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淪讀書筆記
生活中總是有人沈淪,紙醉金迷,有人奮起直追,自強不息。讀者們對沈淪這個小說又是如何認識的呢?下面是我精心為妳整理沈淪讀書筆記,希望妳喜歡。
沈淪讀書筆記篇壹半夜躲在被窩裏看郁達夫的小說《沈淪》。若沒有音樂,是看不下去的。音樂恰巧播到了鋼琴曲《我等待妳》。這樣的音樂很契合郁的文風也許因為它是《人間四月天》插曲的關系吧!讓我自然而然地想到那個年代,想到壹樣浪漫多情的徐誌摩。
《沈淪》,有什麽好的呢?
看完了,思考,回味都沒有。有點失望。
郁的文筆是好的。
?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讓寫出這樣癡狂詩句的人像魯迅壹樣去深刻地批判,是否是壹種苛求?是否《沈淪》更大的意義在於開創而非思想的深度呢?
只是看著小說中的主人公,突然想到自己同樣那麽容易把自己困在壹個人的小世界裏;同樣喜歡逼自己,直到自己把自己打敗有壹天會不會壹樣選擇。因為壹個相同又不相同的原因?
應該不會吧。前幾天看許飛參加的那期《勇往直前》時,決定了如果哪天真的想不開了,就去澳門?高飛跳?。體驗壹把自由落體,就當是死過壹回了
接下來看什麽呢?有點想看《唐吉柯德》。因為它的作者經歷很坎坷啊。坎坷到像壹出戲壹樣地不真實塞萬提斯倒黴到我想發笑了。據說對於所有不幸,他也只是付之壹笑。很想知道擁有如此人生閱歷的作家寫的東西會給我怎樣的啟示。可是,沒有勇氣再看長篇了,而且真的是?長?篇啊。
沈淪讀書筆記篇二小說題為《沈淪》,我寫此文亦作名《沈淪》,實是我認為?沈淪?這兩字妙到了極致。從文章題目到文章內容再返回文章題目,此方為壹個完整的輪回。若只有前兩步而少了最後壹步,距文章的精髓也便遠了壹步。
那何為沈淪呢?壹顆心於漫漫黑夜中躁動地死去,如此是為沈淪。沈淪不是狂風驟雨似的墮落,而是在?這終古常新的蒼空皎日,這晚夏的微風,這初秋的清氣?中慢慢地、慢慢地侵蝕腐化。
通讀全文,才能發現?沈淪?實際上就是這篇小說的母體。這篇小說的任何內容、故事發展線索、感情基調都是從這二字延發出去的,條條蔓延,相互交錯,渾然不可分割。
郁達夫在自序中便寫道:?《沈淪》是描寫著壹個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說青年憂郁病,Hypochondria的解剖裏面也帶敘著現代人的苦悶?便是性的要求與靈肉的沖突。?
所以,沈淪在文中的主要載體就是性性的需求、性的追求、性的苦悶。弗洛伊德認為性本能是本能沖動中最核心的沖動,因此他把人類行為的根源歸結到?性?。那放在文中就是?他?的壹切行為有意或無意地由?他?本身的性本能決定。
留日學生在看到兩個日本女學生的時候,不敢上前說壹句話,內心緊張害怕。他的心思如今正是被壹種大膽和怯弱交織著。大膽是由於本身性欲的渴望;渴望是由於自身的不強大。他的腦子裏會?忽然想起剛才那倆女學生的眼波來了。那兩雙活潑潑的眼睛!?可是他又說道:?呆人呆人,他們雖有意思,與妳何幹!復仇復仇,我總要復她們的仇。他那火熱的頰上忽然滾上了幾顆冰冷的眼淚下來。?細看此處,不難發現作者將?火熱?與?冰冷?這兩重天的東西全部堆在?他?的身上。火熱是在說?他?的臉頰火熱。他的心火熱!他的心在躁動!而冰冷呢?卻是壹盆涼水直接將他的性欲之火撲滅。這是性欲與現實的沖撞,而沖撞的結果便是性欲的壓抑。這是?他?的第壹次沈淪。
性的本欲是最天然最難以掩飾的本能,因此無論?他?逃到何處,也總歸是難以擺脫如此熾烈的欲望,他畢竟是作為壹個生物體存在於世的。所以,伴隨著?草色漸漸兒的綠起來。旅館近旁麥田裏的麥穗,也壹寸壹寸的張起來,草木蟲魚都化育起來?,?他的從始祖那裏傳來的苦悶也壹日壹日的增長起來,他每天清晨,在被窩裏犯的罪惡,也壹次壹次的加起來了?。
不言而喻,此處的苦悶就是性的苦悶。他心裏是罪惡的、愧疚的、嫌惡的、恐懼的,他也曾經發下誓言不再?犯罪?,可當他緊迫的時候,便又難以控制了。在生理和生理的雙重煎熬下,他的心終於變得扭曲,他的心事壹刻也歡騰不起來了,直至?到了學校開課的時候,他的兩頰的顴骨更高起來,他的青灰色的眼窩更大起來,他的壹雙靈活的瞳人,變了同死魚的眼睛壹樣了。?性的需求在宣泄中變得更加壓抑,這何嘗不是第二次沈淪呢?
