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事件
除了廣大網友們對於高空拋物的深惡痛絕,還引發了壹場關於“熊孩子”的熱烈討論。其實,面對“熊孩子”,家長要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別變成“熊家長”。不管是否引發嚴重後果,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和提升孩子的素質都是家長不可推卸的責任。
其實在生活中,“熊孩子”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些家長能夠及時作出反應,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但是有的家長卻是壹味地放縱、溺愛,甚至從壹定層面上鼓勵了孩子的這種行為,比如說在餐廳吃飯的時候,很多熊孩子會在餐廳跑來跑去,這不僅會打擾其他客人的用餐,更重要的是,餐廳人來人往,菜品不斷傳遞,服務在不斷進行,“熊孩子”跑來跑去,也更容易碰到壹些危險物品,孩子在餐廳磕到碰到、燙傷的事件也是屢有發生。
由此可見,“熊孩子”的不良行為既可能影響他人,也很可能傷害自己。還有的孩子,是由爺爺奶奶平時在照顧著,有時候難免多了幾分疼惜和溺愛。很多時候,爺爺奶奶對孩子的需求也是有求必應,即使是不合理的要求,也是照單全收。
又比如,壹個五歲孩子把高齡爺爺當馬騎,時不時還用小鞭子抽打在爺爺的身上,壹旁孩子的父母不僅沒有制止,還樂得哈哈大笑。而我相信,作為旁觀者的我們,可能大都有些看不下去這樣的場景。爺爺奶奶年事已高,作為父母的正是應該教導孩子關愛、照顧老人家的時候,何以讓孩子“稱王稱霸”,壹點不懂得照顧老人家,倒是把老人當作壹個可以隨意使喚的玩具,半點體現不出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其實我們在討論“熊孩子”的時候,並不是說孩子不能調皮搗蛋,畢竟貪玩、好奇都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對於這個世界還有太多的未知和想 探索 的欲望。但是,作為家長,我們壹定要給孩子樹立起壹個行為的邊界。應該遵循壹個基本的原則:不打擾、不傷害他人,當然,也不能對孩子自身的安全造成潛在的隱患。
其實,我們在對“熊孩子”產生批評的聲音的時候,也是在期盼著能對孩子們有壹個更加正向的引導,能夠知道對錯,分清好壞。而在這段教育征途中,家長無疑扮演著極其重要的壹個角色。很多“熊孩子”的誕生,正是由於家長,尤其是父母的教育缺位造成的。很多“熊孩子”背後都藏著壹個“熊家長”。正如那個把爺爺當馬騎,甚至抽打爺爺的孩子,也許壹旁的家長如能及時站出來制止孩子,我們就不會看見這樣讓人不舒服的畫面。
本文由“ 育兒 臺”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方白,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