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惑仔到話事人,為什麽黑幫文化看起來會很帥?
活在太平盛世的人總是喜歡看點不那麽太平的事,黑幫題材壹直都是各式文娛作品的常客,從影視到文學、從 遊戲 到動漫,黑幫題材的作品壹直對消費者們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無論是《如龍》系列中號稱“黑道傳奇”的主角桐生壹馬,還是《GTA》系列中最常見的龍套小弟,相信大家對 遊戲 中的黑幫題材都不會感到陌生,與影視和文學作品相比,電子 遊戲 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憑借虛擬世界的強烈代入感,讓玩家體驗現實生活中不敢想也不敢做的事。
雖然作為業界大佬《GTA6》依舊遙遙無期,但不妨我們的話題,今天龍牙就和大家聊聊 遊戲 背後的黑幫文化。
簡單來說黑幫題材的吸引力源於兩種東西“枕頭”和“拳頭”,也就是“性和暴力”,這種吸引跟個人的品味喜好沒什麽太大關系,主要是人的本能欲望驅使,不過,在眾多的黑幫題材作品當中,所謂的性和暴力終歸只是壹些淺薄的噱頭,黑幫文化本身所包含的事物與價值則要復雜得多,所以想要對黑幫文化有所討論,我們就要先交流壹個問題,什麽是黑幫?
首先明確壹點黑幫是壹種界限模糊的存在,黑幫是人類 社會 活動的產物,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系,是依附於 社會 大環境的存在,這裏想強調的是不壹樣的人、不壹樣的地域文化、不壹樣的時代背景、不壹樣的 社會 環境所誕生的黑幫文化也就大不相同,所以說黑幫的界限是模糊的,它們從未有過統壹鮮明的形象。
意大利黑手黨、日本極道、墨西哥毒販、香港古惑仔、美國黑人幫派,從這些大家熟知的黑幫形象當中,就可以直觀的感受到黑幫文化的差異性與復雜多樣,而這種差異也相應的體現了黑幫所紮根的 社會 環境與地域文化的獨特性。
例如我們在美國黑人幫派當中就能看到種族階級矛盾,在日本黑幫中,無論是聞名世界的山口組還是極具特色的暴走族,都可以追溯到戰敗對日本 社會 的影響,以及日本的傳統文化武士道精神,在馬龍白蘭度主演的經典影片《教父》當中,則是可以感受到歐洲貴族階級文化對黑手黨的影響。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黑幫是壹個時代 社會 文明的投影,是人們去認識 歷史 與自我的特殊視角,這種理解使黑幫文化有了壹定的正面價值與意義,而這種理解與價值離不開眾多創作者為黑幫文化的相繼潤色。
剛剛龍牙聊過了黑幫的復雜多樣性,以及對它較為正面的理解,那麽在這些之外,黑幫也有它相對明確統壹的特性,以及更為接近現實的理解認識,黑幫在文明 社會 的教育當中是壹種與道德相悖的存在,但就像前面所說,在不同的時代環境下,黑幫文化也大有不同,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灰色才是許多事物的底色。
華人黑幫的起源大多可以追溯到三合會的成立,與之相關的洪門、青幫,如今更是成為了無數文藝作品杜撰的主要對象,三合會又名“天地會”是成立於清朝初期的反清組織,可以說是那個時代天字第壹號的黑幫,但是以後世人的眼光去看當時的三合會絕對算不上什麽與道德相悖的存在,在壹些當代影視作品當中,三合會甚至被描繪成了俠義之舉、民族義士的形象。
所以說黑幫並非是絕對與道德相悖的存在,畢竟道德這種東西總是在隨著人心立場變化,在龍牙的理解當中。更為恰當的說法應該是“黑幫是與法治相對立的存在”,這壹點從古至今各個地域文化背景下誕生的黑幫都可以與之對應。講到這裏,可能有人會說日本黑幫有著被承認的合法地位,好像不算與法治相對立,這裏就要多聊兩句,日本黑幫的合法地位與武士階級的消亡有著直接關系,但合法存在並不代表殺人不犯法。
日本是壹個很特殊的 社會 ,他們存在太多的灰色產業,例如色情交易、賭博等等,而這些灰色產業的存在,又與日本特殊的地理環境有著密切關系,日本國土資源匱乏、人口眾多,以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經濟為主,城市負擔難以緩解,國民生活空間局促,就業壓力極大,而且日本是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先吃過原子彈、後扛過經濟危機、地處於太平洋地震帶、自然災害頻發,這些就導致日本國民對 情感 宣泄的需求極為強烈,而色情、賭博這些灰色產業的存在,壹方面為日本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另壹方面則是緩解了些許的就業壓力,同時也為國民情緒提供了壹種宣泄的途徑,因此這些灰色產業才得以大行其道。
