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2018年報告
不久前,美國商務部表示,將給部分美國企業發放許可,在保證美國國家安全的前提下,允許這些企業繼續與華為做生意。對此,“我們對美國總統的表態是理解的,但是目前來看沒有什麽改變。”梁華表示,“華為不認為放松管制就(可以了),而是應該取消實體清單。”
華為公司董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任陶景文在現場提到了華為的連續性管理問題。他表示,在當今高度國際化 社會 分工的背景下,華為的采購、制造、物流及全球技術服務等業務都不可避免地依賴於與第三方廠商或專業機構的廣泛合作,他們的業務中斷都將直接或間接地對華為的業務和運營結果造成不利影響。“華為持續的活下去是壹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能力。”
華為《2018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中披露了華為可持續發展管理體系,以及聚焦數字包容、安全可信、綠色環保、和諧生態四大可持續發展戰略。此外,還有華為在“供應商管理”及“業務連續性”方面的政策與方案。
具體如下:
華為基於ISO 26000/SA 8000等國際標準和指南建立CSD管理體系,制定和發布了政策、流程、基線等壹系列管理方法和工具。充分運用CSD管理流程系統策劃、實施、監控和改進可持續發展工作。2018年華為基於之前的流程實際運行效果進行了流程精簡和優化,使之更加匹配業務,為業務增值,提升效率。
(1)供應商管理
華為《2018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中還提到了“供應責任”。
華為將可持續發展作為采購質量優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可持續發展在供應商認證、績效評估和采購決策等環節的權重,深化與客戶、供應商和行業組織的合作,通過采購業務牽引供應商可持續發展,組織供應商同行對標學習,提升可持續發展管理能力,降低供應風險,提升客戶滿意度和供應鏈競爭力。
- 新供應商認證
華為根據責任商業聯盟(RBA)行為準則和國際電信行業聯合審核合作組織(Joint Audit Cooperation,JAC)指引等行業標準,制定了供應商可持續發展協議,要求供應商簽署。華為對所有新供應商進行可持續發展體系認證,評估供應商遵守法律法規和可持續發展協議的能力和水平,可持續發展體系認證不通過的供應商無法成為合格供應商。
2018年華為對所有93家擬引入供應商進行可持續發展審核,其中16家因為審核不合格而被拒絕。
對於現場審核發現的問題,指導供應商采取CRCPE(Check、Root cause、Correct、 Prevent、Evaluate)五步法,通過舉壹反三識別***性問題,追溯根因,采取針對性的糾正和預防措施,對標”三化壹穩定”持續評估和改善。這些問題將被納入供應商改善行動要求系統(SCAR),持續跟進閉環。
- 供應商績效管理
華為每年開展供應商可持續發展績效評估,作為供應商綜合績效的組成部分,對供應商過去壹年的表現、現場審核結果及改善情況進行評估。2018年華為將二級供應商管理列入壹級供應商可持續發展績效考核,推動壹級供應商參照IPC-1401標準,逐步建立 社會 責任管理體系,例行評估二級供應商可持續發展表現。供應商績效分為A、B、C和D四個等級,分別代表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2018年,華為對1321家供應商進行了可持續發展績效評估。
華為將供應商可持續發展績效結果與商務掛鉤,在供應商選擇、招標和組合管理等階段使用,可持續發展績效在綜合績效中的占比為5-15%。對於績效表現好的供應商,在同等條件下提高采購份額,優先提供業務合作機會;對於績效表現差的供應商,尤其是違反 社會 責任紅線要求的供應商,要求限期整改,減少采購份額或業務合作機會,甚至取消合作關系。2018年有2家供應商因可持續發展原因被禁止新的業務合作或降低份額。
- 供應商能力建設
2018年,華為先後選取了火災預防、環保合規、電池行業規範及二級供應商管理等議題,邀請156家供應商293人次參加了對標學習模式的賦能培訓。
此外,華為還與專業機構合作實施了供應商環境保護、消防安全、職業 健康 專項提升項目,累計96家供應商受益。供應商通過這些項目,充分識別出潛在風險,完善內部的管理機制,培養了壹支專業管理隊伍,大幅提升了在環保、消防安全和職業 健康 領域的專業管理能力。
- 深化客戶及行業組織合作
華為將可持續發展視為基本要求,全面融入采購業務戰略和流程,提升供應鏈透明度。與客戶在供應商管理方面緊密合作,邀請客戶現場考察、與客戶聯合開展供應商審核、員工調研和供應商能力提升項目,提升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管理水平。2018年華為與7家客戶合作對21家供應商進行現場審核,與客戶***享審核結果。
