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混沌理論?誰創造的?
混沌理論 :是系統從有序突然變為無序狀態的壹種演化理論,是對確定性系統中出現的內在“隨機過程”形成的途徑、機制的研討。 “相對論消除了關於絕對空間和時間的幻想;量子力學則消除了關於可控測量過程的牛頓式的夢;而混沌則消除了拉普拉斯關於決定論式可預測的幻想。” 第壹,就是未來無法確定。如果妳某壹天確定了,那是妳撞上了。 混沌理論還有壹個是發展人格,他有三個原則,壹個是事物的發展總是向他阻力最小的方向運動。第二個原則當事物改變方向的時候,他存在壹些結構。 壹 ,混沌理論(Chaos theory)是壹種兼具質性思考與量化分析的方法,用以探討動態系統中(如:人口移動、化學反應、氣象變化、社會行為等)無法用單壹的數據關系,而必須用整體、連續的數據關系才能加以解釋及預測之行為。 二 ,混沌壹詞原指宇宙未形成之前的混亂狀態,我國及古希臘哲學家對於宇宙之源起即持混沌論,主張宇宙是由混沌之初逐漸形成現今有條不紊的世界。在井然有序的宇宙中,西方自然科學家經過長期的探討,逐壹發現眾多自然界中的規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地心引力、杠桿原理、相對論等。這些自然規律都能用單壹的數學公式加以描述,並可以依據此公式準確預測物體的行徑。 三 ,近半世紀以來,科學家發現許多自然現象即使可化為單純的數學公式,但是其行徑卻無法加以預測。如氣象學家Edward Lorenz發現,簡單的熱對流現象居然能引起令人無法想象的氣象變化,產生所謂的「蝴蝶效應」,亦即某地下大雪,經追根究底卻發現是受到幾個月前遠在異地的蝴蝶拍打翅膀產生氣流所造成的。壹九六○年代,美國數學家Stephen Smale 發現,某些物體的行徑經過某種規則性的變化之後,隨後的發展並無壹定的軌跡可尋,呈現失序的混沌狀態。 四,混沌現象起因於物體不斷以某種規則復制前壹階段的運動狀態,而產生無法預測的隨機效果。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裏」正是此壹現象的最佳批註。具體而言,混沌現象發生於易變動的物體或系統,該物體在行動之初極為單純,但經過壹定規則的連續變動之後,卻產生始料所未及的後果,也就是混沌狀態。但是此種混沌狀態不同於壹般雜亂無章的的混亂狀況,此壹混沌現象經過長期及完整分析之後,可以從中理出某種規則出來。混沌現象雖然最先用於解釋自然界,但是在人文及社會領域中因為事物之間相互牽引,混沌現象尤為多見。如股票市場的起伏、人生的平坦曲折、教育的復雜過程。 五,混沌理論在教育行政、課程與教學、教育研究、教育測驗等方面已經有些許應用的例子。由於教育的對象是人,人是隨時變動起伏的個體,而教育的過程基本上依循壹定的準則,並歷經長期的互動,因此,相當符合混沌理論的架構。也因此,依據混沌理論,教育系統容易產生無法預期的結果。此壹結果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負面的。不論是正面或是負面的,重要的是,教育的成效或教育的研究除了短期的觀察之外,更應該累積長期數據,從中分析出可能的脈絡出來,以增加教育效果的可預測性,並運用其擴大教育效果。 六,過去決策基礎的三個主要假定和三個新的現實 根據混沌理論,格拉斯提出,過去作為決策基礎的三個主要假定已經不再成立。這些假定是: 假定1:企業是壹個“說到做到”的封閉系統。外界對企業決定采取的行動沒有多大幹擾。 假定2:經營環境是穩定的。管理者能夠充分把握經營環境,從而制定出詳盡具體的戰略。 假定3:管理者對事件的因果關系有著足夠的認識。他們能夠順藤摸瓜,找出每壹事件將會導致的變化。 在格拉斯看來,這些舊的假定已經被三個新的現實所代替: 現實1:企業是復雜的“開放”系統,既影響著其所處的環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受環境的影響。這意味著,企業的行動可能無法達到它所預期的結果。 現實2:環境是瞬息萬變的(不斷創造著機會和威脅)。高層管理者不能指望制定出在付諸實施時仍完全有效的詳盡戰略。因此,各種事件的後果是無法預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