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重慶豌雜面那麽好吃,店家都用豬肉而不用牛肉做雜醬?
直接原因是長期持久經營,對於定位普羅大眾的面館,牛肉做雜醬不如豬肉做雜醬劃算。
況且豬肉的好處是耐饑,也就是雜醬特殊的加工過程,豬肉的利用率可以更高,牛肉則不。
豬肉的所有部位都能用到,就是肥油和肥五花,也是制作雜醬最好的原料,豬肉出醬的產量要更高。
因為,肥肉壹樣可以做成雜醬,只不過肥肉和瘦肉都會剁餡(機器),火能把肥油逼出來,剩下的類似油渣活著是肥肉沫口感也是極好的。
牛肉做雜醬雖然和豬肉做雜醬的過程壹樣,本身牛肉結構,筋膜需要大量的人力。還有牛肉出醬不多,不實惠。
做生意都會做,店鋪定位不壹樣,口味不壹樣,目標客戶不壹樣。
對於壹二線城市,牛肉雜醬面和消費習慣和消費能力高,被受喜愛。但是在三線和十八線,顯然,豬肉雜醬才是主戰場。
實質上,雜醬為什麽叫雜醬,就是因為用的醬不壹樣。有人用黃豆醬、東北大醬、甜面醬、柱侯醬、海鮮醬、牛肉醬、香菇醬、蒜蓉醬、辣椒醬,醬不壹樣,風味不壹樣。
雜醬面的面和醬都不壹樣。
面有粗細,也有手工面、機器面、和掛面。
雜醬面的面可以是扯面、拉條子、刀削面、河洛面、等等。
最傳統的雜醬面有三大流派:北京老北京雜醬面、陜西風格的雜醬面、還有重慶雜醬面。
北京雜醬面用的雜醬是甜面醬和黃豆醬做的。甜面醬制作工藝和流程,選才和時間都不壹樣,六必居就是最早的醬菜園子和做醬的專業把式,有電視劇專門講這個飲食文化。
重慶雜醬面,喜歡的醬是麻醬。麻醬需要用香油和蔥油謝開。
陜西人的雜醬面喜歡配素臊子、配西紅柿雞蛋、喜歡讓肉醬在扯面和拉條子上面翻滾,帶治的臊子粘在每壹個細節上,口水直流。
豬肉曾經的價格壹直都到30/斤,也沒有讓大多肉類的食品大幅漲價,如今13/斤,也沒有讓鹵肉的價格降低45-48/斤。
最著名的悖論就是肉夾饃的價格,從5塊到15,乃至20,即便豬肉從30降低到13,壹樣沒有降價。可見降價與豬頭這種原材料關聯不大。
牛肉是比豬肉貴,牛肉是比豬肉好吃。但是,肉類的攝取,人們都會選擇就近原則,還有壹個實惠原則,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豬肉生產國,也是最大的消費國。
豌雜面好吃,是因為肉類和雜糧和面的相遇,讓人們找到了壹個極致性價比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可以很便宜實惠吃到好吃的,畢竟日子是壹天壹天過的,文化是什麽!飲食文化就是地方對於特種生活方式的鐘愛。陜西人喜歡三秦套餐和油潑面,山西人喜歡吃刀削面,我們這裏喜歡吃臊子湯面。
如果流水席天天吃壹樣,有些地方不煩,有些地方卻煩的要死。
商業模式的創新不是把最好的都給妳,而是把最合適的給妳,壹日三餐只是為了溫飽,真要吃好,每天吃牛肉做的雜醬也會煩!因為人是雜食動物。
為什麽從5塊錢的雜糧煎餅、面皮到幾百上千的食物,都能在市場生存下來,是因為定位不壹樣,即便都是豬肉的雜醬面,口感和味型也都不壹樣。
況且,食物而言,每個區域的飲食文化和風俗習慣都不壹樣。
當然,牛肉的價格長年要比豬肉價格貴!因為牛本身出欄周期和豬就不壹樣,雞可以三個月壹個周期,豬也是半年,牛羊的出欄周期至少壹到兩年,養殖成本和凝結無差別人類勞動也不壹樣。
這些年,南方因為環保關停了南方的養殖場,在西北和新疆。大量的豬被養殖,豬飼料成本價格壹直走高。養豬都是機械化操作,幹凈衛生,況且,入行最遲的養豬者都有了3年的經驗,在衛生防疫、生產、育肥方面都有成熟經驗。
況且,豬長到壹定程度,飼料和出肉率,會逆反,所以多餵壹天,多壹天成本,有白頭、千頭,成本就讓人喘不過氣來。
大多數店不是不想用牛肉,牛肉肯定質感和口感不壹樣,但是豬肉作為日常家常菜,或者豌雜面主打性價比和家常味道,用牛肉奢侈了,況且,做面的利潤空間有限,房租、人工、原材料、調料,那個都用錢。
如果鋪面的位置不好,流動人口少,能盈利並且可以堅持做下去的人也不少。
餐飲行業不是疫情前的大紅大紫,而是經歷疫情和經濟建設放緩兩個階段,雖然吃面的習慣不變,但是對於生活成本的控制都是每個人過日子的必選項。況且在外面吃和自己在家做,完全花銷不壹樣。
我只知道妳在模仿老太婆攤攤面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