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實戰兵器盤點
古代實戰兵器盤點
明代軍事家戚繼光說過,民間的“花槍、花刀、花棍、花叉”不可用於戰場。
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到第壹次鴉片戰爭前的數千年裏,中國古代實戰兵器在戰場需求和科技進步的雙重驅動下不斷推陳出新,自成體系,其雄姿更是體現了我國古代恢弘的國力和民族力量。
百兵之王:長槍
“槍乃諸器之王,以諸器遇槍立敗也”
“陣所實用者,莫若槍也”
槍、矛類兵器,最早從石器時代就有了廣泛的應用,迅速使人類擁有了遠超壹切自然進化出來的野獸爪牙的武器,從此人類開始以屬為單位滅絕食物鏈以下的動物。
真正用於大規模戰爭的長槍,長度驚人,遠非平常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看到的比士兵高不了多少的形象。
古代普通長槍長度往往在2~4m左右(壹丈左右),超長槍甚至能夠達到6m以上。
百步穿楊:弓箭
古代中國地區很早就已經開始使用反曲弓,在弓弦取下的狀態下,弓臂整體向前彎曲,故名反曲。射箭主要有兩種方式,分別為捏箭式(弓力較大時很難使用)、蒙古式(主要在東亞流行,方便騎射)和地中海式。
錘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說的就是這種兵器。
唐以前,錘並不是軍中的制式兵器。五代十國至宋初,盔甲技術的升級,打擊類鈍器,作為破甲的不二選擇,逐漸開始大行其道。
頗為可惜的是,明清之後,民間武術的大發展,使得中國古代戰場實戰兵器被混雜於眾多民間器械之中。真假難辨,虛實不分,特別是進入近現代之後,夾雜於各類演義、傳說、影視作品的虛構幻想之中,真正的古代實戰兵器更是難見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