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覺得殺生這部電影怎麽樣?劇情中多次地震是不是有含義?
壹. 故事—清晰的事件,紮實的寫作
先談故事。因為影片采取了插敘和倒敘等打破時間軸的手法,片子看上去有些淩亂。實際上,如果把《殺生》的故事按照情節本身的順序整理壹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並不難理解:
某典型化封建鄉村,小混混黃渤童年時候害死了蘇有朋的父母,結下了壹個梁子。長大後的黃渤繼續為害鄉裏,不得當地居民人心。因為其制造了壹系列的村中鬧劇,例如群p,同時和寡婦余男亂倫,徹底突破了人們的容忍底線,因此引來了殺機。在蘇有朋的設計下,居民們展開了通過心理暗示的謠言來展開“殺死”黃渤的計劃,全村人壹同參與。而在計劃順利實施的中途,寡婦余男意外的懷孕引出了新的問題——蘇有朋要進壹步殺掉黃渤的孩子。黃渤知道了真相,最終選擇救下了寡婦和孩子,以自我放逐的自殺收場。而參與謀害黃渤的鄉親居民,則各自也受到了相應的“報應”。而任達華飾演的醫生,則是整個事件的還原者。
單從劇本角度來說,《殺生》的故事還是有壹定水平的。本身事件清晰,重點突出不淩亂,敘事主線復線設置,場次之間的承接功能合理,節奏把握也比較得當。同時在敘事結構上有壹定個性化手段和觀念創新,整體來說算是比較紮實的劇本。
稍顯不足的問題是,劇本中語言稍微薄弱了壹點,臺詞算不上精彩,可以再磨磨。有幾個具體的事件細節略顯平庸,例如掰腕子、假胸片,可以換成更加精巧和出人意料的方式,以增添故事的驚喜感。
人物設計角度,任達華所擔任的講述者參與事件的功能不強。而且整個故事中缺乏正面沖突,例如黃渤和寡婦,黃渤和蘇有朋,村民之間,導致整個影片看上去有些“自說自話”。補水與水平問題,屬於創作觀念的差異吧。
在劇本之外,因為影片采取了倒敘和插敘,有別於傳統的敘事手法,觀眾觀影時候的連續感被打破,而故事背景又是壹個非現實的題材,壹般觀眾很容易跳出來,影響對影片的主觀評價。
二. 觀念和思想——有價值、可探討
整體來說,《殺生》中包含了幾個具有獨特意味的觀念性元素,值得探討
1命運:
在《殺生》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導演對於“命運”的概念有意強化。黃渤害死了蘇有朋的父母,因此自己的孩子要被殺戮。村民們設計害死了黃渤,最後難逃滅頂之災。尤其是最後在鎮民們吼喪下,天崩地裂毀滅世界的設計,極具宗教和神話味道。
應該說這種命運感的設計,同時帶來了正反兩方面的效果,從正的角度,“命運”完善了故事中的人物軌跡,也造成了寓意上的協調,並且讓整個《殺生》的片子呈現出壹種對稱與穩重感。增添了影片本身的藝術氣息和思想內涵,算是國產電影中較為難得的嘗試。
但是缺點是讓故事缺少了因意外而造成的突轉,太過匠氣而與觀眾的實際生活經驗脫節,降低了整個影片的欣賞程度。最重要的是,在中國觀眾普遍缺少信仰、缺乏人文審美習慣的今天,稍微與市場現狀脫節。
2普通人的人性轉換
這也是《殺生》中較為重要的壹部分內容。村鎮中的普通居民轉換成了殺手,或許比較起命運的概念,中國觀眾對這壹部分更能接受吧。村民們對黃渤進行了壹系列心理暗示和投射,成功的把他有壹個精壯男子變成了衰弱的垂死之人。
而當黃渤臨死前的告別,其中普通婦孺感動流淚的情緒轉換,人性的善惡之間的過渡都有不錯的戲點,應該說這部分的設計比較能觸動觀眾心理,同時也具備了較好的象征意味。應該說這部分情節的設置還是有意義的,很有歐洲導演的創作觀念。
但是問題在於,現在《殺生》片子中的黃渤確實做了傷害村民的事情,這樣村民的加害便有了壹定合理的鋪墊,關於人性的探索味道也被沖淡了。
3生命、性、復仇等元素
在《殺生》中,整個故事對於生命、性、復仇也有所涉及。黃渤壹命換壹命的“犧牲”,村鎮中對老人“百歲”的期待。蘇有朋醫生身份與殺人者身份之間的對比。片中幾處涉及性題材時所傳遞的態度,以及復仇的象征,這些都讓影片有著壹些值得玩味的地方。應該肯定的是這些東西,都是最為經典的故事元素,具備著古典主義的審美趨向。
現在的問題是,不同的元素都有涉及,是否會造成功能上的重疊,反而是集中火力講壹個,更能造就影片的效果。傷其十指不如斷其壹指,現在是壹種東摸壹把西捅壹下的意思。
三. 影片整體評價
總的來說,《殺生》首先是壹部用心創作的作品,保證了較高的技術質量,無論是劇本的精巧性,場面調度中的獨特設計,鏡頭中壹些非常規的元素,例如運動攝影,主觀鏡頭。以及電影的音樂,都能看出導演的個人追求和壹定的水平。
可以說,《殺生》體現出了較高的藝術水平。
但是《殺生》的問題在於,本身題材不是很討喜,有點太過嚴肅和形而上,很多場面都比較繃著,因此不壹定適合商業電影觀眾的心理期待。同時在創作上,《殺生》處於了壹種較為尷尬的位置,如果再增添裏面的飛著的元素,片子就是壹個個人風格更強的文藝派電影。而如果說要討好觀眾,則要把“喜劇”的元素再發揮壹些。把“殺”本身的來龍去脈起承轉合再突出壹些。在場面上,增加可看的元素。現在影片屬於披著商業電影外衣和商業電影元素的個人化影片。有點打麻將的十三不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