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鎖陽的功效
鎖陽(學名: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鎖陽科、鎖陽屬多年生肉質寄生草本,無葉綠素,全株紅棕色,大部分埋於沙中。寄生於蒺藜科植物白刺的根上。寄生根根上著生大小不等的鎖陽芽體,初近球形,後變橢圓形或長柱形,具多數須根與脫落的鱗片葉。莖圓柱狀,直立、棕褐色,埋於沙中的莖具有細小須根,莖基部略增粗或膨大。莖上著生螺旋狀排列脫落性鱗片葉,向上漸疏;鱗片葉卵狀三角形,花絲極短,花藥同雄花;雌蕊也同雌花。果為小堅果狀,多數非常小,近球形或橢圓形,果皮白色,頂端有宿存淺黃色花柱。種子近球形,深紅色,種皮堅硬而厚。花期5-7月,果期6-7月。
分布於中國多省區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等地。中亞、伊朗、蒙古也有分布。生於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與荒漠地帶的河邊、湖邊、池邊等生境且有白刺、批把柴生長的鹽堿地區。
中藥材鎖陽為鎖陽科植物鎖陽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的幹燥肉質莖。入味中藥首見於元代朱震亨撰著的《本草衍義補遺》。味甘,性溫。歸脾、腎、大腸經。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之功效。常用於腎陽不足,精血虧虛,腰膝痿軟,陽痿滑精,腸燥便秘。對癱瘓和改善性機能衰弱有壹定的作用。
中醫古籍相關論述
《本草衍義補遺》:味甘可啖,煮粥彌佳。補陰氣,治虛而大便燥結者用,虛而大便不燥結者勿用,亦可代蓯蓉也。
《本草綱目》:潤燥養筋,治痿弱。或謂裏之淫婦,就而合之,壹得陰氣,勃然怒長。功力百倍於肉蓉蓯也。
《藥性解》:味甘鹹,性溫,無毒,入腎經。補陰虛,固髓,潤大便燥結,宜酥炙用。按:鎖陽鹹溫,宜入少陰,《本經》不載,丹溪續補,以其固精,故有鎖陽之名。主用與蓯蓉相似,老人枯閉,最為要藥。大便不實者忌之。
《本草備要》:補陽滑腸。甘溫補陰,益精興陽,潤燥養筋。強筋故能興陽。治痿弱,滑大便。便燥者啖之,可代蓯蓉,煮粥彌佳。鱗甲櫛比,狀類男陽。
《本草求真》:[批]補陰潤燥,功同肉蓯蓉。鎖陽專入腎,兼入大腸。本與蓯蓉同為壹類,甘鹹性溫,潤燥養筋。凡陰氣虛損,精氣衰敗,大便燥結,治可用此為啖,並代蓯蓉煮粥彌佳。則知其性雖溫,其體仍潤,未可雲為命門火衰必用之藥也。故書有載大便不燥結者勿用。益知性屬陰類,即有雲可補陽,亦不過雲其陰補而陽自興之意,豈真性等附、桂而為燥熱之藥哉。但古表著藥功,多有隔壹隔二立說,以致茫若觀火,究之細從藥之氣味形質考求,則孰陰孰陽,自爾立見,又奚必沾沾於書治功是求者乎。
《得配本草》:甘,溫。入足少陰經血分。益精興陽,潤腸壯筋。佐虎骨膠,治痿弱。
《本草分經》:甘,溫。補陰,益精,興陽,潤燥,滑腸。
現代藥理研究
1.鎖陽能興奮離體家兔腸,增強腸管蠕動。
2.鎖陽有耐缺氧作用。
3.鎖陽具有較好的清除羥自由基作用。
4.鎖陽能促進體液免疫功能,使降低的中性粒細胞數升高,但對細胞免疫功能無明顯影響。
5.鎖陽對糖皮質激素具有壹定的雙向調節作用。
6.鎖陽對大鼠體外血小板聚集有明顯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