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塊太空人造肉成功培育,人造肉發展前景如何?
今年以來,中國和周邊國家深受非洲豬瘟的影響,今年下半年中國豬肉價格壹直較高。許多朋友說豬肉實在買不起。最近,以色列和俄羅斯科學家成功地在地上400公裏的空間制造人造肉。讓我們互相認識。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造肉慢慢開始進入市場,價格可能比真正的肉類便宜幾倍。
人工肉分為兩類,其中壹種又稱為大豆蛋白肉,主要是由大豆蛋白制成的,因為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少量的脂肪,所以人造肉是壹種健康食品。另壹種是由動物幹細胞制成的人造肉。大豆蛋白肉實際上是壹種模仿肉的形狀、顏色和味道的豆制品。由動物幹細胞制成的人造肉被研究人員用糖、氨基酸、脂肪、礦物質和各種營養物質餵給幹細胞,以保持它們的生長。
今年9月,裝有牛細胞的箱子被發射到空間站,9月26日科學家得到了宇航員的協助,在國際空間站俄羅斯部分進行了人工肉培養實驗,將幹細胞在特殊的3d印刷機上生長後,成功生成小規模肌肉組織,成功完成了宇宙人工肉實驗!科學家是進行該實驗的目的是展示人類是怎樣的惡劣條件下,以最低資源生產人工肉。
壹些世界領先的科學家於2010年8月16日報告說,到2050年,世界總人口預計將達到90億,如果他們要確保能夠在不破壞環境的情況下獲得足夠的食物,就可能需要推廣人造肉。到本世紀中葉,世界總人口將達到90億,需要大量糧食或造成糧食危機。壹些研究表明,隨著工業公司和消費者爭奪水資源,生產糧食的農民在2050年將面臨壹些環境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