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倫春族歷史起源簡介
關於鄂倫春族的歷史起源如下:
十七世紀中葉以前,鄂倫春人分布於貝加爾湖以東、黑龍江以北,以精奇裏江為中心的廣大地區。歷史上這裏主要是缽室韋人和深末怛室韋人的活動區域,因此,隋朝時的缽室韋、深末怛室韋應是鄂倫春族先民的主要來源,北室韋亦有可能參與了族體形成過程。唐朝時室韋發展為20余部,唐設室韋都督府加以管轄。
據文獻記載,其中的婆萵和落俎部分布於今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遼朝的室韋部在今嫩江上遊以北及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中、上遊地區。遼設室韋國王府,聖宗時又設室韋節度使,隸西北路招討司,對這壹帶的室韋人等進行管轄。金朝的火魯火疃謀克管轄外興安嶺以南地區。
鄂倫春族的人口發展
鄂倫春族的人口發展,只有百年的歷史可查。據記載,1895年鄂倫春人口約有18000人,1917年約4111人,1938年約3000人,新中國建立前鄂倫春人口的急劇下降,與遊獵民族動蕩不定的生活方式和近現代社會戰爭頻繁密切相關。
新中國建立後,由於實施了正確的民族政策,國家積極扶持和幫助鄂倫春族經濟社會的發展,鄂倫春族人口數量增長較快,素質有了極大的提高。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國有鄂倫春族7004人。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國有鄂倫春族8659人。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1》,鄂倫春族總人口為9168人,其中男性4326人,女性4842人。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鄂倫春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