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貌似三道“綠抓痕”的圖案什麽意思

貌似三道“綠抓痕”的圖案什麽意思

怪獸(Monster)的品牌,推出時使用了16盎司的罐裝。對於能量飲料來說,16盎司是壹個“不同的”。關鍵就在於差異化。如今,紅牛占據美國能量飲料市場48%的份額,而怪獸位居第二,占有25%的份額。

怪獸MONSTER ENERGY功能型極限運動飲料

怪物來啦!比紅牛更野的體驗

“怪物”是個小公司的新產品,但它用了幾年時間,竟從老大“紅牛”的手中搶到17%的市場份額。和紅牛相同的是,它是壹種功能飲料;和紅牛不同的是,它提供的不僅是功能,而是壹種人們心底裏的瘋狂:“釋放野性”。

自從2002年締造了“怪物”能量飲料(Monster Energy drink)以來,“漢森天然飲料公司”(Hansen Natural Corp.)的股價,就像火箭發射壹樣,在短短3年間狂漲近60倍,市值則從不到5000萬美元,迅速膨脹到34.9億美元,成為納斯達克耀眼的明星。

“怪物”的外包裝非常恐怖,在黑底上壹個“M”形怪物手爪抓過的痕跡。但現在,它幾乎成了人們心目中“活力”的代名詞—從年輕的大學生,到辦公室裏的IT人士,乃至壹身汗臭味道的卡車司機,“怪物”在美國青年男性中可謂炙手可熱。

“怪物”在廣告中宣稱“向平凡宣戰”,試圖引起消費者挑戰自我極限的情感***鳴。每瓶“怪物”的價格和“紅牛”(Red Bull)相當,但裝量卻是紅牛的壹倍。

目前,美國能量飲料的市場價值已經達到57億美元,並有望在2010年沖刺100億美元。幾年間,“怪物”硬生生地從老大“紅牛”的手中,搶下了17%的市場份額。“漢森公司”年銷售額也從8000萬美元,升到近5億美元,2007年第壹季銷售收入更高達1.65億美元。

尋找成功的“窄門”

“怪物”出籠,經歷曲折,像壹個溫吞水式的女孩,最終蛻變成“野蠻女友”。

數年前,羅德尼•薩克斯(Rodney Sacks)還是個默默無聞的南非商人,他曾在歐洲做過多年律師,才思敏捷,後移民美國。1992年,他和同鄉希爾頓•施勒斯伯格(Hilton Schlosberg)開始尋找有成長機會的飲料企業,最終用1460萬美元,買下了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漢森公司”。

當時“漢森公司”以生產“天然蘇打水”和“果汁飲料”為主,規模就像90年代中國的鄉鎮企業—雖成立於1935年,卻只有12名員工,年銷售額1700萬美元,在加州以外,幾乎無人知曉。

這時的漢森,生產健康飲料,顧客是經濟能力較強的女性,在美國上千種飲料品牌中,毫無個性,更別說和市場中的巨無霸叫板了。薩克斯意識到,跟在流行趨勢的後面賣糖水,永遠也不會出人頭地。“我們得開創壹些與眾不同的東西。”他回憶說。

在歐洲的經歷,讓薩克斯註意到能量飲料“紅牛”的迅速風靡。而當時的美國市場,碳酸飲料的地位正在從雲端跌落,消費者開始把興趣轉移到“冰爽茶”之類的新型飲料上。這樣,在“紅牛”登陸美國的1997年,“漢森公司”決定,主攻當時不被看好的能量飲料市場。

事實證明,薩克斯及時抓住了飲料業變化的潮流,他所選擇的“窄門”,將“漢森”從競爭激烈的傳統競爭中分離出來,進入壹個寬闊的世界。

近年來,美國“能量飲料市場”每年均以超過50%以上的速度增長,而傳統軟飲料的增速僅有1%左右。

“消費者非常喜歡能量飲料的提神功能,喝含有維他命和鈣的飲料是不錯,但是妳不會立即感覺到它的功用。”研究人員表示,立竿見影的提神效果,使高價的能量飲料壹直暢銷。

而由於“能量飲料”的售價普遍為每罐2美元,價錢是12盎司可樂的2倍多,利潤率極高,現在飲料巨頭們,都忙著將利潤薄的軟飲料趕下貨架,以給“能量飲料”騰出空間。

“怪物”侵入

從“果味冰茶”之類四平八穩的思路中走出之後,1997年,“漢森能量飲料”終於擠上了貨架—它充滿了大量的咖啡因和糖,還帶著點兒淡淡的人參味道,喝起來儼然就是壹款剛剛流行的能量飲料,然而在很長壹段時間裏,它卻無法像“紅牛”壹樣在年輕人當中火起來。

“漢森是個值得信賴的品牌,但它常常讓人覺得那是屬於婦女和孩子們的,”薩克斯說,“能量飲料的核心消費群體,主要是18-30歲之間的男性,我們需要壹個全新的品牌,它代表著大膽、前衛和酷。”

經過多次的市場調查和調制配方,薩克斯將“漢森公司”全新推出的能量飲料命名為“Monster”(怪物),並於2002年正式上市。

聳人聽聞的名字,加上黑色罐身上壹個巨大的“M”形怪物手爪標誌,讓喜歡標新立異的年輕人很快就記住了它—“怪物”飲料壹炮打響。

“個性化的形象有時就是壹切。”在談到“怪物”的成功時,美國《商業周刊》雜誌指出,當顧客在便利店中同時面臨著上百種選擇時,壹個容易識別的品牌,完全可以改變壹家飲料公司的命運。