(2)在采購、制造等領域建立BCM體系
在當今高度國際化 社會 分工的背景下,華為的采購、制造、物流及全球技術服務等業務都不可避免地依賴於與第三方廠商或專業機構的廣泛合作,他們的業務中斷將直接或間接地對華為的業務和運營結果造成不利影響。
經過多年的持續建設,華為已在采購、制造、物流及全球技術服務等領域建立了從供應商到華為、從華為到客戶的端到端業務連續性管理(BCM)體系,並通過建立管理組織、流程和IT平臺,制定業務連續性計劃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開展員工BCM培訓及演練,提升各組織BCM意識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確保對日常業務風險的有效管理。
-研發和采購階段的關鍵舉措
- 多元化方案:在新產品設計階段,從原材料級、單板級、產品級支持多供應方案,避免獨家供應或單壹地區供應風險,保障產品的可供應性。
- 分場景儲備:在量產階段,為應對需求波動和供應行情變化,建立從原材料、半成品到成品的合理安全庫存。
- 供需能力可視:與供應商深度協同,通過IT系統實現需求預測、采購訂單、供應商庫存的可視,確保需求的快速傳遞和供應能力的快速反應。
- 戰略夥伴關系:建立與核心供應商的戰略夥伴關系,優先保障華為供應;與關鍵供應商簽訂長期供應保障協議,鎖定產能和供應能力,保障瓶頸物料的供應安全。推動供應商建立BCM管理體系,並組織專項審核與改進。
-制造、物流、備件方面的關鍵舉措
- 制造能力備份:與多家電子制造服務商(EMS)建立戰略夥伴關系,華為和EMS、各EMS之間可相互備份單板制造供應能力;在全球建立了深圳供應中心、歐洲供應中心、拉美供應中心、迪拜供應中心,4個供應中心之間均可相互備份整機制造供應能力。
- 物流運輸能力備份:與全球多家主流物流供應商合作,通過設計多樣化的運輸路線,建立了覆蓋全球交付業務的物流運輸網絡,確保突發事件下可啟用備份運輸路線,保障物流運輸業務的連續性。
- 全生命周期備件儲備:在產品停產之前,按照市場需求與 歷史 用量滾動進行備件儲備;在產品停產之後,按全生命周期預測壹次性做足備件儲備,確保客戶現網設備運行的連續性。
(3)18.8萬名員工
華為《2018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中還提到:截至2018年12月31日,華為全球員工總數18.8萬人。華為的員工來自全球近160個國家和地區,僅在中國,就有來自41個民族的員工。華為從員工的國籍、性別、年齡、種族、宗教信仰等方面,全方位地制定並實施多元化目標。華為嚴格遵守各地相關法律法規及國際公約,保障男女員工就業公平。近幾年來,華為女性員工的比例基本保持穩定。華為註重女性管理者的選拔,幫助其職業發展,2018年,女性管理者的比例達到7.05%。
作為壹家國際化公司,華為壹直以積極的態度推動海外員工本地化進程。員工的本地化有利於公司深入了解各地迥然而異的文化,促進當地人口的就業,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幫助。2018年,華為在海外聘用的員工總數超過2.8萬人,海外員工本地化率約70%。
員工持股人數為96768 人
華為是壹家100%由員工持有的民營企業。華為通過工會實行員工持股計劃,參與人數為96768 人,參與人僅為公司員工,沒有任何政府部門、機構持有華為股權。
華為擁有完善的內部治理架構。持股員工選舉產生115名持股員工代表,持股員工代表會選舉產生董事長和其他16名董事,董事會選舉產生4名副董事長和3名常務董事,輪值董事長由3名副董事長擔任。
輪值董事長以輪值方式主持公司董事會和常務董事會。董事會行使公司戰略與經營管理決策權,是公司戰略、經營管理和客戶滿意度的最高責任機構。
董事長主持持股員工代表會。持股員工代表會是公司最高權力機構,對利潤分配、增資和董事、監事選舉等重大事項進行決策。
(4)更新的四大發展戰略
該報告還發布了華為新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新戰略主要有兩點變化:壹是擴大“消除數字鴻溝”戰略的外延為“數字包容”,在聯接的基礎上,更加強調“應用和技能”。二是將“保障網絡穩定安全運行和用戶隱私”戰略深化為“安全可信”。
此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認為我們的標註有錯漏,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更正或刪除,並表示歉意!或與您***同協商解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