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絕非易事:額外的付出壹定會換來意外的收獲
成功絕非易事,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名人,人生中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而本書的作者蘇世民,正是用自己成長經歷告訴我們,沒有人天生擁有壹切,只不過是通過不斷學習與碰壁,總結經驗並善於創新、挑戰自我。他的25條工作和生活原則,都是他取得成功後的經驗和教訓,給我也帶來了新的收獲。
蘇世民出生於美國賓州費城壹個經商的猶太家庭,家有兩個弟弟,父親開了壹家窗簾麻布店,他和弟弟閑暇時都會出門打工賺零花錢,每個周末也會幫家裏看店。而他的母親不同於父親的保守追求安穩,是壹位敢做敢想的人。蘇世民的性格形成可能有壹大部分受母親的影響。
從上學開始,蘇世民就不是壹個默默無聞的人,壹直都在做著令人驚訝的事情--創新者。高中時,蘇世民當選學生會主席,動用各種關系設法說服當時全美最受歡迎的樂隊(小安東尼和帝國樂隊)到學校表演。高中畢業時,沒能拿到哈佛錄取書,他直接打電話向招生負責人推銷自己。被哈佛拒絕後,蘇世民進了耶魯大學,說服最厲害的紐約芭蕾舞團來校演出,從此他名聲大噪,而蘇世民就是那個壹次次將不可能變為可能的人。他的學生經歷告訴他: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難度是壹樣的。兩者都會消耗妳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如果決心做事,就要做大事,要確保妳的夢想值得追求,未來的收獲可以配得上妳的努力。
耶魯大學畢業後,蘇世民有過短暫的帝傑工作經歷和參加陸軍預備軍。1970年,他結束了服役,而他也深刻地理解到如果想要成為壹個像電話交換機壹樣的人,他目前的能力還遠遠不夠,所以他選擇繼續深造,在哈佛商學院學習MBA。
在哈佛的求學經歷讓蘇世民讓他更加堅信自己還是更適合做金融,所以他畢業後將目光投向了華爾街更具挑戰性的雷曼兄弟。
雖然在雷曼兄弟的經歷非常痛苦,但是也是在這裏他習得了更多的技能,包括金融。他在雷曼兄弟接受的第壹個認為就非常不簡單,針對壹家航空公司的業務進行分析,最後寫下了長達68頁的報告。他以為會得到領導的表揚,卻沒想到對方打電話說,排版中壹個逗號的位置放錯了。這件事讓他明白做事必須嚴謹認真,細節決定成敗。
在雷曼的第二年,蘇世民的壹份戰略計劃得到了新任首席執行官彼得的認可,而他的出現也讓蘇世民的生活有了新的改變。
兩年後,蘇世民加入了彼得的團隊。在他的引薦下,蘇世民認識了通用電氣的下壹任首席執行官-傑克·韋爾奇。初次見面,他並不了解傑克,帶著些許有色眼光看待他。之後在帶領傑克學習金融知識的過程中,他發現傑克就是壹個吸塵器,他學習能力非常強,妳教的東西他都能以最快速度吸收,並且能找到知識之間的關聯。通過跟傑克的接觸過程中,蘇世民真切的感受到商業中最重要的資產就是信息。妳知道得越多,妳擁有的視角就越多,可以建立的連接就越多,進行預測的能力就越強。
在雷曼的出色表現,六年後蘇世民晉升為合夥人。《紐約時報》當時寫了壹篇蘇世民的報道:他擁有爭取成功的強大動力,鍥而不舍的堅強意誌,充滿了活力和感染力,周圍的人都喜歡跟他***事。他處理問題的方式是換位思考,‘如果我面臨他們的處境,我會怎麽做’。他認為這壹思維模式成就了他與別人的融洽關系。他仍然在學習如何與人相處,他會認真傾聽別人的表態,相信他們肯定事出有因。這種傾聽的藝術賦予他超強的記憶力。
這篇文章完完全全展示了壹個真實的蘇世民,描述準確無誤。蘇世民在華爾街區別於其他人員最重要的就是善於傾聽他人。關註對方說話的內容和表達的方式,從中找到“我能提供什麽幫助”。蘇世民認為成為解決其問題的朋友,那麽其他壹切都會隨之而來。而問題越困難,解決方案越少,妳的建議就越有價值。為人人避之不及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才是競爭最小、機會最大的領域。
在20世紀80年代,雷曼發生了壹場政變,把彼得從公司逼走了。在彼得走後,新的領導人劉易斯被高額的利益所誘惑,導致了雷曼兄弟陷入了破產的境地。此時,蘇世民的人脈發揮了作用,西爾森投資業務的董事長彼特·科恩幫雷曼渡過了這個難關,但前提是蘇世民留在雷曼。堅持壹年後,在彼得的幫助下,終於跟科恩達成最終離開協議。
蘇世民的人生經歷證明,沒有困難能壓倒他,只要他想做的都能設法變成現實。這都源於他高中田徑教練的功勞,讓他明白了堅持的意義。相信日積月累,長久的付出壹定會換來意外的收獲。
願我們在實現理想的路上都能持之以恒,腳踏實地,相信堅持的力量。