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洛克菲勒的成功之路
這是隆重推薦《第壹家族》的大背景,作者劉亞洲老師不是用以前的文章組成這部作品,是他句斟字酌寫完了這本研究專著。劉亞洲是資深商業觀察家,有近30年的從業經驗,我認為更可貴的是他的幽默精神,字裏行間的調侃氣息。還有值得壹提的,即便是評價100多年前的人物,劉亞洲總願意與當代中國背景、世界背景相連接起來。我們就來看其中論述洛克菲勒創業的相關章節,我進行了必要的提煉。
階段1啟動資金:父親1000美元的高利貸
莫裏斯·克拉克是洛克菲勒商業學校培訓班的同學,不過當時洛克菲勒與克拉克關系算不上融洽,但洛克菲勒對利息的反復提問,讓年長洛克菲勒十歲的克拉克印象深刻。此外,效力於壹家農產品貿易公司的克拉克,怎麽也搞不明白,工作僅僅壹年多,洛克菲勒就成了壹家叫休伊特公司的合夥人?
在與洛克菲勒深入交流幾次後,克拉克說出了自己的算盤:他想邀請洛克菲勒與自己壹起創業,從事農產品貿易。克拉克效力的那家公司,業務很好,但因為自己不是公司合夥人,克拉克無法分享公司的利潤。
“約翰,以我的專業判斷,加上妳的財務管理,我們倆人合夥,肯定能在克裏夫蘭農產品貿易上出人頭地。”克拉克發出了邀約。“克拉克,請給我壹周時間,我要與家人協商壹下。”洛克菲勒沒有敷衍克拉克的意思,他確實需要考慮壹下。要知道,過去的休伊特—塔特爾公司,現在的休伊特—洛克菲勒公司,是他從壹個小毛頭成長為合夥人的第壹個公司,這家公司的薪水,不僅讓媽媽、弟弟、妹妹在不依靠父親過上了相對穩定的生活,而他的敬業,在克裏夫蘭商界已經小有好評。壹些異常謹慎的銀行家們,偶爾會提及洛克菲勒這個名字。要知道,洛克菲勒才17歲。
克拉克的主意,對洛克菲勒有非常強的誘惑。但是,要自己創業,洛克菲勒的儲蓄還遠遠不夠。工作三年不到,洛克菲勒居然儲蓄了800美元。對於壹個壹文不名的窮孩子來說,這筆錢算得上是天文數字了。但是錢還是不夠。不過天助洛克菲勒,壹向吝嗇的老比爾居然要主動借錢給兒子。1858年3月,老比爾找到洛克菲勒,說原計劃要在洛克菲勒21歲時給他1000元錢,現在,他想提前兌現這個計劃。這筆錢是借給洛克菲勒的,利息為10%,當時的銀行利息是6%多點。
階段2:有創業做後盾的加薪申請
有了父親的1000元墊底,洛克菲勒手定主意創業了。但他不想說自己創業,而是決定與休伊特攤牌。“休伊特,我想把年收入提到800美元。”“約翰,公司去年收入很糟糕,這妳是知道的。另外,妳加入公司才兩年,成為合夥人才壹年,怎麽可能收入提到800美元呢?”休伊特反詰自己的年青合夥人。“我不能同意您的說法,塔特爾的年收入是2000美元。就算我年青,加入公司時間短,但我所做的工作,難道不是塔特爾的雙倍嗎?承擔這麽重的工作,難道我的年收入還不能達到他的壹半嗎?”
休伊特感到理虧,只好行使最終的權力:“約翰,妳說的也有道理,但我確實不能付妳800美元的年薪。”
“好吧。感謝您在過去三年中給我的機會,也祝您好運!”
休伊特顯然沒有正確評估洛克菲勒的價值,更沒有預料到洛克菲勒的遠大前程。十幾年以後,昔日的老板還要求著昔日的打工仔,求後者給講解石油投資的訣竅。前知如此,多給點薪水,把洛克菲勒留在身邊,獲得更大的收益多好啊。世界上最難買的,就是後悔藥。而1858年,休伊特給自己下了副後悔藥,當然,下藥時他確實沒料到。
眼光短淺,讓休伊特放走了壹條大魚。當然,即使休伊特滿足洛克菲勒的加薪要求,洛克菲勒可能還是得離開。未來的石油大亨,心中正在積累著自信,創業放單飛,應該是早晚的事情。
1858年4月1日,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掛牌營業。鑒於洛克菲勒已經小有名氣,當地的報紙,《克裏夫蘭領導者報》為這家公司做廣告說:“作為負責任、有經驗的商人,我們推薦廣大讀者惠顧這家新企業。”
階段3:第壹次失誤:壹船黃豆被摻了半船的石頭
“克拉克,糟了。”壹大早,洛克菲勒火急火燎地對克拉克喊了起來。洛克菲勒的表現,讓克拉克感到既意外又好笑。認識洛克菲勒三年多以來,他第壹次見洛克菲勒失態。與洛克菲勒不同,克拉克要隨意得多。盡管公司損失,他的損失壹文不比洛克菲勒少,但看到洛克菲勒急得要命的樣子,克拉克還是忍不住笑了起來。
“妳到外面貨船上去看看,保妳再也笑不出來了。”洛克菲勒大聲對克拉克說。
“貨船?貨船怎麽了?”克拉克壹邊嘀咕,壹邊走出門去。
走進貨船,克拉克壹下子懵懂了。“約翰,我們不是訂的黃豆嗎?怎麽全是石頭和垃圾啊!”克拉克大喊大叫起來。整個壹天,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的兩位合夥人,在愁眉苦臉中,開始從垃圾堆中撿黃豆。壹船的黃豆與垃圾、小石頭塊,讓兩位準備在農產品貿易中大幹壹場的年青人,壹下子消失了很多熱情。
洛克菲勒不愧是做財務的,經過壹晚上的反復計算,這筆生意,公司賠了200美元。為了做繼續做生意,至少還要籌措400美元。克拉克是情緒大起大落型的,來得快,消失的也快。“那好吧,約翰,我們各自補足200美元,壹周後交到公司。”
克拉克有弟弟,還有父親,都可以短期拆借。洛克菲勒可犯難嘍。弟弟威廉雖然工作了兩年,但200美元是沒有的。再說了,即使有,家裏日常也得用啊。無奈,盡管壹百個不情願,也只好硬著頭皮向父親借了。
這次黃豆事件,對年青的洛克菲勒來說,既是壞事,也是好事。借這件事,他壹方面對合夥人克拉克的細致管理能力不足有了深刻認識,也對自己投身宗教事務的時間管理進行了細致而深刻的反思。對於關於反思,勤於總結的洛克菲勒來說,黃豆事件是壹次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意外。
壹船黃豆,居然被人摻了半船的石頭與垃圾。垃圾黃豆事件促使洛克菲勒做了深刻反省,是不是教會有點小成就後,自己過於自得了?洛克菲勒多次反躬自問。在深刻自我反省的同時,洛克菲勒制訂了嚴格的工作與教會之間的時間分配表。經過近三個月的撿垃圾,那半船黃豆也陸續賣掉了。
1858年底,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獲得了4200美元的利潤,按照股份,洛克菲勒獲利2100美元。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在86歲時,留下了這首簡單的小詩總結自己的壹生:
“ I was early taught to work as well as play,My life has been one long,happy holiday; Full of work and full of play- I dropped the worry on the way- And God was good to me every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