和壓力,尤其是奪金時刻,精神還是高度緊張。開始感覺挺漫長的,到後來感覺就很快了,現在的感覺是徹底放松。
王春秋
昨天也是壹直忙到很晚,把整體的38張海報最後拼壹起,還按照之前做奧運會奪金海報的風格,設計了壹張新京報奧運海報團隊的帶娛樂性質的海報。
高俊夫
我們團隊壹***有12個人。還有壹個幕後英雄,就是我們的主管領導金秋,海報裏雖然他沒有露臉。當初就有這麽壹個想法,跟俊夫商量,奧運結束後,我們把所有海報拼壹起,視覺效果壹定會比較震撼。
王春秋
主持人
8月2號那壹天我記得特別深刻,產生了5枚金牌。
是啊,那壹天有三塊金牌是在15分鐘之內密集產生,有舉重、吊環,還有射擊。當時我們所有人齊上陣,確實沒想到這麽密集。
王春秋
其實,我們都是稍稍做了預前準備的,包括預想到可能壹天只有壹兩塊金牌,或者壹天也可能10來塊金牌。但凡有壹點奪金的可能性,我們都要先把海報做出來,然後方便在第壹時間能把海報發出來。
高俊夫
當時我們的預判是中國應該能拿35到40塊金牌,俊夫壹聽這麽多,還說這回接了個大活。
王春秋
色彩沖擊:突破傳統的金牌海報
版
式:
簡潔
主持人
我看了很多不同媒體的海報,覺得新京報的海報特別獨特,色調特別強烈。
其實,當初我跟俊夫商議第壹版海報的時候還是比較常規,感覺不管怎麽設計,視覺效果都不太突出。當時想,新京報的奧運海報想要達到什麽效果?要告訴大家哪些關鍵信息?最終,我們認為,新京報的奪金奧運海報應該有4個關鍵元素:第幾金?誰拿了?什麽項目?什麽成績?其他還有壹些次要元素,比如說奧運會logo、比賽日期、新京報logo,還有推廣二維碼。
王春秋
主持人
所以我們其實還是更想強調它的快訊性質,就是中國拿了第幾金。
其實這個也是從讀者的角度去考慮,壹方面,在民族自豪感日漸高漲的今天,我們也想通過海報來準確擊中觀眾心理,這個點其實就是金牌數量。另壹方面,是誰拿了這塊金牌。除了這兩點之外,其他方面相對來說沒有那麽重要。
所以就盡可能地去除掉壹些非必要元素,而讓海報的功能性實現最大化——用最簡潔的狀態呈現第幾金。
高俊夫
顏色:
強烈
主持人
現在會不會覺得這個想法太給自己找麻煩了?
選擇顏色確實是比較難。可能大家看海報都是壹個色調,但其實在制作過程中要試好多顏色。比如說跳水,藍色就是比較合適的顏色,但是藍色和藍色又不壹樣,怎麽調整這個藍色的飽和度、明度,要經過很多嘗試。
高俊夫
然後還有金牌數,壹是妳要配合項目的顏色,然後還要考慮壹天之內各個金牌做的海報,顏色是不能重復的。
王春秋
主持人
還挺頭疼的吧?
需要花腦筋的事情。在顏色的選擇上,我們通過壹些色彩訓練學的角度去思考,到底什麽樣的顏色能帶給人最大的情緒波動,來把大家對於中國體育的自豪感更多地釋放出來。
所以,我們的顏色選擇就跳脫了傳統的中國配色,用了很多更激進的、更現代、更體育的顏色,對比度很強。因為這次主要是在新媒體平臺分發,所以不用考慮印刷色這個問題,我們就大膽使用RGB的顏色色調,給人壹種很激烈、很跳脫的感覺。
高俊夫
圖片:
震撼
主持人
王老師這邊會給海報提意見嗎?
還是會提意見。配色這方面俊夫肯定是比較專業的,我們很信任他。我們主要看到底用哪張圖片好。
我記得當時舉重有張圖,俊夫是想要壹張側身帶杠鈴的,但我們發現有壹張是運動員怒吼慶祝的表情圖,覺得更有沖擊力。後來大家討論,覺得可能還是這張比較帶氣勢的圖片會好壹些。設計團隊經常會有這樣的討論。
還有壹次印象比較深的是馬龍奪金海報用圖。當時我找的圖是壹張馬龍發上旋球的圖,本來它是壹張橫圖,後來我把圖片豎過來,因為馬龍大家都叫他龍隊,覺得有壹個含義就是龍擡頭見金牌。當時把那張圖給了俊夫,他也是壹眼相中。
王春秋
價值觀:
金牌海報不只“唯金牌論”
體育新聞部主編包宏廣:
男子100米半決賽,蘇炳添以9秒83的成績晉級決賽,成為第壹個站在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賽道上的中國人。我們打破常規,給這個不是冠軍的選手做了壹張海報,文案用了ChineseSuperman,其中SU放大處理。
精誠合作:時效高壓下的幕後趣事
主持人
這壹次任務重的最主要原因是不是制作的時效性?
