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植物教案
作為壹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壹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植物教案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1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 讓幼兒感知綠色植物可以美化和清新環境技能目標 激發幼兒創造美,表現美的欲望情感目標 幼兒以自身的肢體語言體現綠色植物的美,體驗快樂的情緒
活動重點
通過看綠色、親綠色、種綠色讓幼兒感知綠色植物可以美化和清新環境活動難點激發幼兒創造美,表現美的欲望,培養幼兒親近自然參與環保的意識
物質準備各類綠色植物、綠色背景、綠色地毯彩色種植泥、柳枝、透明杯子若幹
活動過程導入:
1、看綠色老師:今天,老師帶妳們去壹個美麗的地方玩壹玩!
老師:啊,這兒的空氣真新鮮呀,原來這兒有那麽多的綠色植物!有綠色的-,有綠色的-,讓我們在這兒玩壹玩吧!幼兒自由玩耍。
2、親綠色老師:玩得真開心呀,我和小草、小樹成了好朋友,我也想變成壹棵小草,妳想變成小草、小樹嗎?
小草、小樹們壹起來跳舞。
3、種綠色老師:小草、小樹們有點累了,休息壹下吧,咦,這兒有壹座動物新村,讓我們來看壹看吧!
老師:這只小鴨告訴老師這兒什麽都好就是沒有綠色,那怎麽辦呢?我們來為它們栽些小樹、小草吧。
教師與幼兒壹起栽樹。
4、結束活動和小動物們再見,結束活動。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2活動目標:
1、了解楊樹、花草等幾種熟悉的植物過冬的方式。
2、能關註周圍花草樹木的季節變化,並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達。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冬天的植物》含PPT課件
3、互動交流。
(1)引導幼兒說壹說PPT中不同的植物不同的過冬方式。
柳樹、楊樹等樹木通過落葉休眠過冬,來年春天再長出新葉子。
小草可以讓葉子幹枯,讓根過冬,來年春天再發芽長大。
玉米、大豆等農作物:根莖葉全部死掉,讓種子過冬。
(2)教師說出幼兒常見植物的名稱,請幼兒說說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備課時請教師自行查詢常見植物過冬方式。)
4、經驗拓展:人們有哪些辦法幫助植物安全過冬?
活動延伸:
教師和幼兒壹起給幼兒園裏的小樹“穿棉衣”。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活動的學習,讓孩子們感受到周圍花草樹木的季節變化,了解了身邊幾種常見植物過冬的不同方式,從而激發了孩子們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3教材分析
在學生學習了細胞、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以後,本節教材主要介紹了多細胞植物體都是由壹個受精卵發育而來,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組織,進而形成器官組成壹個協調的統壹體。這部分知識是學生進壹步學習植物的營養和生理基礎。
教法指導
壹、授課思路與方法
學過細胞以後學生有了壹些關於組織、器官概念的基礎知識,但要使學生真正理解細胞分化的過程和組織、器官的概念還有壹定的難度。教師應利用壹些具體材料來講解組織和器官,最好利用投影、錄像及多媒體課件將細胞分化、組織和器官的形成過程生動地展現給學生,使學生加深理解。
二、課時安排
本節***安排2課時,其中學生實驗占壹課時。
教案實例
壹、教學目標
(壹)認知目標
1.了解細胞的分化。
2.理解組織和器官的概念。
3.了解被子植物的構成。
(二)技能目標
1.通過觀察果實和完整植物體的構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通過細胞分化與組織形成關系問題的分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植物的構成,認識事物的局部與整體的辯證統壹關系,樹立生物體是統壹整體的觀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組織、器官的概念,植物體的構成。
2.教學難點:細胞分化。
三、教學準備
根尖結構、各種組織和細胞分化的掛圖;每四人壹組準備壹個番茄和壹株完整植物體(最好六種器官都具備)。有條件的可把細胞的分化、組織和器官的形成過程做成課件等形式。
四、教學過程
(壹)引入新課
提問:什麽是細胞的分裂?什麽是細胞的生長?學生回答後教師指出通過細胞分裂和生長後形成的許許多多細胞又是怎樣構成的植物體的呢?從而引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多細胞植物體都是由壹個細胞(受精卵)經過無數次細胞分裂和生長後長成的,按這個道理,壹個植物體內的細胞應該是壹模壹樣的。事實是怎樣的'呢?
