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可愛的白色MATX攢機方案,簡單測測12490F的遊戲性能到底如何

可愛的白色MATX攢機方案,簡單測測12490F的遊戲性能到底如何

分享壹個MATX主機方案,這是壹臺能滿足2k分辨率的 遊戲 主機;最近白色主機很流行,這套的配色正是白/銀色,看起來更加俏麗和可愛壹些。

首先來展示壹下這臺主機。

具體的硬件配置:

CPU:intel 5 12490F (盒裝)

主板:微星(MSI)MAG B660M MORTAR WIFI DDR4

內存:宇瞻(Apacer) NOX暗黑女神DDR4 3600 8G*2套裝 白色

顯卡:影馳(Galaxy)GeForce RTX 3070 Ti 金屬大師 OC

散熱:超頻三(PCCOOLER)東海R4000W 白色

電源:海韻 (SEASONIC)FOCUS GX650

機箱:喬思伯(JONSBO) D30 白色

風扇:超頻三(PCCOOLER)EF120 白色

CPU

傳說中國內市場特供的處理器i5-12490F,6核12線程設計,無小核無核顯,特點就是三緩加大到了20MB(12400和12500都是18MB),在 遊戲 方面做了強化。

i5-12490F核心代號為“Alder Lake”,10nm 制造工藝,TDP為65W(PL1為65W,PL2為117W)。

CPU背面的觸點。

主板

微星迫擊炮系列壹直是熱門的主板型號,現在無疑DDR4的版本更具有性價比。

大多數B660主板只提供了4個原生的SATA接口,但迫擊炮通過第三方芯片又補上了2個,達到***6個SATA接口。

主板的CPU供電接口由上代的為8+4pin升級為8+8pin,主板上方和右側都有散熱片,體積不小,不過沒有RGB元素。

B660M 迫擊炮有雙通道***4條DDR4內存插槽,內存最大支持容量為128GB,最高支持4800Hz的內存頻率。

配備了壹體式IO擋板,USB接口部分:4個黑色的是USB 2.0、3個紅色的USB 3.2 Gen 2、1個Type-C接口是USB 3.2 Gen 2X2 Type-C;音頻接口有5個3.5mm口,1光纖接口;視頻接口為1個HDMI2.1+1個DP1.4;網絡方面:1個2.5G-RJ45網絡接口,WIFI版還有兩個天線的螺絲孔位。

B560M 迫擊炮有兩條PCI-E 16插槽,第壹條帶有金屬加固,支持PCI-E 4.0。第二條 16插槽由芯片組提供,能提供PCI-E 3.0 4的形式運作,但並不支持戰未來的PCI-E 5.0。

M.2接口也是2個,全部支持PCIe Gen4,當第二接口使SATA SSD時,SATA8 將無效,影響不大,算是基本做到了不與其它接口***享通道。

內存

白色主題裝機,選白色版的內存。

宇瞻NOX暗黑女神白色版本和黑色版本外觀完全壹致,只是鋁合金材質馬甲變成了白色,表面手感很細膩,微磨砂感。內存版本的頻率為3600MHz,時序為CL18-22-22-38。

頂部的導光條部兩端向外有擴展,增大了燈效面積,但由於頂部兩端向外有擴展,如果搭配壹些緊湊型機箱要格外註意兼容性的問題(主要是和冷排)。

導光條頂部有Apacer的標識,側面有有NOX的標識。ARGB光效調節支持4大主板廠家的燈效控制軟件。

PSSD

系統盤用了手裏老型號的SSD,就不介紹了,這裏分享下新入手的壹款PSSD,也就是移動固態硬盤。入手的PSSD型號為金士頓XS2000,容量為2TB(也有500G和1T版本),提供了五年質保。

XS2000機身支持IP55等級的防塵防水,能做到完全地防止灰塵等外物的侵入,可以持續至少3分鐘的低壓噴水而不損壞。外層還有壹層橡膠保護套,增強了防摔的保護性。

XS2000是銀色磨砂的表面,主體由金屬和塑料材質制成,長寬僅有69.54 x 32.58mm,要比常見的2280 SSD還短,重量僅28.9克。

背面有產品信息標簽,看媒體評測其內部采用了美光96層堆疊的TLC顆粒,和慧榮SM232主控。

側面四周是黑色塑料材質,厚度大概為13mm。

XS2000是壹款USB 3.2 Gen2x2接口的移動固態硬盤,在該接口下才能完全發揮出它的實力,達到官方宣傳的2000MB/s順序讀寫速度。在其壹端可以看到TYPE-C接口,旁邊還有壹個LED指示燈(連接後為藍燈)。