王春秋
主持人
怕了,怕了。
王春秋
主持人
兩位老師有沒有覺得特別值得分享的金牌海報幕後故事?
有很多讓我們手忙腳亂的時候,像壹些冷門項目會突然給我們送驚喜,會超出預期。比如帆板項目,盧雲秀要比好幾輪,也比較復雜。第三輪,她只是拿了壹個25名,壹般看來肯定沒戲了。但規則是可以把最差成績取消,最後總積分下來後,她竟然拿了第壹名。我們趕緊呼叫在家休息的俊夫。
王春秋
主持人
那個時候沒在上班?
對,在家。不可能永遠在單位盯著,好多工作是在家做。
高俊夫
不過當時雖然慌亂,但我們也還是很開心,中國在這種不是強勢的項目裏面也能奪金。
王春秋
主持人
二位覺得這次合作愉快嗎?有沒有意見不壹,需要妥協的時候?
談不上妥協,有些客觀因素是我們都沒有辦法的,比如說,前線傳不回來合適的圖片。
高俊夫
對,說實話,有壹些冷門選手,圖片是非常少的,三個圖庫壹直在刷,也就那麽壹兩張。我們有時候就只能很被動的選擇。但是我們心裏是有底的,俊夫是總設計師,他會盡量把它調成壹個與這個奪金人物結合點最好的色系。
王春秋
大家都經驗很足,而且對這件事情的用心程度都是可見的。所以與其說大家相互會有矛盾,倒不如說我們其實是相互幫著兜底。如果實在有壹些不盡如人意的情況,我這邊就盡最大可能來做補充。如果我這邊沒做好,春秋這邊就會在選圖上幫我找補。
高俊夫
對。我們這邊如果沒選到特別合適的圖,我們心裏還是有底,因為最後還有俊夫來給我們兜底,心裏還是比較踏實,因為前期工作我們做的還算比較充分,在平時的交流中也形成默契,所以能彼此信賴,不需要說太多。
王春秋
海報產品:內容傳播新形態
主持人
海報的優勢到底在哪裏?
其實,我想的就是靠“顏”打天下。就是想要達到壹種“眾裏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效果,視覺壹定要有沖擊力。
王春秋
海報是集非常多的元素於壹點,然後通過這壹點又概括很多的元素,所以它是會鼓勵讀者讓他們自己去發散。
高俊夫
主持人
比起壹條幾十個字的短訊,海報能更快速、更直接地傳達信息。
高俊夫
主持人
那它跟新聞圖片的區別在哪?新聞圖片也是可以傳遞信息啊
新聞圖片相對來說信息比較單壹,因為海報上面還有文案,然後對於圖片我們還有自己的主觀處理。所以海報比新聞圖片能做到更準確、更快速的傳達。
回顧海報可能200多年的歷史,
它的功能第壹是刺激,第二是傳達,第三是印象。
海報比較符合現在信息爆炸時代讀者對於信息了解的需求,海報從壹個宣傳品正逐漸變成壹個內容產品。
高俊夫
主持人
海報作為壹個內容產品,怎麽樣才算是壹個好的海報?
其實很多媒體在制作視覺物料產品時用的思考方式,還是比較傳統的文字思考模式。所謂的做壹張圖,其實在圖片上面基本上都是碼字,大量信息依然是通過文字傳達的。但其實在這個時代我們都有這個感受,比如說看抖音或者朋友圈,我們看壹個東西基本上不會超過兩秒鐘,如果這東西沒吸引到我,就會很快被“滑”走了。所以我們做海報就是要盡可能地去簡潔、準確、快速地傳達信息。
比如說像這個疫情海報,可能北京今天清零了,從讀者的角度去思考,海報只需要傳達“北京清零了”這壹個信息。如果想更深了解,可以去搜更詳細的報道。
高俊夫
主持人
編輯“線上海報”和報紙版面,要求會有不壹樣嗎?
報紙它要控制的東西太多了,圖片只是整個版面其中的壹個元素。但是新媒體,屏幕就這麽大,這個圖片其實就填充了整個畫面,所以註意力完全都可以集中在這壹張圖的構圖上。
王春秋
冬奧再戰:海報團隊的下壹個計劃
主持人
這壹次的東京奧運會任務已經完成了,下壹步還有什麽計劃嗎?