既然沈淪不是?壹蹴而就?的,那自然有發展高潮之分。我認為,全書的高潮就在?他?偷窺主人女兒的時候。這段描寫可謂大膽露骨,卻又極為細膩地描繪出他內心道德與野欲的掙紮,?他起初以為壹看便可以走的,然而到了壹看以後,他竟同釘子釘住壹樣的,動也不能動了。那壹雙雪樣的乳峰!那壹雙肥白的大腿!這全身的曲線!呼氣也不呼,仔仔細細的看了壹會兒,他面上的筋肉都發起痙來。愈看愈顫的厲害,他那發顫的前額部竟同玻璃窗沖擊了壹下。?在這肆意而又怯弱地偷窺之後,他想平靜又如何平靜的了,第二天就瘋狂地跑出旅館,他怕人知道此事,可偏偏周圍人好像都知道這件事。愈跑愈發顯示出他的慌亂,即便是他跑到山上莊園,也總會有性欲的夢魘纏繞著他。那對男女的偷情倒像是壹種預示無論他如何逃,他總會被這與生俱來的欲望捆綁起來,逃不掉!?他想跑開去,但是他的兩只腳,總不聽他的話?,欲望戰勝了道德,終於?他?距離沈淪的深淵又跌近了壹大步。
當最後壹次放縱以後,他的心果然沈淪到了極點死亡。無論是強大的日本人,還是柔弱惹人憐愛心地善良的妓女都是直接將他推向死亡的壹把手。他再也不能強自鎮定裝作無事了,他這次是真真切切地不會笑了。他的宿命在何方?唯有死亡,心死了,沈淪也便終結了。
?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妳害我的!?
?妳快富起來,強起來吧!?
?妳還有許多兒女在那裏受苦呢!?
弗洛伊德認為,適度的性壓抑會推動社會文明的進步。人類的進步發展史就是原始性欲的節度史,因此祖國的落後可以歸結為性欲的過度壓抑,從而又引發了更多的文明落後的問題。所以可以說?性?是本文中極其重要的意象,它是小說發展線索,亦是推動主人公?他?死亡的重要原因。
當然,還有壹點值得壹提,那就是郁達夫對性愛的描寫。我們自然不可將其簡單地與壹些低俗色情小說等同,但他又是決然不同於其他的作家對性愛的描寫。便拿村上春樹來說,他的小說中也有大量的性愛描寫。但他的描寫是自然的客觀的加工,僅有的加入感情色彩也僅僅是淡淡的難以道出的情緒,用韓寒的話說,就是?吸引女孩子用的?,可以說他的描寫是幹凈的帶有青春的明朗的,這便遠遠不同於郁達夫的描寫。郁達夫的描寫往往是用壹種黑紅摻雜的暴力色調去描繪這樣的美好事物,因此往往都具有壹種暴力美、病態美、扭曲美,甚至難以被世人接受。但這種色調背後都蘊含著壹種蒼涼,因為他將祖國的感情大都是壹些悲嘆加入其中,自然而然地營造出這種效果,在我看來,這便是郁達夫小說區別於其他作家的壹點,也恰恰是最吸引人的壹點。
總之,這篇小說是圍繞?性?來展開的,而這種?性?又通過矛盾法則呈現出來,這樣就更具有超越壹般作品的意義和價值。或許,這種解讀並非作者原意,但作品出世便已獨立作家而存在,那麽我的推測大概可以成立了。不管怎樣,這總歸是另外壹回事了。
沈淪讀書筆記篇三壹篇沈淪,壹篇南遷,壹篇銀灰色的死,我是連著暢讀下去的。郁達夫在自傳裏說了,前兩篇是壹個類型的,我看第三篇也是如此。然而說是暢讀也難平,郁達夫的小說也似他散文般文字優美,卻比他的散文要厚重意味。
序裏寫南遷是描寫壹個無為的理想主義者的沒落,其實也可說這是貫穿了他三篇小說。
三篇小說,皆是主人公留學日本的經歷,癡癡戀上日本女子,卻種種意外,心緒難平,最後終不得好結果。
曾說郁達夫小說深受日本私小說影響,小說故事發生地點都是郁達夫生活過的地方;小說的取材也均為個人的生活經歷;小說的主人公,都有作者的影子。從小處而言,的的確確郁達夫是筆筆描寫著自己。
郁達夫也曾日本留學,不過事實上,郁達夫在日本的處境和情感生活並不像他的作品描寫的那樣陰暗慘淡。
