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的介紹
藏傳佛教派別格魯派(dge-lugs-pa)中的“格魯”壹詞漢語意譯為善規,指該派倡導僧人應嚴守戒律。又因該派認為其教理源於噶當派,故稱新噶當派。由於此派戴黃色僧帽,故又稱為黃教。格魯派既具有鮮明的特點,又有嚴密的管理制度,因而很快後來居上,成為藏傳佛教的重要派別之壹。格魯派(黃教),創建於1409年,是15世紀西藏佛教史上的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大師(1357壹1419)在推行宗教改革過程中形成的,也是藏傳佛教中形成最晚的壹個教派。宗喀巴大師於1402年和1406分別年寫成《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為創立格魯派奠定了理論基礎。宗喀巴大師生在西藏帕竹政權取代薩迦政權之時,上層僧人不僅直接參與政治、經濟權力的角逐,而且生活日趨腐朽,在社會上逐漸失去民心。針對這壹情況,宗喀巴大師以重視戒律為號召,到處講經說法,著書立說,抨擊僧人不守戒律,積極推進西藏佛教改革。1409年藏歷正月,他在拉薩大昭寺發起祈願大法會,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傳召大法會。法會後,宗喀巴大師又在拉薩東北興建甘丹寺,並自任住持,創建起嚴守戒律的格魯派(格魯,藏語意為善律),這是格魯派正式形成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