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當尼采哭泣》壹場1882年的救贖

《當尼采哭泣》壹場1882年的救贖

這個案例有夠狗血不?其實安娜的原型就是布雷爾醫生的病患貝莎。約瑟夫·布雷爾在心理治療的發展上,有著深遠重大的影響,然而,值得註意的是,他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將註意力放在心理學上僅有壹段非常短暫的時間。醫學上對約瑟夫·布雷爾的記述,不僅稱道他是呼吸作用與平衡作用的壹位重要研究者,同時是壹位出色的診斷專家,19世紀末的維也納,整個時代傑出人物的醫生,就是布雷爾。

在那個時代,如果貼上這幾個標簽:猶太人、哲學家、心理分析、心理治療,妳還想到了誰?

沒錯,弗裏德裏希·尼采、路·莎樂美、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有壹位大神也是這麽想的,歐文 D.亞隆(Irvin D.Yalom) ,不但如此,他還寫了壹本心理分析小說《當尼采哭泣》把這幾個人穿插在了壹起。

歐文亞隆1931年6月13日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父母是俄羅斯人,第壹次大戰後移民美國。目前擔任斯坦福大學精神病學終身榮譽教授,美國團體心理治療權威,與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Frank)和羅洛·梅(Rollo May)並稱存在主義治療法三大代表人物。

其實弗裏德裏希·尼采與約瑟夫·布雷爾未曾碰過面。因此,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當然不是兩人邂逅下的產物。盡管如此,本書主要角色的生活狀態系以事實為本,這部小說的基本組成要素——布雷爾精神上的痛苦、尼采的絕望、安娜·歐、路·莎樂美、弗洛伊德與布雷爾的關系、處於醞釀階段的心理治療——都發生在1882年。

真實歷史上的約瑟夫·布雷爾,是否沈迷於對貝莎·帕朋罕的情欲之中呢?布雷爾的內心生活鮮為人知,不過,相關的學術研究並不排除這項可能。

貝莎·帕朋罕就像路·莎樂美壹樣,是個傑出的女性。在她被布雷爾治療多年之後,她成為壹個具有開創性的社會工作者,她身後,原西德政府在1954年發行紀念郵票向其致敬,以表彰其貢獻。然而,她就是安娜·歐的身份,卻壹直沒被公開,直到1953年,歐內斯特·瓊斯(Ernest Jones)在他所撰寫的傳記《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傳》(The LifeandWorkof Sigmund Freud)中,首次將安娜·歐的真實身份公之於世。

總的來說,這本書的劇透毫無用處,因為他的價值在妳隨著作者與人物,經過這壹本書的故事理解和發現自己的過程。簡單介紹下這本書的奇特之處:

推薦對心理分析、哲學、尼采感興趣的同學來閱讀,其中有些話鏗鏘有力,摘錄如下:

PS:有同名電影,也可先看再決定是否如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