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地方作為主體是什麽關鍵因素

地方作為主體是什麽關鍵因素

來源:新浪財經

1月26日,“新浪財經金麒麟論壇月度研討會-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發布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東北財經大學校長呂煒出席並發表致辭。

呂煒表示,中國的經濟改革從1978年開始到現在,壹個長期增長的動力是跟改革紅利的釋放密切相關的,也就是說在改革的每壹個階段都恰當地利用好了改革所釋放出來的紅利。這個紅利主要是原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那些沒有被市場化的、沒有被市場來配置的資源,通過不同階段的市場化的過程,提高了配置效率。

呂煒舉例稱,比如從最開始消費品市場的市場化,到後來生產資料的市場化,生產要素的市場化,這樣壹些不斷深化的高級化的市場化過程,最終釋放出來改革紅利也保持了中國長期的持續的增長。這是我們可以觀察到的壹個總體的趨勢。

“正是在這樣壹個過程當中,會發現地方政府屬於具體推動和實施經濟發展的壹個很重要的主體,它在不同的階段總是有壹定的手段和資源去推動經濟的發展,這也是在長期的經濟分析當中,在對中國的發展道路的特色分析當中經常會關註到的壹個點。但是這樣壹種情況應該說走到去年的時候,因為去年各種因素的沖擊,使得現在可持續發展的這個問題變成了壹個比較迫切的問題。”他說。

呂煒稱,在這樣壹個階段,還有壹些什麽樣的手段和方式可以進壹步地來釋放改革紅利?越來越成為壹個迫切需要去思考的問題。比如說從財政的角度來說,大家都知道去年財政對經濟的支持和刺激,除了大家所知道的減稅降費以外,去年主要是通過發債的手段,媒體曾經把它描述為三支箭,壹個是普通的國債的發行量增大,提高赤字率;壹個是發行了抗疫的特別國債;還有壹個就是鼓勵和支持了地方發行專項債。在這個過程當中,其實財政主要的手段已經逐漸地變成了債。對於地方來說更多地也是利用發債這種方式來推動和引導經濟的發展。

以下為發言實錄: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好,首先非常歡迎今天邀請的各位專家來參加今天這樣壹個分析會,同時也感謝大家對東北財經大學國民經濟工程實驗室的支持,感謝新浪財經對今天下午的這個討論會的支持。大家知道周天勇老師是東北財經大學畢業的,應該說天勇老師的大學生涯都是在東財度過,他畢業以後又在東北財經大學工作了壹段時間,後來調到北京,在中央黨校工作。周天勇老師離開大連,離開東財以後,對母校壹直是情深篤厚,所以在去年天勇老師退休以後,他自己創辦了東北財經大學國民經濟工程研究實驗室。按照天勇老師的想法,他想在東北財經大學把關於長期增長和改革的壹些話題,用量化的方式來進行進壹步的研究,這樣能夠對學校、對我們的經濟社會的發展再貢獻自己的壹些力量。

今天這樣壹個宏觀經濟的分析和預測會,實際上是國民經濟工程實驗室推出的首份的分析報告,壹個年度報告,按照天勇老師的想法,下壹步他們要把這個作為實驗室的壹個常規性的工作,將來可能會進行每個季度的分析和預測。

今天上午大家也看到,天勇老師在朋友圈裏面轉發了《經濟參考報》對這個分析報告的壹些摘要,我個人看了以後很有啟發,對現有的經濟分析和預測,他有他獨特的壹些特點。壹會兒各位專家都會從各自的角度來談自己的壹些看法。

借這個機會我個人也談壹點對這個分析報告和今年形勢以及中國未來形勢的壹點看法,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大家知道,中國的經濟改革從1978年開始到現在,其實壹個長期增長的動力應該是跟改革紅利的釋放密切相關的,也就是說我們在改革的每壹個階段都恰當地利用好了改革所釋放出來的紅利,這個紅利主要是我們原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那些沒有被市場化的、沒有被市場來配置的資源,通過不同階段的這樣壹個市場化的過程,我們使這樣壹些資源完成了市場化的過程,並提高了配置效率。

