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壹代文學批評家金聖嘆為何被清廷處決?

壹代文學批評家金聖嘆為何被清廷處決?

金聖嘆也算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壹個歷史人物,關於他的死因,最直接的原因是?抗糧哭廟?案。

這是在順治十八年時,蘇州吳縣新上任的縣令任維為彌補虧空的漕糧,便開始嚴厲追繳當地百姓們歷年來的欠稅,為此不惜杖責百姓,總而言之,不交錢就往死裏打!

吳縣縣令的這壹粗暴行為,直接激怒當地百姓。因為,百姓們又不是不想交稅,而是明末清初的這場戰亂,讓大家只能勉強夠生活而已,很多人連溫飽都不夠,又哪裏有多余的糧食來交稅呢?任維作為當地的父母官,不顧百姓死活橫征暴斂,真是是可忍熟不可忍!

所以,當地百姓便紛紛起來抗議,金聖嘆這個時候跑出來加入到抗議的對付,他還和數百名讀書人壹起到孔廟聚集,借悼念順治帝駕崩而大鬧孔廟。後來這件事鬧得非常大,朝廷為平息民怨,就讓江蘇巡撫朱國治前去徹查此事。

經過壹番徹查,朱國治上書控訴縣令任維有不法行為,要求朝廷將其罷免。同時,為盡快平息事態,讓鬧事的人不再鬧事,朱國治便下令逮捕了其中帶頭的十幾人,不幸的是,金聖嘆也恰好在這十幾人當中。

後來,朱國治上奏朝廷,說十幾個人帶頭鬧事,鼓動大家不交稅,並驚擾先帝之靈,請求將其給予嚴懲。正好朝廷也有意殺雞儆猴,震懾江南士族,便將這十幾人中的七名江南名士,以叛逆罪判處斬。不幸的是,金聖嘆恰好在這七人當中。

如果單從這段記載看,金聖嘆的被殺,實在是壹件比較無辜的事情,同時大家也會對滿清政府的做法表示痛恨,總而言之,就因為這壹點小事而殺人,實在太殘暴。但其實,如果大家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分析,就會發現,金聖嘆的被殺,更多是咎由自取,並沒有什麽值得同情的。

大家知道,明朝滅亡是因為帝國沒有錢,拿不出錢來賑災、招撫和打仗,所以只能被活不下去的底層百姓推翻。但問題是,當時的明帝國並不是真正沒有錢,而是帝國的絕大部分財富,既得利益集團搜刮走,他們占據社會絕大部分資源,卻不願意承擔相應的納稅義務。

在這種背景下,政府已無法再利用這些經濟資源,於是社會兩級分化嚴重,壹方面是既得利益者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另壹方面是政府因為缺錢,隨時面臨破產的邊緣;壹方面是憂國憂民的政客、地主、鄉紳、名士、商人們,過著風流瀟灑的日子,另壹方面,就是無數底層老百姓隨時面臨餓死的可能。

對於此,崇禎皇帝那是哭著喊著求這些既得利益者捐錢交稅,但卻都是壹毛不拔,對於這些既得利益者來說,就算明朝滅亡,新上來的統治者,還不是繼續得依靠這些政客、地主、鄉紳、名士和商人們,因為封建王朝就是為他們這些階層服務的。

後來,等到滿清統治者上臺後,這些既得利益依然是我行我素,尤其是江南的既得利益者,因為沒有受到李自成等農民起義的大規模打擊,他們還有力量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所以面對清廷的征稅和土地改革,他們不願意履行,要麽想盡辦法偷稅漏稅,要麽將賦稅轉嫁給底層百姓。

如果,江南的這群既得利益者,面對的仍然是腐朽透頂的明王朝和崇禎皇帝,可能依然能夠逍遙自在,沒有人能夠拿他們怎麽辦。但問題是,現在他們面對的是新崛起的清王朝,它的組織機構還沒有被腐蝕,所以自然能夠放開手腳打擊這群既得利益者。

於是,順治末年著名的奏銷案的爆發。當時滿清政府為清查欠糧,便對江南地區進行重拳出擊。總而言之,有點身份的人敢欠糧,壹律嚴懲不貸。於是,只要妳敢欠糧,有功名的壹律革去;有官職的壹律降級。僅這次集中整治,被革去功名的、被降級的人,就有壹萬多人。

雖然這次整頓,體現了滿清的殘暴。但是,我們必須知道,它主要的針對目標,是有功名、有官職的地主和鄉紳階層,並不是廣大底層百姓。換句話說,現在清廷是以嚴厲手段逼迫有錢有勢的人合法交稅,不允許他們偷稅漏稅。

當時清廷追繳賦稅的手段有多嚴厲,有位叫做葉方靄的人,這位老兄的功名是探花,他想給滿清政府壹個難堪,就故意拖欠壹文錢,總而言之,妳不是說欠糧就革去功名嗎?我堂堂探花,我就欠妳壹文錢,我看妳能把我怎麽樣了?

如果他面對的是崇禎皇帝,皇帝還真不能把他怎麽樣。問題是,他面對的是滿清皇帝,所以當時就被革去功名。當時,金聖嘆的?抗糧哭廟?事件,也是這場運動中的壹部分,現在大家應該就能理解金聖嘆為何會被清廷給處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