日本黑幫所謂的合法,也大多是指與這些灰色產業相關的活動,在這些之外,諸如恐嚇、勒索、謀殺、綁架等行徑,依然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說日本黑幫頂多算是壹只腳遊走在法制的邊緣,而另壹只腳依然站在法治的對立面。
黑幫是與法治相對立的存在,而這種對立除了少數特殊的時代背景之外,基本就代表著為惡的行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為惡為善終歸都是為了壹個“利”字,只是有些“利”落在了實處,有些“利”則落在了虛處,黑幫作為絕對的高危職業,肯定不是單純的興趣使然,趨利為惡就是黑幫最明確的***同本質,所以有時候去看壹些作品對黑幫義氣壹起的大肆描繪,多少還是覺得有些太過童話。
之前我們有聊這個世界並非是非黑即白,黑幫也大多是灰色的存在,在酒裏摻了水,終歸還是酒。黑幫的復雜性使它在壹些特殊環境下有些許正面形象,但這絕不代表黑幫就是什麽值得被歡迎的存在,趨利為惡是黑幫文化洗不去的汙痕,諸多黑幫題材文娛作品為觀眾呈現過充滿儀式感的暴力美學,也編排過無數扣人心弦的犯罪情節,但我相信回到現實生活中沒有壹個人會願意真正投身於黑幫逐利的漩渦當中,畢竟我們知道我們不是主角,而且也不知道這個故事是喜劇還是悲劇,所以惡終究惡,並不能因為看起來很帥而被追捧為什麽了不起的事,好看的也只是故事而已。
人們對於黑幫文化的喜愛有幾個特別明顯的緣由,諸如對於主流道德、英雄情結的反叛傾向,對禁忌事物的窺探欲、好奇心,還有性和暴力的本能驅使等等。但這些都不是龍牙想聊的,對於黑幫文化的喜愛,龍牙認為有壹個很特殊的原因,那就是我們與他們終歸是同壹種人。
黑幫的趨利為惡與法治相對立,但並非與情理相對立,壹個人為了錢、為了情義而去傷害他人,享受不應得的利益,這種行為放在文明 社會 當中又何嘗少見?我相信大多數人在平日裏都可以做到尊重他人利益,不過如果身處利益關系之中,大多數人應該還是不會做出惡意傷害他人的舉動,但內心深處真正尊重的終歸只是法治與自身的道德原則,而絕非是他人的利益。
如果壹個人像失心瘋壹樣,不為錢不為利而去傷害他人,那在情理上也就很難被認同理解,也就不會有些許喜愛的想法,這種人不是黑幫而是變態。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這是出自聊齋誌異《考城隍》中的壹段話,這段話表達了蒲松齡先生的善惡觀,他認為善惡之分不在於事實本身,而在於人心,從這種善惡觀出發,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麽會說我們與那些黑幫為惡之人終歸是同壹種人,人心深處總是有那麽點見不得人的東西。
天主教列出的七宗罪“傲慢、嫉妒、憤怒、懶惰、貪婪、暴食、色欲”,身為壹介凡人,龍牙覺得自己樣樣都沾。每個人在生活中做出的選擇不同,所以有的人成了好人,有的人成了壞人,但在每個人心中,那點不與人說的陰謀算計,多多少少都是有的,無論是拔刀相助,還是監守自盜,心裏必然是要先問自己壹句值不值。
龍牙崇拜人性的光輝,也相信存在無私無欲的善意之舉,只是心中有所衡量才是大多數人、大多數事的行為標準,而這在龍牙看來也沒有什麽不堪,只是人之常情。有人做了善事,想要收獲些許的贊譽和饋贈,好事興許就成了壞事,沒準還要遭人謾罵,如果這樣才對,心裏想想,反而有些難過與失望。
黑幫趨利為惡的行為,並不與常人內心清理相違背,只是在生活中的表現不同,而這種區別則在壹定程度上是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在穩定的 社會 環境下,人們遵循主流道德的約束,與人為善,這是因為大家都知道,善意會讓別人尊敬妳、信任妳,這樣才能擁有壹份不錯的生活。但在另壹種環境下,例如戰亂、監獄、災荒等等,人們就不得不遵循另壹套規則行事,所以人總是善變,做好事的是他,做壞事的也是他。
20世紀30年代,美國出現過壹對雌雄大盜“邦妮”和“克萊德”在警察的追捕下,兩人壹路搶劫殺人走上了逃亡之旅,數年間,至少有9位警察與數位平民死於兩人之手,最終這對亡命鴛鴦身中50余槍被警方擊斃。
如此喪心病狂的行徑,在如今看來,無論是從法律上還是道德上都是不可饒恕的罪行,但是當時美國正處於經濟大蕭條時期民生雕敝,無數人懷揣著對政府與富人階級的反抗幻想,邦妮與克萊德的出現,竟壹時間風靡全美成為無數人的偶像備受追捧,兩人死後,人們自發地為他們進行追悼,還出現了萬人送葬的誇張場面,這壹事件後來也相繼被改編成《雌雄大盜》《天生殺人狂》《劫匪》等影視作品。
行善很難,為惡也不是那麽容易,但人心裏那點明滅反復的善念惡念,當真是最廉價的東西。
我是龍牙之評,壹個已過而立之年的 遊戲 愛好者,希望能以微薄之力帶給大家 遊戲 之外的故事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