美國飲料行業的業內刊物《飲料文摘》(Beverage Digest)也認為,“‘怪物’對罐子外形的重視程度,也許遠遠超過對口味的研究。”精於外在,使“怪物”迅速拉近了和目標消費群體間的距離。

“怪物”還以低價策略,來取悅消費者。“怪物”向顧客提供16盎司大小的罐裝飲料,其定價卻與8.3盎司壹罐的紅牛飲料壹樣。

在“提神醒腦”的功能之外,“怪物”口感也不同。“紅牛帶點藥味,而‘怪物’更加清爽”壹位“怪物”的擁躉如此評價。

提供另類體驗

“怪物”橫空出世的時候,“紅牛”在美國能量飲料市場上的份額,為91%。這意味著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怪物”的目標,只能成為“第二名”品牌。

然而薩克斯卻對這場挑戰充滿了信心,他壹直認為,成功的“第二名”品牌,也同樣強大,甚至能獲得更高的增長率。為此,他選擇站在紅牛的對面,為“怪物”的消費者,提供和“紅牛”不同的“另類體驗”。

“怪物飲料的第壹個廣告是贊助拉斯維加斯的新型單軌鐵路列車,為此我們每年支付100萬美元,獨享了沿線每壹個車站的飲料銷售權。”

按照薩克斯的描述,這些火車的外表都被漆成了罐裝“怪物”的樣子,司機和工作人員穿著印有“怪物”標誌的服裝,當顧客在站臺上痛飲掉壹瓶“怪物”後,他登上了列車—仿佛走進了龐大“怪物”的肚子裏,然後在風馳電掣的速度中體驗到“怪物”廣告詞裏的感覺—“釋放野性”。

“這種獨特的體驗,會讓妳對‘怪物’的品牌難以忘懷。”薩克斯說。

這種體驗對消費者的影響,有時令人難以置信,當人們為能量飲料是否有害健康而爭論不休時,很多“怪物”愛好者還是不以為然:“我寧可喝壹罐‘怪物’ 而不是別的什麽東西,至少我會感到快樂。”

先鋒個性

專註於顧客的體驗和內心感受,用類似於時尚產品的營銷方法來推銷飲料,是“怪物”在能量飲料行業內所向披靡的關鍵。

作為後起之秀的“怪物”,時時強調自己與“紅牛”的不同。

紅牛的招牌廣告詞是:“紅牛給妳力量”,偏向於飲料“功能”訴求;而“怪物”則強調“釋放野性”、“向平凡宣戰”,將產品和年輕人渴望“實現超越”的願望結合,把產品提高到“情感”的層次。

薩克斯表示,目前有200多種“能量飲料”為爭搶貨架空間而戰鬥,“怪物”能順利突圍,關鍵在於營銷策略,讓產品擁有了“先鋒個性”,而這主要源於“怪物”對“邊緣極限運動”的贊助。

事實上,作為“能量飲料”行業老大的“紅牛”,壹開始就以大手筆的推廣活動,震撼了飲料市場,每年投入的行銷費用為總成本的30%,而普通飲料通常只有10%左右。在電視廣告之外,它們還贊助了很多“演唱會”以及“F1賽車”、“滑雪”等極限運動。

同樣是贊助體育賽事,“怪物”基本回避了電視廣告這類傳統渠道。而近年來,“紅牛”開始向贊助“高爾夫巡回賽”以及“美國全國汽車比賽協會”(NASCAR)等世界級頂尖賽事的轉變,恰恰又給“怪物”提供了機會。

“怪物”壹直專註於相對小眾的極限運動,例如極限摩托車、沖浪、滑板、極限自行車等等。和壹般的運動相比,這些極限運動更刺激、更前衛,也更狂野,可以充分體現“怪物”的先鋒個性。

而把廣告集中在有前途的邊緣項目運動員身上,也有利於公司降低成本。漢森曾經以每月600美元的超低價,簽下過極限摩托越野界的教父級人物麥克•梅茨格(Mike Metzger),也曾經邀請極限摩托越野界的“邁克爾•喬丹”Ricky Carmichael代言。在這些特殊的領域中,頂級明星們魅力非凡,擁有很多狂熱的“粉絲”。

壹位業內的資深人士認為,“怪物”鐘情的“極限運動員”,在各自的領域裏都是頂級明星,他們所具備的***同素質就是冒險、前衛和大膽,這與“怪物”希望傳遞給消費者的情感訴求恰好不謀而合。

可以說,漢森是把“極限運動員”所具有的熱情灌輸給了產品,從而使“怪物”也充滿了能量。而漢森公司對於“極限運動”的忠誠,也帶來了這類顧客對“怪物”的忠誠。

“怪物”的活力,使這家小公司近幾年的表現驚世駭俗。2005年,它是《商業周刊》快速成長的100家小公司的第26名,《福布斯》200家最佳表現小公司的第1名;2006年,它在《商業周刊》上的名次迅速升至第2名,在《福布斯》的榜單上同樣保持了第2名,它還被《財富》評為100家成長最快的小公司的第2名。

這就是獨特的“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