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以色列為什麽要打哈馬斯

以色列為什麽要打哈馬斯

巴勒斯坦位於亞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稱迦南,包括現在的以色列、加沙、約旦河西岸和約旦。歷史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過。公元前20世紀前後,閃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區,成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紀未,希伯萊各部落遷入巴勒斯坦,並曾先後建立希伯萊王國及以色列王國。此後巴勒斯坦又先後被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及羅馬人占領和統治。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在戰勝羅馬帝國接管巴勒斯坦後不斷遷入,並被當地土著人同化,逐漸形成了現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紀末,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在世界各地興起,各地的猶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勒斯坦淪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英國將其分為兩部分:即以約旦河為界把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外約旦(即今約旦王國),西部仍稱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此後,世界各地猶太人開始陸續移居巴勒斯坦地區。在猶太人紛紛湧入巴勒斯坦的過程中,猶太人與當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發生過多次流血沖突。1947年11月,聯合國通過第181號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決議規定,在2.7萬平方公裏的巴勒斯坦領土上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耶路撒冷國際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宣告成立。由於這項決議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強烈反對,巴勒斯坦國卻未能誕生。

以色列宣布建國後,阿以之間爆發了5次大規模戰爭。以色列通過戰爭占領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內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領土,數百萬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園,淪為難民。長期以來,以色列在被占領的阿拉伯領土上實施猶太移民政策,大量興建猶太移民定居點,力求通過改變其占領領土上的人口結構,建立壹個大以色列國。

為了恢復民族權利,重返家園,巴勒斯坦人開始了武裝鬥爭。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簡稱“巴解組織”)成立,其目標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領土上消滅猶太復國主義”。從此,巴勒斯坦開始了反對以色列入侵的武裝鬥爭。多年的戰爭使雙方認識到,誰也無法消滅誰,戰爭解決不了問題。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巴以雙方開始尋找政治解決的途徑。

1991年10月馬德裏中東和會召開,阿以間開始艱難的和平談判。在阿以和談中,巴以和談是構成中東和平進程的關鍵。1993年9月,巴以雙方簽署了第壹個和平協議-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以來,雙方還簽署了壹系列協議,然而這些協議由於以歷屆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徹底執行。盡管根據有關協議,1994年5月巴勒斯坦開始自治,但關於巴勒斯坦最後階段談判卻因雙方在耶路撒冷的歸屬、猶太人定居點、巴勒斯坦難民回歸、巴以邊界劃定等棘手問題上分歧太大,巴以雙方至今沒有達成永久性和平協議。

2000年9月,以強硬派領導人沙龍強行進入伊斯蘭聖地阿克薩清真寺,引發了壹場曠日持久的巴以流血沖突,特別是2001年3月沙龍政府上臺以後,由於沙龍采取了壹系列強硬政策,巴勒斯坦壹些激進組織針對以色列人制造了壹系列“恐怖活動”,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強烈打擊報復,巴以雙方陷入報復與反報復的惡性循環。

中東和平進程

為了恢復民族權利,重返家園,巴勒斯坦人開始了武裝鬥爭。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簡稱“巴解組織”)宣告成立,開始反對以色列入侵的武裝鬥爭。此後,巴解組織改變謀求建國的鬥爭方式,開始以和平談判來實現建國的漫長歷程。

1988年11月15日,巴解組織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此後有130多個國家先後承認巴勒斯坦國。由於沒有自己的領土,巴勒斯坦國不是壹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

1991年10月馬德裏中東和會召開,阿以間開始艱難的和平談判。這是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第壹次坐到壹起試圖解決長達40多年的沖突。這次會議構築了中東和談的基本框架——和談分成雙邊會談和多邊會談兩個層次,確立了以“土地換和平”的基本原則。1993年9月13日,巴以雙方第壹個和平協議——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在華盛頓簽署。根據協議,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傑裏科地區實行自治,臨時過度期為5年。