讓學生觀察番茄果皮和果肉的區別,也可以叫學生品嘗壹下,使他們感覺到果肉汁多,口感好;果皮無味,不易嚼爛。教師引導學生得出構成果皮和果肉的是兩種不同細胞的結論。
出示表皮細胞和果肉細胞掛圖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討論:(1)表皮細胞之間有沒有相同之處?(2)果肉細胞之間有沒有相同之處?表皮細胞和果肉細胞有什麽不同點?討論得出表皮細胞形態和結構都相似;果肉細胞的形態和結構也相似。表皮細胞細胞壁厚,排列緊密;果肉細胞細胞壁薄,細胞間隙大。接著教師講述:象番茄表皮細胞這樣形態和結構相似,細胞排列緊密,起保護作用的壹群細胞就是壹種組織,叫保護組織。番茄果肉細胞也是壹種組織,叫營養組織。然後教師出示各種植物組織的掛圖分別介紹輸導組織、機械組織和分生組織。
接著問:這些組織又是怎樣形成的呢?引出細胞分化這個概念。出示細胞分化的掛圖或投影片。教師講解細胞分化的過程:細胞分裂所產生的新細胞,起初在形態、結構方面都很相似,並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後來,除了壹小部分細胞仍保持著分裂能力外,大部分細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在生長過程中,這些細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在形態、結構上也逐漸發生了變化,結果就逐漸形成了不同的組織。可見,組織的形成是細胞分化的結果。細胞分裂的結果是細胞數目的增加,而細胞的形態和結構都不發生變化。細胞分化則是在細胞分裂和生長的基礎上,形成不同形態和結構的細胞群的過程。
有條件的學校這時可通過細胞分化過程的課件使學生加深理解。也可利用根尖縱切掛圖通過講述根尖分生組織分裂產生的細胞在生長過程中分別向不同方向發展,形成不同的組織,如保護組織(根冠)、輸導組織(導管和篩管)等。加深學生對細胞分化的理解。
再次出示番茄果實請同學說出有哪幾種組織?壹般情況學生可以說出保護組織和營養組織,教師補充番茄果肉中除了大量的營養組織外,還有輸導組織和機械組織等。可見番茄果實是由多種組織組成的,這些組織不是雜亂地組合在壹起,而是按照壹定的次序聯合起來,分工負責保證果實內種子將來萌發長成新植物體的過程能順利完成。象這樣不同組織,按壹定次序組合在壹起,形成壹定的結構,執行壹定的功能的結構就構成器官。
讓學生閱讀課本有關器官這部分的內容,對照完整植物體的實物思考:構成壹棵綠色開花植物的器官有哪幾種?每種有什麽主要作用?哪幾種屬營養器官?哪幾種屬生殖器官?學生回答後教師作適當的補充即可。
(三)課堂 小結
可對照板書由學生來 小結這節課所學的內容。
五、板書設計
根
營養器官莖 植
停止 葉 物
分裂 組織 器官 花 體
具分 細胞 生殖器官果實
裂能分裂 種子
力的 保持分裂 繼續分裂
細胞 能力的細胞
六、習題與解析
1.隨堂練習
(1)植物體組織的形成是()
(A)細胞分裂的結果 (B)細胞分化
(C)細胞吸收的結果 (D)細胞生長的結果
(2)水稻葉中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組織屬()
(A)保護組織 (B)營養組織
(C)分生組織 (D)輸導組織
(3)保護組織的細胞特點是:細胞壁,細胞間排列,具有功能。
(4)下列植物器官中,與生殖後代有關的是()
(A)根(B)莖(C)葉(D)果實
(5)下列植物中我們食用的部分不屬於營養器官的是()
(A)番薯(B)甘蔗(C)黃瓜(D)白菜
2.課後作業
(6)下列結構屬於組織的是()
(A)番茄的種子 (B)番茄的葉
(C)番茄的果實 (D)番茄的表皮
(7)下列關於細胞分化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細胞分化是在細胞分裂、生長的基礎上進行的
(B)能進行分化的細胞占分裂後形成的許多細胞中的大部分
(C)能進行分化的細胞只占分裂後形成的許多細胞中的小部分
(D)細胞分裂後形成不同形態、結構、功能細胞群的過程叫細胞分化
(8)壹個萍果有哪幾種組織?