冬奧會很近了,我們肯定還是會做海報的。而且我們敢說壹定不會比東京的差,只會更好。這壹點,我們還是有自信的。
王春秋
高俊夫
主持人
海報這個東西,可能在200年前是靠人純手繪,然後近幾十年是電腦制作。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還會有其它的可能性。比如現在有壹些海報,它不再是二維靜態畫面,它是壹個動態畫面。
高俊夫
主持人
回顧過去17天,運動員在賽場上奮力拼搏,我們在後方感覺既緊張又充實。奧運海報最終做下來效果還是不錯的。傳播方面,仰仗各位同事的喜歡,都在第壹時間轉發,包括壹些知名運動員也積極轉發,使海報的傳播達到壹個比較好的效果。這也是壹種動力,下次大賽我們再做海報肯定會做得更好,而且不會再延續東京奧運會的風格,肯定會換另壹種方式,會再創新。
王春秋
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報社給了我們很大的自由度和包容度,讓我們真正地從視覺的思考方式出發去設計產品,我覺得這是前所未有的。我也相信,未來這種自由度會越來越大,我們能設計制作更多更好的產品。東京奧運會金牌海報區別於以往的傳統海報,最重要的就是因為我們越來越尊重這個時代的審美方式、閱讀方式,也尊重各個部門同事自己的專業性,又有優秀的領導來把控整個方向,所以,我們有好產品是壹個必然的結果。
高俊夫
中外有哪些平面設計大師和作品日本:劍持勇、福田繁雄、龜倉雄策、永井壹正、田中光壹、山城隆壹、早川良雄、栗津潔、杉浦康平、橫尾忠則等著名設計師。
其中劍持勇主要從事室內設計和家具設計,1964年,他的作品《圓形藤椅》被紐約現代美術館選為20世紀設計珍藏;其他代表作品還有1968年為日本航空公司噴氣式客機的內艙設計;1971年京王廣場飯店的內部裝修與家具設計。他十註意室內設計師的職能和它在整個設計師協會中的地位,因苦苦探索“日本式設計”而導致精神崩潰,在1971年自殺身亡。
出生於1932年的福田繁雄是日本當代天才平面設計家,昌日本戰後現代平面設計的奠基人之壹,在廣告設計方面成就斐然,主要代表作有1976年《日本大阪萬國博覽會廣告招貼畫》、1976年《76’奧林匹克運動會紀念章》等。龜倉雄策(1915-1997)被尊稱為日本現代設計之父。他的海報設計,尤其是1964年東京奧運會和1972年劄幌冬季奧運會的設計,奠定了他在日本平面設計界不可動搖的地位。1964年,他負責東京奧運會平面設計項目,包括標誌、海報、視覺傳達系統等,他在整個設計中貫穿了日本國旗中紅色圓形——所謂太陽的符號,把這個圓形和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的5個圓環聯系在壹起,取得既有民族特征、又有準確的國際認同的效果,是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系統設計中的傑出作品。
出生於1929年的永井壹正是20世紀60年代日本平面設計和藝術指導領導人之壹。同時也是壹位多產的設計家,在他眾多的設計中以1986年設計的三幅展覽海報最具代表性。
出生於1930年的田中壹光,十分喜愛日本傳統文化中的縱橫線條簡單幾何圖形,同時對包豪斯發展起來的設計上的國際語匯和國際主義平面設計的風格非常感興趣。他把構成中的面和空間作為設計的核心,他采用方格網絡作為平面設計的基礎,以達到高度秩序性和工整性的效果,他采用色彩鮮艷、跳躍的幾何面組成形象,色彩往往比較接近,達到色彩和諧的目的。他於1961年設計的戲劇海報充分反映了其設計風格與特征。
德國:從60年代開始,德國逐漸出現了壹種詩意的視覺傳達處理,基於攝影和通過擺弄攝影形象的拼貼畫和綜合畫,證明編輯和宣傳材料,包括書籍和唱片封套、雜誌設計和音樂會、電視和廣播招貼,是為這些詩人提供壹個有接受能力的群眾和主顧的傳達領域。