根據1994年5月,巴以雙方簽署的關於實施加沙-傑裏科自治原則宣言的最後協議,5月4日巴勒斯坦開始自治。1995年9月巴以雙方簽署了塔巴協議,以色列軍隊先後撤出約旦河西岸的7座主要城市,由巴方自治。1996年5月4日,巴以開始就關於巴勒斯坦最後階段談判進行了首輪會談。

但以色列在1996年6月內塔尼亞胡執政後,背棄以“土地換和平”的原則,強調以“安全換和平”的原則取而代之,使中東和平進程停滯不前。盡管巴以先後簽署了《希伯倫協議》和《懷伊協議》,但終因以政府的拖延而未能徹底執行。1999年5月,巴拉克當選以色列總理。為落實懷伊協議,巴以簽署了《沙姆沙伊赫備忘錄》,雙方同意1999年9月13日開始最終地位談判,並於2000年2月15日前就耶路撒冷地位等問題達成框架協議,9月13日前達成最終協議。由於以方蓄意拖延,協議條款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2000年7月巴以美三方首腦會晤在美國馬裏蘭州的戴維營舉行。因涉及耶路撒冷地位、邊界劃分、猶太人定居點前途、巴難民回歸以及水資源分配等棘手問題,會談未能達成協議。同年9月28日,以色列強硬派領導人沙龍強行進入伊斯蘭聖地阿克薩清真寺,引發了巴以間壹場曠日持久的流血沖突。2001年3月沙龍政府上臺以後,巴以關系更加惡化。

阿拉伯與以色列矛盾概況

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矛盾的實質是領土問題,雙方的領土爭端是在過去幾十年中陸續形成的。

1947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把總面積為2·6萬多平方公裏的巴勒斯坦領土壹分為二,14477平方公裏劃給猶太人建以色列國,11655平方公裏劃給阿拉伯人建立巴勒斯坦,並將耶路撒冷暫定為“國際城市”,即歸屬未定。

在以色列建國的第二天,即1948年5月15日爆發的阿以戰爭中,以色列吞並了劃歸給巴勒斯坦的6200多平方公裏的土地,並強行占領了西耶路撒冷。當時的約旦國王阿蔔杜拉占領了劃歸巴勒斯坦的約旦河西岸領土,包括東耶路撒冷,***5268平方公裏。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占領了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同時還占領了6000多平方公裏的埃及西奈半島、1600平方公裏的敘利亞戈蘭高地、埃及管轄的加沙地帶,又從約旦手中奪走了東耶路撒冷,並宣布整個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1982年黎巴嫩戰爭中,以色列又占領了黎巴嫩南部壹條10-15公裏寬的狹長地帶。

根據1978年埃以達成的戴維營協議,以色列把西奈半島歸還了埃及。1974年,以色列曾把戈蘭高地的壹部分退還給敘利亞,但繼續占領戈蘭高地其余的700平方公裏的土地,並於1981年宣布將其並吞。

近幾年來,以色列在它所占領的阿拉伯領土上大量興建猶太移民定居點。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以色列已建立200個定居點,猶太移民達10·4萬。以色列的猶太移民政策是謀求通過改變其占領的阿拉伯領土上的人口結構,建立壹個從約旦河直至地中海的大以色列國。

多年來,阿拉伯國家要求以色列遵照聯合國242號和338號決議,在被占領土上停止興建猶太移民定居點,撤出1967年其占領的領土,以“土地換和平”。以色列卻認為,西奈半島歸還埃及後,它已完成履行聯合國決議的要求,現在只需要以“和平換和平”。

巴勒斯坦人民要求在被占領土上建立自己獨立的國家,以色列卻只顧同西岸和加沙地帶的代表討論“有限自治”問題。敘利亞要求以色列歸還戈蘭高地,黎巴嫩要求以色列撤出黎巴嫩南部,而以色列卻壹再表示堅持“寸土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