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姐弟情深(壹)

姐弟情深(壹)

人們常說,人生最痛苦的三件事莫過於“少年喪父,中年喪偶,老年喪子”。阿蘭的弟弟阿文依次經歷了這些痛苦,姐弟倆彼此成了壹生的依靠。

01

阿蘭6歲的時候,媽媽又生了壹個弟弟。弟弟叫阿文,他是壹個苦命的孩子。剛出生沒多久,媽媽就得了壹種奇怪的病。在那個缺醫少藥的年代,人有病了,往往就是挨著,能挨過去,就好了,挨不過去,也沒有辦法。

爸爸是壹個木匠,整日裏都忙著幹活,只為維持妻兒老小壹家人的生活。8歲的姐姐扛起了洗衣、做飯等女主人幹的活。阿蘭則在病床前餵飯餵水、端屎端尿,全心全意地照顧著媽媽。

村裏人見了都偷偷地抹著眼淚感嘆道,“可憐這幾個娃了”。媽媽的病情壹天比壹天重,弟弟就吃不上奶水了。姐姐和阿蘭每天會抱著弟弟到村子裏有吃奶娃的人家乞討奶水給他吃,常常是吃了這頓沒了下頓。

因此,每每回憶起來,阿蘭都會感慨地說:“阿文是吃了百家飯長大的。”沒過幾個月,媽媽就去世了。

從小吃不到足夠的奶水,也沒有母親的呵護,阿文身體壹直比較瘦弱。阿蘭和姐姐就承擔起照顧弟弟的任務。雖然他們盡力照看好弟弟,但也畢竟都是沒超過10歲的孩子。

姐倆非常喜歡阿文,所以總願意親阿文的臉蛋,沒輕沒重的,久而久之,阿文就落下了壹個流口水的毛病,俗稱“哈喇子”。

也許因為身體不是很好的原因,阿文從小就比其他的男孩子安靜,總願意跟在姐姐們的後邊,享受著被姐姐保護的感覺。姐妹倆都很懂事,承擔起了所有的家務活,從不讓爸爸操心。

阿文7歲的時候,爸爸讓他到村裏壹個老先生家裏上學,這是村裏唯壹的壹個私塾。阿文很喜歡去上學,可是好景不長,剛上了兩年,老先生就生病了,不久就去世了,村裏再沒有了能上學的地方。

02

等到孩子們稍微大點的時候,爸爸做木匠活,有時也會外出打工。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阿文長到十歲的時候,爸爸外出打工時就會帶上他,爸爸想讓阿文跟著做些力所能及的活,主要是想把手藝傳給他,以後能夠有個謀生的壹技之長。

有壹次,爸爸帶著阿文去幾十裏地之外的壹個有錢的人家做活,連吃帶住,壹幹就是兩個月。富人家有壹個孩子叫阿福,他有個專門的先生,每天除了教他背壹些東西之外,還教他寫毛筆字。

阿文跟阿福年紀相仿,兩個人都休息的時候,阿福央求著阿文給他做個木頭手槍,壹來二去地兩人很快就混熟了。

有時,阿福毛筆字沒練完,阿文就非常羨慕地在旁邊看著他寫。他還拿個木棍學著阿福的樣子比比劃劃。每每看到這樣的場景,爸爸心裏頭就很不是滋味。暗暗下決心,掙點錢,還要給他找個老師。

03

大姐到了找婆家的年齡了,同村的阿旺托人來說媒,爸爸覺得阿旺好吃懶做,又沒有什麽特長,很難養活壹家人,起初是不同意這門婚事的,但阿旺家裏算是比較富裕的,答應給壹筆錢,爸爸就動搖了。

大姐壹點也不喜歡阿旺,但那個年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雖然沒有了母親,但父親的話還得聽。在大姐繼續為整個家操心,為弟妹們扮演母親角色的同時,她也在不失時機地跟爸爸訴說她不想嫁給阿旺的事兒。

她跟爸爸說:“我不想結婚,尤其是不想跟他結婚。我寧願在家裏壹輩子照顧弟弟妹妹們。”可是爸爸說:“弟弟需要讀書,男孩子必須得讀書,我們又沒有錢。”

姐姐深愛著弟弟,從給弟弟找奶婆開始,她就像對待自己的生命壹樣對待他。如今為了弟弟,她處在選擇的十字路口。她在捫心自問:“我是否需要拿自己的婚姻來換取弟弟的讀書生活?”

真是應了那句, “人生最難的不是奮鬥,而是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