顯卡

影馳RTX 3070Ti金屬大師OC的全家福,附件有壹個亞克力的顯卡支架,壹個2槽位的IO擋板,以及壹些說明書質保卡之類的。顯卡提供了3年質保,也支持個人送保。

顯卡長度為316mm,外殼為壓鑄鋁合金壹體成型,磨砂啞光工藝處理,銀灰色非常百搭,很多圓角過渡處理又讓它顯得圓潤。正面是3枚9cm的風扇(影馳叫它寒光星散熱系統),采用了斷節的特殊設計(三折靜霜扇葉),有11片扇葉,可以讓風流更加順暢。

顯卡厚度接近3槽,官方給出厚度為58mm。

風扇面沒有RGB燈,側面也無燈,只有GALAX和GEFORCE RTX的標識,供電方面需要雙8pin。

配備了全金屬背板,前端鏤空部分比較大,可以看到這部分是沒有PCB的,風扇吸進的冷風形成貫穿式風流,提升散熱性能。

前端做了保護,但留有通道,不會阻擋熱氣排出,另外可以看前端露出了6根鍍鎳熱管。

IO方面是常規配置:3個DP 1.4a接口外,還有壹個HDMI 2.1接口。

散熱器

對非K的I5,百元左右的4熱管散熱就足夠了,當然還得選是白色的。

東海R4000應該是 K4000的RGB版吧,全家福包括散熱器的主體,風扇,Intel和AMD的配件包,扣具和背板,導熱矽脂和安裝說明書。支持的平臺有LGA115X、LGA1200、以及最新12代酷睿處理器的LGA1700,AMD平臺支持AM4。

R4000是單塔的設計,尺寸為130(L)x 75(W)X157(H)mm,整體采用電泳白化處理,使得鰭片表面非常光滑。

壹***42片散熱鰭片(比K4000少點),全部白化,提供約6600cm散熱面積。同時配備了4根直徑6mm的熱管,官方宣稱最大可提供180W的解熱能力。

底部采用了H.D.T 3.0熱管直觸工藝,經過CNC銑削精加工,很平整,熱管與底座的縫隙基本摸不出。

標配壹顆PF120風扇,轉速800-1800RPM(PWM) 10%,風量38.4-73.6CFM,噪音值為18-28.6dBA。供電規格為12V & 0.38A,3pin 5V的ARGB接口,4pin的PWM供電接口。

機箱風扇

入手3顆EF120 白色 ARGB 12cm機箱風扇(也有黑色款)。

EF120 除了風扇葉片具有ARGB光效,風扇邊框也有燈效。風扇采用了Rifle Bearing軸承,轉速600-1500RPM(PWM) 10%,風量23.62-61.3CFM,噪音值14.3-57.5dBA。供電規格為12V & 0.12A,4pin的PWM供電接口,3pin 5V的ARGB接口,並串聯壹個公頭方便擴展設備。

機箱

白色款的喬思伯D30,表面采用磨砂噴漆工藝,另外有黑色及銀色可選。附件有說明書(裏面還有防塵網),各種螺絲,軋帶、以及需要自行安裝的4個腳墊。

機箱尺寸長 401 寬 204mm 高 325mm,作為MATX機箱來說,26.6L的體積算不大不小吧!前後為鋁合金,壹面為玻璃側透,壹面為帶通風口的鋼板,可以互換;尾部4個 PCI 擋板設計,風扇位為12cm,電源前置,通過轉接線將插口放置到尾部;底部配有磁吸式的防塵網。

IO部分在前面板,壹個開關和壹個3.5mm耳機麥克風二合壹接口,USB壹個A口和C口,但都為USB 3.2 Gen 1 (5Gbps)線轉接而來, 所以Type-C並不能提供 Gen2的速度(10Gbps)。

頂蓋為塑料材質,格柵設計增強了些設計感,內嵌防塵網。頂部可以安裝2個 12cm/14cm 風扇或 240 冷排,前置電源安裝位可安裝ATX 電源。另外可以看到兩側板都有螺絲固定。

D30的內部空間還是挺大的:CPU散熱高度最大支持168mm,電源最長支持220mm,但會和顯卡有壹定的影響:當電源長度低於170mm時,可以安裝最大355mm的顯卡;當電源長度高於170mm時,只能305mm的顯卡。