大家都能夠感受到,比如從最開始的消費品市場的市場化,到後來生產資料的市場化,到後來生產要素的市場化,這樣壹些不斷深化的高級化的市場化過程,最終釋放出來改革紅利也保持了中國長期的持續的增長。應該說這是我們可以觀察到的壹個總體的趨勢。

也正是在這樣壹個過程當中,我們會發現地方政府屬於具體推動和實施經濟發展的壹個很重要的主體,它在不同的階段總是有壹定的手段和資源去推動經濟的發展,這也是我們在長期的經濟分析當中,在對中國的發展道路的特色分析當中經常會關註到的壹個點。但是這樣壹種情況應該說走到去年的時候,因為去年各種因素(內部、外部因素)的沖擊,使得我們現在可持續發展的這個問題變成了壹個比較迫切的問題。也就是說在這樣壹個階段,我們還有壹些什麽樣的手段和方式可以進壹步地來釋放改革紅利?越來越成為壹個迫切需要去思考的問題。比如說從財政的角度來說,大家都知道去年財政對經濟的支持和刺激,除了我們所知道的減稅降費以外,去年主要是通過發債的手段,媒體曾經把它描述為三支箭,壹個是普通的國債的發行量增大,提高赤字率;壹個是發行了抗疫的特別國債;還有壹個就是鼓勵和支持了地方發行專項債。在這個過程當中,其實財政主要的手段已經逐漸地變成了債。對於地方來說更多地也是利用發債這種方式來推動和引導經濟的發展。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或者我們會有壹種擔憂,這樣壹種方式究竟可不可以持續?

所以,大家會註意到今年的經濟工作會議以後,我們對於財政政策的提法就有了變化,在去年“提質增效”的提法的基礎上我們加了壹個“可持續”,我想這個“可持續”從大的方面來說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可持續,壹個是我們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也就是說從我們過去通過逐漸地把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這樣壹些資源通過市場化的配置來提高效率,來釋放改革紅利以外,我們未來還有壹些什麽樣的方式,還有哪些繼續還保存在計劃體制下,或者還因為計劃體制或者是計劃體制的壹些原因,還不能完全地通過市場化來釋放的效率,這樣壹些資源還有多少?

我註意到天勇老師從去年以來壹直在講“農村的集體土地要素釋放的問題”,也包括不動產認證的問題,也試圖想在我們還存在於計劃體制下的或者受制於計劃體制的壹些限制的壹些資源,有沒有可能通過進壹步的改革來釋放,來通過市場來配置,來提高這樣的效率,從而來實現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和刺激。

這是壹個方面,我們可能需要去考慮的,也就是當我們的經濟持續發展走到今天以後,我們未來可以給予地方政府用來推動和發展經濟的手段還有哪些,還有哪些資源可以進壹步地來利用、來提高效率。

另外壹方面的可持續,我理解主要是從財政的角度,因為財政本身的可持續,經過近幾年持續的減稅降費,特別是去年比較大量的債務發行以後,財政本身的可持續也逐漸地成為壹個需要去認真地研究和對待的問題。因為按照“十四五”新的規劃和五中全會的規劃,我們未來按照“***同富裕”道路的設計,以及十九大報告當中提出的七個“有”,幼有所育、學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這七個“有”,大家壹看就能很清晰地知道,很多都是需要財政提供公***產品和服務來保證的。但是我們會發現在目前這樣壹個情況下,財政既要去考慮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來進壹步地實現和推動、引導經濟的增長,但是同時又面臨著越來越重的我們朝向***同富裕,朝向公***服務均等化,朝向這七個“有”所需要區市縣的壹些目標,這方面的保障和財政的壓力也在逐漸增加。

所以,基於這樣的情況,在去年的分析和今年的預測當中,“可持續”本身就變成了壹個非常重要的詞。周老師在他的報告當中也談到了相關的壹些問題,壹會兒周老師向大家介紹這個報告的時候應該還會談到其中的壹些關鍵點和重點。

借這樣壹個機會,首先代表東北財經大學作壹個致辭,對各位專家和老師對東北財經大學,對國民經濟工程實驗室的支持表示感謝。同時也借這個機會談壹點個人的看法和觀點,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