在這方面作出傑出貢獻的是貢特爾·卡埃澤(GüntherKieser),出生於1930年的卡埃澤是壹位卓越的意象主義者,他往往用出乎意外的視覺內容去解決傳達問題。他把形象或思想放在壹起,創造壹個新的活力、新的布局或綜合根本不相同的物質。他詩意的視覺傳達總有壹個合理的基礎,把有表達力的造形與傳達內容連結起來,就是這種能力,把他與使用幻想或超現實主義作為目的而不是手段的設計實踐者區分開來。在他的設計中常常存在開闊特質,這有時是由比例達到的。在其他設計中,色彩或明暗對比把這種特質帶到他的作品中。1970年代未和1980年代初,他開始構成使人信服地真實的虛構物體。觀者在他或她的路上,停步去研究帶有卡埃澤個人見解的巨大彩色照片招貼,確定他或她是否有錯覺,卡埃澤著名的招貼設計有1966年的《亞拉馬慢步爵士舞曲音樂會》、1975年柏林爵士節招貼、1978年《法蘭克福爵士音樂節》等。其中前者是在壹張輪廓鮮明的黑白招貼中,有19世紀木刻活字啟發的印刷排版的壹只鴿子,成為包含在民間慢步爵士舞曲音樂中渴望自由和公正的強有力象征。
60、70年代,德國著名的平面設計組織當推法蘭克福視覺傳達(FrankfurtGrafik)和攝影(Foto)小組。侖波(GunterRambow)和蘭納邁耶(GerhardLienemeyer)是這個組織的創始人。
在他們的視覺傳達設計中,把攝影媒體通過擺弄、推拿、綜合和噴繪,從壹般的轉變到不壹般的。他們組合或移動日常的形象,然後印成明確、記實的黑白形象。如1980年,他們為戲劇《DieHamletmaschine》所設計的招貼中,在撕破上面壹張照片以前,壹個人站在墻前的照片後面,重選另壹張這面墻的照片。最後,重新拍攝的形象,呈現給觀者壹個不可能的迷惑。這個形象似乎可以毀掉自己,壹個人物似乎具有否定他自身存在的能力。
這壹時期視覺傳達設計中用意象主義處理的設計師,還有其他幾位,如希爾曼(HansHillman)的插圖設計,經常用達利的同時性形象技巧方式組合兩個形象;麥西斯(HoglerMatthies)在他的設計中,將醒目形象經常經過處理。例如在壹張歌劇招貼中,壹位女演員的強烈對比照片,重選在壹片葉子的物影照片上,和在壹宣傳材料中,對準觀者的壹把手槍戴著太陽眼鏡。
國內:韓家英。陳紹華。陳幼堅。
香港設計師:靳埭強
太多了。。。
東京這壹刻新華社照片,東京,2021年7月20日
(東京奧運會·海報)(1)東京這壹刻
7月20日,工作人員在東京有明城市運動公園小輪車比賽場地升起奧林匹克五環旗。
制圖:宋彥樺
新華社照片,東京,2021年7月20日
(東京奧運會·海報)(2)東京這壹刻
這是在東京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38次全會現場(7月20日攝)。
新華社發(IOC供圖)
制圖:宋彥樺
新華社照片,東京,2021年7月20日
(東京奧運會·海報)(3)東京這壹刻
南非選手布蘭登在東京有明城市運動公園滑板訓練場訓練。
制圖:宋彥樺
新華社照片,東京,2021年7月20日
(東京奧運會·海報)(4)東京這壹刻
7月20日,大阪直美在訓練中。
制圖:馬平
新華社照片,東京,2021年7月20日
(東京奧運會·海報)(5)東京這壹刻
7月20日,壹位教練員騎車尾隨運動員訓練。
制圖:宋彥樺
新華社照片,東京,2021年7月20日
(東京奧運會·海報)(6)東京這壹刻
7月20日,中國女子舉重隊主教練張國政在熱身訓練中比心。
制圖:馬平
新華社照片,東京,2021年7月20日
(東京奧運會·海報)(7)東京這壹刻
7月20日,中國賽艇隊女子四人雙槳隊員在訓練中。
制圖:馬平
新華社照片,東京,2021年7月20日
(東京奧運會·海報)(8)東京這壹刻
7月20日,參加諾卡拉17級帆船比賽的秘魯運動員在江之島遊艇碼頭附近的海域訓練。
制圖:宋彥樺
新華社照片,東京,2021年7月20日
(東京奧運會·海報)(9)東京這壹刻
7月20日,中國皮劃艇激流回旋隊隊員陳詩在訓練中。
制圖:宋彥樺
新華社照片,東京,2021年7月20日
(東京奧運會·海報)(10)東京這壹刻
7月20日,古巴乒乓球選手在東京體育館訓練。
制圖:馬平
新華社照片,東京,2021年7月20日
(東京奧運會·海報)(11)東京這壹刻
7月20日,夜幕降臨,工作人員在東京有明城市運動公園滑板比賽場清潔比賽場地。
制圖:宋彥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