正面有壹個硬盤架,可以掛2個2.5寸硬盤,底部可以安裝壹塊3.5寸硬盤(兼容2.5寸),但放硬盤就只能安裝2顆120mm風扇;不放硬盤可以放3顆風扇。

背面也可以掛載壹個2.5寸硬盤,背線空間前部較為寬敞,建議24pin之類的粗線放在這裏,頂部也有較深的槽位,cpu供電線、風扇線材盡量放到這裏。

超頻三東海R4000散熱器的扣具原生支持12代酷睿。

B660迫擊炮安裝R4000散熱器後也不會和內存有沖突,可以裝滿4條。

電源使用了手裏的海韻FOCUS GX650 ,壹顆額定650w的電源,其機身長度為140mm,可以看到在線材上不會有任何沖突,個人覺得這款機箱使用15mm長的電源再安裝長顯卡也不會有困難。

背面理線的空間也是足夠的。

底部沒有選擇安裝風扇,因為3070Ti金屬大師為三槽厚度的顯卡,再安裝常規的25mm厚度風扇,之間的縫隙就太小了,如果底部想安裝風扇建議考慮超薄的15mm厚度風扇。

對於純白色的D30機箱很多人都會搭配白色的電源,但其實前面安裝硬盤架後,只能從後方才能看到電源。

常規的擺放方式是不會看到電源的,所以省下買白色電源多花的錢(白色的壹般會貴壹些),不如去做套白色矽膠線,或者鍍銀線,讓主機更加美觀(我選擇了後者)。

由於金屬大師顯卡無光,底部也沒安裝RGB風扇,所以底部加了壹個燈帶,使得主機的燈光布置均衡壹些。ARGB的燈效全部通過主板的MSI CENTER軟件進行控制。

CPU以及內存性能測試

i5-12490F采用了6核12線程架構,6個核心全是性能核,基礎頻率為3.0GHz,最高睿頻為4.6GHz,和12500(F)壹樣,比12400(F)的4.4GHz高壹些;但全核心睿頻為4.0GHz,和12400(F)是壹樣的。

12490F的三級緩存為20MB,比12400(F)和12500(F)的18MB都高壹些。CPU緩存是CPU和內存之間的臨時存儲器,內存會按照壹定的規則將壹些高頻次訪問數據儲存到緩存中,從而避免了CPU頻繁從內存中讀取數據,既提高了性能又降低能耗。即緩存容量越大,命中率就越高,運行速度就越快(相同架構的CPU)。而在 遊戲 方面,增大緩存也是有益的,所以12490F是主打 遊戲 市場,同樣對面新出場的 5800X3D,也是這個思路。

使用非k的12代處理器,SA電壓將無法調節,對內存超頻產生了壹定的影響,開啟XMP後(XMP也是壹種超頻),進入系統後可以看到NOX暗黑女達到了3600MHz,但是經測試其延遲為80~90ns,明顯是Gear2模式。手動調節biso,可以在3600MHz & Gear1模式下進入系統,並完成AIDA 64 Cache & Memory測試(據說很多12400無法穩住3600MHz & Gear1),但想以 Gear1進壹步超頻就不行了。在Gear2模式下小超到3800MHz也成功了!

由於3600MHz & Gear1和3800MHz & Gear2都沒有經過長時間的穩定性測試,下面的CPU和GPU測試還是以3600MHz & Gear2模式下進行。

CPU的基礎性能部分,做了win11和win10的對比。

還是通過表格看得更直觀,更方便。可以看到這顆12490F還是在win11下的表現更好壹些,尤其是單核性能得到了更好的發揮,當然兩種系統下的差距並不大。

接下來看壹些生產力軟件的對比。

生產力軟件的benchmark表現和前面壹樣,也是win11強壹點,當然差距還是不大。

遊戲 性能測試

3070Ti的性能如果應用在4k分辨率上稍微有點勉強,在2k分辨率上則完全沒有問題,使用的顯示器為優派 VX2719-2K-PRO NanoIPS顯示器,27寸,2k分辨率,165Hz的刷新率。

《刺客信條:英靈殿》的Bench,2k分辨率的極高預設,穩穩地超過了80fps。

《極限競速:地平線5》的Bench,2k分辨率的極端預設,接近了90fps。

正好之前使用12700k+3070Ti做過壹些測試,下面就來看看這顆12490的I5 CPU和I7能有多大的差距(2k分辨率下)。通過數據匯總可以看到平均下來12490只比12700k弱了2%左右,差距並不明顯,當然也要註意到壹些RTS 遊戲 12700k的優勢還是要大壹些的,超過了5%。

《賽博朋克2077》的bench,超級預設達到了69fps,開啟光追特效(光照:中),幀數下降到32fps,超過了壹半的降幅,把DLSS開到平衡,就可以恢復到66pfs,算是能流暢 遊戲 了。