那麽或許郁達夫小說裏壹個個沈郁結局慘悲的留學青年,壹個大概是他的內心體現,文藝誇張的結果,壹個是往往被解讀作社會悲劇,怒當時朝代之不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內心掙紮的脈絡,因為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反抗封建專制,被學校開除。滿懷著壹腔的熱情來到日本,卻發現沒有得到自己追求的東西,反而生活更是寂寞無人語,還被其敏感自尊所折磨,卻無力拯救自己,只能在被自己所不屑的欲望裏沈淪,又憎恨著自己......在他的話語裏,他的遭遇,壹方面與祖國息息相關,壹方面,其脈絡又像是祖國當時的發展,沈淪在那水深火熱中,文末,他的確也發出了呼籲:?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妳害我的!妳快富起來,強起來吧!妳還有許多兒女在那裏受苦呢!?強烈體現出其希望祖國富強,自己也能揚眉吐氣,這樣也是說得通的。
然而縱觀全文,我更強烈地感受到了其個人風格,每壹名青年的悲劇,似乎都是自作自受,性格使然。他將女性捧得高高在上,自己心思細膩,情感豐富,愛得快愛得深,性格敏感、脆弱、自卑,追求完美,易被影響,情緒化從太多的細節裏都可看出他性格之極端。猶如我的題目他們的內心都是燃著火熱,有著理想的,然而如此無力,不過是在內心奔馳罷了
他說世間的壹般庸人都在嘲笑自己,只有這大自然是他的避難所,已經說出了他內心有壹片理想主義著潔凈的熱土,然後卻沒有再作出追尋的舉動,而是躲避。
他內心有著渴望,人卻浮躁不安,難以平靜,壹邊愛著文學,壹邊卻連靜壹下真正看篇文章都不肯,?其實他的心裏早有壹些兒厭倦起來?,這也難怪憂郁癥鬧得厲害了。
就連被人看見微笑也不願意,只願意作出壹副憂郁的樣子;窺看洗澡以為那房東女兒立在門外時,內心的歡喜也是總不肯承認的;在酒店裏也還要去吟詩,循序不寧才發覺自己總想著那侍女他渴求著浮華名聲,將自尊面子看得是夠重要的。
幾個日本女子歡笑以為是在嘲笑他,以為被房東和農民知道了他偷窺壹事,他往往沈浸於自己的幻想世界,對外界的感知往往是錯的,卻偏偏敏感悲觀,難怪覺得這世界無處可去了!
上壹刻還被自然之美滌蕩著心靈,把昨天性對自己罪惡的吸引全給忘了,下壹刻卻立刻被偷歡的人吸引去了全部註意力,容易被影響又情緒化。
在自己寫的小說裏,把自己當做多情的勇士等等,可看見他的俗世的理想,以及他沈溺於他的幻想。他對著自己憐慰:?啊呀,哭的是妳麽?那真是冤屈了妳了。像妳這樣的善人!?然而他真是這樣的妙麽?若是,恐怕也不會如此對他的兄長耿耿於懷了。
可是他的無力感,恰恰體現在他的追求完美。什麽?自下禮拜壹或下月初壹起,我總不犯罪了。去剃頭洗澡去,這是改過自新的記號?可是難有完美的自制,壹次犯戒,他又往往自怨自艾,只能沈淪!
這理想主義是害了他了!理想主義本是無害的,可他卻是這樣懶意的無力,又卑微怯懦,的確活得苦不堪言!那怨恨國家無能的詞語,卻都成了托詞!這不是性格導致的悲劇麽?國家的無能,大概只是在火燒的傷上撒的點點鹽,雖痛若他不病入膏肓,哪能致命?
我想郁達夫小說裏的主角,用南遷裏的壹些話來形容,是可以的:
?另外還有壹種人與純潔的心的主人相似,就是肉體上有了疾病,雖然知道神的意思是如何,耶穌的愛是如何,然而總不能去做的壹種人,這種人在精神上是最苦,在世界上已是最多。?
粗粗壹看仿佛是在講殘疾人生來悲哀,其實卻是那心裏有了願景,卻被種種自身(而非外力)阻隔的人,才最最悲哀吧!
要不怎說知易行難?
?可憐我壹生孤冷!妳看那鏡裏的名花,又成了泡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