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春明門的夾城的起點

春明門的夾城的起點

春明門曾因地靠興慶宮而尊貴非凡。開元十六年(728年),唐玄宗由大明宮移入興慶宮居住聽政,此宮遂成為開元天寶年間的政治中心。同時,緊鄰興慶宮的春明門及東郭墻也因皇帝的喜好而改建,形成了壹種特殊而實用的建築結構——夾城。

據張永祿介紹,當時郭城內側有順城街,唐玄宗沿此街在春明門內側(壹說外側)劃地築墻,其與郭城間就形成了壹條夾道,史稱“夾城”。這條通道寬約23米,它既是壹條供皇帝自己及皇親國戚通行的“禦道”,同時也是壹條防止外人窺探的秘道。這條秘道通向哪裏?據《唐代長安詞典》記載,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興慶宮旁的東郭墻某側築起了壹道北通大明宮的夾城,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又沿此墻築起了壹道夾城南通芙蓉園。張永祿告訴記者,杜牧詩“六飛南幸芙蓉苑,十裏飄香入夾城”,描寫的就是唐皇自夾城通往芙蓉園遊幸的場景。

夾城的南北起點就在緊鄰興慶宮的春明門,可這裏平日人來人往,皇帝如何避開人流潛入夾城呢?原來春明門采用了壹種類似“立交橋”的疊行結構。皇帝從城門兩側的石鋪磴道上下城樓,走南北向,百姓們則鉆門洞穿城而過,走東西向,可謂各行其道,互不幹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