武俠版的“吃雞”《永劫無間》,使用 遊戲 進階教學關卡的最後決戰場景采集數據,2k分辨率下極高畫質平均幀數為99pfs;開啟DLSS質量等級,幀數即可達到123fps以上。對於電競類 遊戲 ,2k分辨率高刷新率顯示器+3070Ti是種很不錯的搭配。

PSSD性能測試

B660M 迫擊炮的USB3.2 Gen2x2接口是後置的(也有些主板會放前置),但好在這壹臺MATX主機,壹般都會放在桌上,使用起來也不會非常的麻煩。下面格式化為NTFS模式進行簡單的測試。

分別在空盤和硬盤占用率為50%的情況下進行測試,CrystalDiskMark的連續讀取超過了2000MB/s,也跑滿USB3.2 Gen2x2接口帶寬。但是寫入大概1800MB/s,略弱於官方的2000MB/s,當然官方標稱值都是在最優的情況下測得,這點差距也是合理的。

通過4款軟件測試的結果可以看到空盤和硬盤占用率為50%情況下的跑分基本是相同的,沒有明顯差別。

上面4款測試軟件的測試數據量都比較小,下面通過HD Tune來測試下SLC Cache的大小。在空盤狀態下,測試230GB的數據也沒有出現降速。填充硬盤50%容量後再次測試,可以看到在160GB後出現了降速,緩外寫入速度降到了~500MB/。然後在2GB後又恢復到高速運行壹段,如此反復,應該是緩存恢復機制在起作用(在win10測得SLC Cache要低壹些)。

溫度測試

室溫22~23度

單烤FPU,頻率維持4.0GHz,10分鐘沒有出現降頻,6核心平均溫度56 ,AIDA64顯示CPU功耗為81w,小米智能插座顯示整機輸入功耗為~150w。

單Furmark烤機測試,參數設定為1080p分辨率、0AA,10分鐘後,頻率減少到了1605MHz,溫度穩定在70.6 ,GPU-Z顯示的顯卡功耗為320w,使用小米智能插座測得整機輸入功耗為400W。

再來進行下變態的雙烤模式,FPU+Furmark同時開啟,烤機20分鐘後,顯卡溫度為70 ,基本沒有變化。CPU方面,6核心平均溫度72.5 ,漲幅明顯,顯卡的熱量顯然疊加到了CPU散熱器上,負壓風道的缺點顯現了出來。另外小米智能插座測得此時整機輸入功耗475w。

負壓風道對CPU效果不太好,那麽就嘗試改變壹下,將後置風扇該為進風,CPU風扇的方向也掉轉壹下,這樣CPU散熱器就有了冷風吹入。

在這種風道下再次進行雙烤測試,看看效果如何。

CPU6核心平均溫度65.7 ,溫度明顯降下來了,但此時顯卡溫度卻增長了好幾度,達到了接近79 ,可能是後置風扇改為進風後,顯卡的散熱通道受到影響。

兩種風道各有優缺點,看來最好還是把底部的風扇裝上會比較好(建議安裝薄風扇),但其實也不用太緊張風道問題,畢竟能讓CPU和GPU的單壹應用貌似還沒有呢!

如果想入盒裝的CPU,12490F有 遊戲 屬性加成,和12400F的差價很少,顯然12490F更加適合入手;但如果是想入散片,12400F不到千元的價格確實更加有性價比,而12490F的散片很少,而且價格也要高不少。

B660迫擊炮的供電規格和各種接口齊全,以後上個不超頻的I7或者I9都沒有問題,當然它的價格也不算便宜,如果預算不足,可以選擇價格再低壹些的主板。

XS2000性能達到了中等PCIE 3.0 SSD的水平(由於USB接口的制約,4K隨機讀寫稍弱壹點),裝 遊戲 玩也不會卡頓,也適合做Windows To Go移動系統盤。小巧的體積和出色防護能力,也適合放重要的大型圖片、視頻文件等等,當然很多老主機可能沒有USB3.2 Gen2x2接口,讓其適用性有些受限。

如果想要壹套全部白色的主機,純白色的顯卡會更加合適(比如星曜,名人堂之類的),但我喜歡配色有些層次感,所以選擇了銀色的金屬大師。

喬思伯 D30體積快27L了,並不算非常小的MATX機箱,但裝機更加便捷,兼容性也更好,而且在這個價位上顏值能超過它的並不多。白色的D30、NOX暗黑女神內存、東海R4000W散熱器、EF120風扇都是攢白色系主機時值得購買的產品。

最後,整機的預算 大概為8k~9k,希望能對您的攢機提供有用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