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裏畬族鄉的特色服飾
畬族有自己獨特的服飾,反映該民族特有的風情。
壹般女服 尚青色棉布、苧布衣,少數富裕戶也穿綢緞。大襟長衫,衫長至膝,比男長衫稍短些,衣領用金線、五色線制成二至三層花紋的“虎牙領”,領背中央繡“鳳凰采牡丹”。衣襟用五色羽毛布,繡三至五層梅菊花蕊。腋下襟邊縫壹塊10多厘米寬例三角形的大紅布,領口內“替肩布”用藍、白四方形做“替肩”。袖口和衫襖襟邊均用大紅色羽毛做邊飾,並鑲繡各色花紋。節日所穿紫色“誥翠衫”,大襟和袖口都繡“回字”形花紋,胸前排扣5顆,古作禮服用。
女裙褲 通常用黑色棉布,夏天用苧布。出嫁做新娘時,用青色綢緞或精嗶吱做褲。外穿藍色或紫色疊春“虎牙裙”,腰間束四指寬的白色腰帶,正面再垂2條長1米的飄帶,直垂至腳面。婦女下山、下田勞動時,用腰帶縛住“圍身裙”。“圍身裙”是黑色苧布或青直貢布制成,裙上端加壹塊10厘米寬紅布做裙頭。所縛腰帶則用五彩絲綢線、白粉線、羽毛線等織成橄欖式花紋和漢文字裝飾。轉裙也刺繡著“鳳凰采牡丹”等花鳥裝飾。羅源縣毗鄰的飛鸞南山村和新巖村壹帶畬族婦女的服飾,均穿斜襟大領衣,並鑲有各種花邊。不分季節壹律穿短褲、紮綁腳。
男服 壹般是青色和藍色大襟短服。少數男子穿大襟長衫,均為圓領。布用棉布和苧布。胸襟兩旁袖口上均鑲有黃、紅兩色,綴3-5顆銅扣,外加穿圓領直襟有5排扣的“錢吊衫”,古作禮服。禮服胸前領左右兩旁,還垂掛有2條珠線穗。禮服正面上方2個袋,下方4個袋。大都在取新娘後三天,送新娘回娘家做“頭轉客”時穿。
男褲 多用藍青色棉布。夏天穿苧布短褲。褲頭上接15厘米左右寬藍或青色布。結婚時則穿紫色或藍色長衫禮服。
鞋 平時男子多穿黑色布底雙鼻鞋和木屐。勞動時,多打赤腳和穿草鞋。婦女穿單“虎攻鞋”(畬族),布底,鞋頭高昂3厘米,鞋口兩旁以羽毛布“沈地”,用五色線繡“虎牙”花紋。解放後,男女穿解放鞋、運動鞋、塑料鞋、人造革和皮鞋。
帽 兒童頭戴貓兒頭的童帽;中青年常紮頭由;老年人戴風軍帽。巫師法師分別戴宮帽、天尊帽、頭冠字帽。男子結婚時戴青色紅頂帽,寬沿外敞,帽項突起高達8厘米,兩邊插金花。姑娘出嫁戴“鳳凰冠”,冠的結構以竹片為骨架,先制成梯形的頭冠套,冠套外圍縫上五色波紋的“冠欄布”,額前鑲雙龍、鳳凰、蝴蝶、花木、魚鳥等圖案。“鳳凰冠”上額正當中,懸立壹塊“雙塊戲珠”銀飾,左右兩旁豎立兩個武士,左騎驢、右提劍。額正面貼鑲兩塊長12厘米寬3厘米多的銀質“冠欄”片。其下並排懸掛4片四方形有花紋的銀片,表示盤、藍、雷、鐘4姓聯姻。再下掛9個“銀星”,九星下垂胸還串掛著九穗花紋銀片。鏨有山、海、花、鳥、魚、獸之類圖案。每穗連接9小片。冠上還用金絲線懸掛4串玻璃珠,長達50厘米,下連接元寶型銀牌4個,垂至胸前。額角左右兩側各掛壹塊蝴蝶形銀牌串聯16小片四方形花紋銀片。冠髻之後垂掛壹塊鏨有“雙龍戲珠”的銀牌。髻上橫插壹根髻針,以保持戴冠穩定。
畬族男子過去壹般穿著色麻布圓領、大襟短衣,長褲。冬天套沒有褲腰的棉套褲。老年男子紮黑布頭巾,外罩背褡。結婚禮服為青色長衫,祭祖時則穿紅色長衫。
婦女服飾因居住地區不同,款式各異。畬族婦女服飾以象征萬事如意的“鳳凰裝”最具特色,即在服飾和圍裙上刺繡著各種彩色花紋,鑲金絲銀線;高高盤起的頭髻紮著紅頭繩;全身佩掛叮叮作響的銀器。畬族對自然之色藍色和綠色具有特殊的愛好。除此,紅、黃、黑也是畬族婦女服飾常用的顏色。服飾條紋圖案排列有序,層次分明,衣領上常繡壹些水紅、黃色的花紋。
竹裏三月三風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