(9)完整的桃子可以存放較久的時間,而破失的桃子很快就會腐爛的原因是什麽?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4活動目標:
1、欣賞多幅藤蔓植物作品,感受畫面的意境。
2、用討論、歸納的方法,探索藤蔓植物的畫法,並嘗試用國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3、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4、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5、在想象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接觸過藤蔓植物,認識這些植物。
2、課件:藤蔓植物國畫作品多幅。
3、國畫工具材料。
活動過程:
1、欣賞課件,感受畫面的內容與意境。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壹些好看的國畫。我們壹起來看看,畫上畫了什麽?妳最喜歡哪壹幅?
(1)欣賞齊白石的壹組小雞圖。
教師:畫上有什麽?是什麽樣子的?小雞在幹什麽?它們的心情怎樣?
(2)欣賞《鴨趣》。
教師:這是什麽植物?紫藤下有什麽?它們可能在幹什麽?
(3)欣賞《葡萄架下的貓蝶》。
教師:這幅畫表現的是什麽季節?妳是怎麽看出來的?在葡萄架下有什麽?妳覺得它在幹什麽?
2、師幼***同歸納這壹類藤蔓植物的獨特結構,討論畫法。
(1)教師:現在我們仔細地觀察這幾幅畫上的植物,它們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教師:這些花和果實可以用什麽方法畫?葉子怎麽畫?怎樣才能畫出細細的藤呢?(引導幼兒看絲瓜圖,隱去葉子和其他,只留藤,重點感知藤蔓的走勢)
3、進壹步欣賞其他藤蔓植物的畫,再次感受這類藤蔓植物的結構特點,並發揮想象。
(l)教師:我們發現這些植物都有藤、葉子和果實。老師這裏還有幾張畫,我們壹起來看看這些植物的藤又是什麽樣子的。
(2)教師:在這些植物下面會有哪些小動物呢?在十什麽?會不會有小朋友呢?如果妳就在這些植物下面,妳會幹什麽呢?
4、合作、欣賞、評價。
(l)幼兒合作創作。
教師引導幼兒進行分工,發揮想象完成作品。
(2)欣賞、評價。
教師:妳先畫的什麽?後畫的什麽?還可以怎麽畫?畫上的小動物在幹什麽?妳們是怎麽合作的?
(3)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看了不少藤蔓植物作品,有主藤和纏繞藤。藤蔓植物還有很多其他的種類,下壹次我們再去試著畫壹畫,好嗎?
活動反思:
該活動是“藤蔓植物”主題活動的總結,是建立在此前壹系列活動的基礎之上的。通過欣賞齊白石等名家的這些系列藤蔓作品,幼兒感受到“藤蔓”在畫面中的作用,並初步了解和掌握了藤蔓的基本畫法。
活動中幼兒興致很高,畫面也非常豐富,但對於藤蔓的走勢還不太了解,初步嘗試繪畫時,線條比較牽強。我們試著讓幼兒先畫主藤,再在藤的上面添畫葉子和果實,然後順勢添加纏繞藤……這樣幼兒逐步了解了畫面的布局和藤蔓的走勢。
參考資料藤蘿白石老人將篆隸碑學的筆意運用於勾勒藤蔓的走勢,將藤的柔和弧度與枯墨相結合,在表現藤蘿婀娜溫婉的同時,也給人蒼勁的感覺。暗粉的花與濃黑的藤對比,更顯出花的嬌嫩。圖中飛舞的兩只蜜蜂更給畫面平添了無限的生機。
這幅作品適於大班幼兒初步接觸藤蔓類作品時欣賞。圖上藤蔓,從根到主幹、到末端,相對完整,大班幼兒能夠很清楚地觀察藤蔓的走勢以及葉和花是如何從藤上生長的;同時也能豐富幼兒對構圖的認識。教學中可以從欣賞畫面意境著手,再逐步觀察藤蔓的走勢、花和葉的位置與畫法等其他內容。
小百科: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壹,包含了如樹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等植物中,據估計現存大約有350 000個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